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晨晨长大了
第40章晨晨长大了
高考前的春天,晨晨的房间里贴满了复习计划表。书桌上堆着厚厚的习题集,墙角立着已经不再需要的助行器。
“爸,这道题帮我看看。”晨晨推开书房门,手里拿着数学卷子。
李鹏程放下手中的论文,仔细看题:“这里要用拉格朗日乘数法...”
张叶轩端着水果进来:“先休息会儿吧。”
这是常态。晨晨高三这年,全家都进入了备考状态。李鹏程负责理科辅导,张叶轩负责文科和生活保障。
四月的某个周末,晨晨突然说:“我想报北航。”
张叶轩切水果的手顿住了:“确定吗?分数要求很高。”
“确定,”晨晨眼神坚定,“像爸爸们一样学人工智能。”
高考那天,两人请了假陪考。考场外,李鹏程比当年自己答辩还紧张。
“没事的,”张叶轩握住他的手,“他准备得很充分。”
成绩出来的那晚,晨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查询系统崩溃,迟迟刷不出结果。
“先吃饭吧。”张叶轩敲门。
门突然打开,晨晨举着手机,眼睛发亮:“过了!北航线过了!”
庆祝的欢呼声惊醒了麦子,老狗摇着尾巴凑热闹。云朵早已去世,但家里又添了只叫“星星”的小猫,吓得跳上了书柜。
九月开学,晨晨坚持自己办理入学手续。两人只能远远跟着,看他略显蹒跚但独立地完成所有流程。
“像不像当年?”张叶轩轻声问。
李鹏程微笑:“比我们强。”
大学生活比想象中忙碌。晨晨加入了实验室的本科生项目组,经常熬夜调试代码。
“注意休息,”张叶轩视频时总提醒,“别像你爸当年那样...”
“知道啦,”晨晨笑着打断,“不会晕倒的。”
大二那年,晨晨主动申请了助教岗位,负责指导大一新生。
“他们总问奇怪问题,”周末回家时晨晨抱怨,“但挺有意思的。”
李鹏程点头:“当年我们也这样。”
大三暑假,晨晨没回家,跟着项目组去山区支教。视频里,他晒黑了不少,但眼睛很亮。
“这里的孩子很聪明,”他说,“就是缺资源。”
张叶轩担心他的腿:“山路不好走吧?”
“没事,我习惯了。”
大四毕业之后,晨晨选择了智能康复设备方向。实验室里,他常和李鹏程讨论到深夜。
“这里用深度学习算法更好...”
“但实时性不够...”
张叶轩送夜宵时,总看到父子俩激烈讨论的样子,像极了当年的他们。
毕业典礼上,晨晨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他站在台上,目光扫过观众席:“感谢我的父亲们,他们教会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完美,而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掌声中,他微微鞠躬,步伐稳健地走下台——几乎看不出曾经的跛脚。
研究生阶段,晨晨开始独立领导项目。他改良了“晨星系统”,加入了最新ai技术。第一个试点就在当年帮助过他的康复中心。
项目验收那天,许多老医生都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主任拍拍晨晨的肩:“看着你长大,真好。”
晨晨微笑:“是你们帮我长大的。”
现在,晨晨的实验室就在他们原来的办公室隔壁。有时加班晚了,他会过来借宿。
“爸,我饿了。”
“自己煮面。”
“...来了。”
周末家庭聚餐时,小雨和陈浩也会来。大家都老了,但聊起当年依旧热闹。
“晨晨现在比你们当年还厉害,”小雨开玩笑,“青出于蓝啊。”
晨晨认真摇头:“还差得远。”
又一个春天,晨晨带来了恋爱消息:“是个医生,康复科的。”
两人愣了下,随即笑了:“像你爸们的故事。”
晨晨也笑:“不一样,我们是病友认识的。”
婚礼很简单,就在自家院子办。麦子已经老得走不动了,趴在阳光下打盹。星星倒是活泼,追着彩带玩。
敬酒时,晨晨举杯:“谢谢爸爸们,给了我无限可能。”
李鹏程和张叶轩相视一笑,杯中酒微微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