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得病了
第29章得病了
李鹏程在准备早餐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手中的咖啡杯摔碎在地。
“怎么了?”张叶轩闻声赶来,发现李鹏程脸色苍白地扶着料理台。
“没事,”李鹏程勉强微笑,“可能没睡好。”
但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两次。在张叶轩的坚持下,李鹏程去做了全面体检。
体检结果出来的那天,医生面色凝重:“有个肿瘤,在大脑左侧颞叶。”
张叶轩感觉整个世界突然安静了:“什么...意思?”
“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性质,”医生说,“但位置不太好。”
回家的路上,两人沉默不语。麦子似乎感受到气氛不对,安静地趴在车后座,不像往常那样兴奋。云朵则在他们进门时罕见地主动蹭过来,发出安慰般的呼噜声。
进一步检查确认了最坏的结果:恶性肿瘤,需要立即手术,但风险很高——可能影响语言和记忆功能。
“成功率多少?”张叶轩问医生,声音颤抖。
“60%,”医生实话实说,“但即使成功,也可能有后遗症。”
手术前的夜晚,他们坐在院子里看星星。李鹏程异常平静:“如果...”
“没有如果。”张叶轩打断他,“你必须好起来。”
李鹏程微笑:“我只是想说,如果我有任何后遗症,你要耐心点。”
手术进行了八个小时。张叶轩在等待室里坐立不安,杨老师、小雨和陈浩都来了,默默陪着他。
当医生终于出来说“手术成功”时,张叶轩几乎虚脱。但医生补充道:“但肿瘤切除过程中,可能损伤了部分语言功能区,需要观察。”
李鹏程醒来后,证实了医生的担忧。他能认出张叶轩,能理解别人的话,但说话非常困难,常常找不到正确的词语。
“水...”他艰难地说,指着杯子。
张叶轩急忙递过去:“还有哪里不舒服?”
李鹏程摇头,眼神中流露出frustration。
康复过程漫长而艰难。语言治疗每周三次,但进展缓慢。李鹏程常常因为表达不出想法而愤怒,有时甚至会摔东西。
一个下午,张叶轩发现李鹏程躲在书房里,对着电脑屏幕流泪。屏幕上是他生病前写的代码,现在却看不懂了。
“慢慢来,”张叶轩从背后抱住他,“不急。”
李鹏程艰难地组织语言:“我...不...完整了。”
“你永远都是完整的李鹏程。”张叶坚定地说。
麦子和云朵似乎也明白发生了什么。麦子总是安静地趴在李鹏程脚边,云朵则经常蜷在他腿上,用呼噜声安慰他。
三个月后,进展依然有限。李鹏程能说简单的句子,但复杂的概念仍然表达困难。更令人担忧的是,他常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张叶轩对医生说,“有没有其他方案?”
医生建议尝试一种新型的神经康复技术,结合辅助治疗。正好与他们的专业相关。
张叶轩立即着手,改进了现有的语音识别和生成算法,为李鹏程量身定制了一套康复系统。系统能根据李鹏程的脑电波模式,预测他想表达的内容,并给出提示。
第一次试用时,李鹏程戴着特制头罩,艰难地说:“我...想...”
系统自动补全:“我想吃苹果。”
李鹏程眼睛一亮,点头。
渐渐地,在系统的帮助下,李鹏程的语言能力开始恢复。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反复训练,他的神经网络似乎在重建新的连接通路。
秋天来时,李鹏程已经能进行简单对话。虽然不如从前流畅,但至少能表达基本需求了。
十月的一个下午,他们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休息。李鹏程突然说:“谢谢。”
张叶轩惊讶转头:“为什么突然说这个?”
“这些月...辛苦你了。”李鹏程组织着语言,“我...不好...相处。”
张叶轩眼眶发热:“你从来没有不好相处。”
就在这时,李鹏程看着远处的树,突然说:“记得...大二...秋天...你靠在...我肩上...睡觉。”
张叶轩愣住了——这是李鹏程第一次主动回忆起过去。
“你记得?”
“慢慢...回来。”李鹏程微笑,“像...树叶...一片片...回来。”
康复之路依然漫长,但希望已经显现。张叶轩继续改进康复系统,甚至与医院合作,开始帮助其他类似病患。
新年时,李鹏程已经能进行十分钟的连续对话。虽然偶尔还是会卡顿,但进步明显。
除夕夜,两人坐在窗前看雪。李鹏程突然说:“我...爱你。”
张叶轩怔住——这是生病后李鹏程第一次说这句话。
“我知道。”他轻声回应,握住李鹏程的手。
“不,”李鹏程摇头,努力组织语言,“我的意思是...即使...我忘记...所有...也会...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