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收养孩子
第36章收养孩子
张叶轩和李鹏程并排躺在躺椅上,看着麦子和云朵在草地上嬉戏。
“有时候想,”张叶轩轻声说,“等我们老了,它们可能已经不在了。”
李鹏程沉默片刻:“嗯。”
“然后只剩下我们两个人,”张叶轩继续说,“继续看着彼此变老。”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讨论这个话题,但这次的气氛不同。李鹏程转过头:“你在想什么?”
张叶轩深吸一口气:“我在想...也许我们可以收养一个孩子。”
空气突然安静,只有远处传来的蝉鸣。李鹏程坐起身,认真地看着他:“你想清楚了?”
“想了很久了,”张叶轩轻声说,“从你生病的时候就开始想。”
他们开始秘密地研究收养政策。在中国,同性伴侣收养面临诸多限制。咨询了几个机构后,得到的答复都不乐观。
“或许可以考虑特殊儿童。”一天晚上,李鹏程突然说。
张叶轩擡头:“什么?”
“那些有残疾或者疾病的孩子,”李鹏程轻声说,“更需要家。”
这个想法像种子一样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通过杨老师的关系,他们联系到了一家专门安置特殊需要儿童的福利院。
第一次去福利院是个阴天。院长带着他们参观,介绍每个孩子的情况。
“这是小安,五岁,先天性心脏病。”
“这是明明,七岁,听力障碍。”
“这是乐乐,四岁,自闭症谱系。”
每个孩子都用好奇的眼神看着他们。张叶轩注意到角落里的一个小男孩,安静地拼着拼图,完全不理会周围的喧闹。
“那是晨晨,”院长轻声说,“六岁,轻度脑瘫,走路不太稳,但非常聪明。”
参观结束时,晨晨突然擡起头,正好与张叶轩目光相遇。男孩眨了眨眼,又低头继续拼图。
回程的车上,两人久久沉默。
“很难选择,”最终李鹏程开口,“每个孩子都需要家。”
张叶轩轻声说:“但我一直在想那个拼图的男孩。”
他们开始每周去福利院做义工,慢慢了解孩子们。晨晨果然很聪明,拼图速度惊人,但不愿意与人交流,走路时有些跛脚。
一个下午,雨突然下大,他们被迫留在院里。张叶轩陪晨晨拼图,李鹏程则帮保育员给孩子们喂饭。
“该吃饭了,”李鹏程轻声对晨晨说。
男孩头也不擡。
“拼完这块就去,好吗?”张叶轩商量道。
晨晨点点头,继续专注地拼图。
回去的路上,李鹏程突然说:“他很像你。”
“专注时的样子,”李鹏程微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正式申请收养的过程比想象中复杂。家庭评估、背景调查、多次面试...每个环节都充满不确定性。
“最大的挑战是你们的伴侣关系。”社工直言不讳,“虽然法律没有明确禁止,但实际操作中...”
他们没有放弃。一次次准备材料,一次次接受访谈,一次次证明他们的家庭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爱和支持。
秋天来时,他们带晨晨外出度过了第一个周末。男孩紧紧抓着拼图盒子,坐在车后座一言不发。
“想去哪里?”张叶轩回头问。
晨晨沉默许久,轻声说:“看海。”
他们开车去了天津,虽然只是渤海湾,但晨晨第一次看到大海时眼睛亮了起来。
沙滩上,晨晨艰难但坚持地走着,每一步都比别人费力,但从不要抱。李鹏程默默跟在旁边,随时准备伸手扶住。
“像你,”张叶轩轻声说,“倔强。”
李鹏程微笑:“不好吗?”
傍晚,他们在海边吃烧烤。晨晨小心地自己烤棉花糖,虽然动作不太协调,但坚持独立完成。
“好吃吗?”张叶轩问。
男孩点点头,罕见地露出微笑。
回家的路上,晨晨累得睡着了,头渐渐歪向车窗。李鹏程小心地扶过来,让孩子靠在自己肩上。
张叶轩从后视镜看到这一幕,眼眶微微发热。
最终批准下来的那天,是个晴朗的冬日。他们正式接晨晨回家,麦子兴奋地围着新成员转圈,云朵则警惕地观察着。
儿童房是早就准备好的,墙上画着星空图案,书架上摆满了绘本和拼图。晨晨站在门口,久久没有进去。
“不喜欢吗?”张叶轩担心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