第19章内部矛盾与化解
随着战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推进,生活逐渐走上正轨的同时,一些未曾预料到的内部矛盾也如暗潮般开始显现出来。
在分配新的农作物种子的那一天,阳光炽热地洒在村庄的空地上,聚集在这里的老百姓们原本充满期待的眼神,渐渐被争执所取代。
“我们家人多,吃饭的嘴多,就应该按照家庭人口数量来分配,这样才能保证大家都有足够的粮食!”一位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大声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坚决。
“那可不行!我们家土地多,不按土地面积分配,种子不够种,那不是浪费了土地资源?”另一位老者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声音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激动,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十分紧张。原本和谐的氛围被打破,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就在这时,正在附近帮忙的战士们听到了争吵声,迅速赶来调解。王小花一路小跑,赶到人群中间,她的脸上满是焦急。
“大家都是一起经历过战争的亲人,不要因为这点小事而伤了和气。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王小花大声说道,试图平息双方的怒火。
然而,双方的情绪依然激动,争吵声并没有立刻停止。
“凭什么听你的?这关系到我们一家老小的生计!”有人喊道。
王小花深吸一口气,提高了音量:“大家想想,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一起赶走了敌人,现在为了分配种子闹得不可开交,值得吗?”
她的话让大家稍微安静了一些,人们开始冷静下来思考。
“我们可以先计算出总的种子数量,然后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分别计算出一个比例,综合考虑来进行分配。”一位战士提出了建议。
大家开始围绕这个建议展开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协商,最终决定综合考虑家庭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来进行分配。这样的方案既保证了每个家庭都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种子,又能让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重建房屋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让战士们身心俱疲,一些战士在工作中过于劳累,情绪变得有些急躁。一位战士因为与老百姓对房屋重建的设计方案产生了分歧,说话的语气重了些,老百姓觉得受了委屈,双方的矛盾一触即发。
赵红梅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她的脸色严肃,眼神中透着责备。
“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信任我们,把重建家园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怎么能对他们发脾气呢?无论多么辛苦,都要保持耐心,尊重老百姓的意见和感受。”赵红梅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在战士们的心上。
被批评的战士低下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不起,是我太冲动了。”
赵红梅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道错了就好,赶紧去给老乡道歉。”
与此同时,根据地内部在物资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分歧。在一次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应该将物资集中管理,统一分配,这样才能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和不公平。”一位干部坚定地说道。
“不行,集中管理太死板了,各个部门的需求不同,应该将物资分散管理,让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支配,这样更灵活高效。”另一位干部反驳道。
双方僵持不下,会议陷入了僵局。
林嘉佑一直静静地听着大家的争论,此时他清了清嗓子,站了起来。
“大家先别激动,听我说几句。”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