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小麦就像我们的孩子
第17章小麦就像我们的孩子
夏末的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客厅。李鹏程坐在沙发上翻阅宠物杂志,目光在各类猫咪和狗狗的照片间流连。
“想好了吗?”张叶轩端着水果走过来,自然地坐到他身边。
“有点难以抉择,”李鹏程叹气,“猫咪独立,适合我们的工作节奏;但狗狗更亲人...”
张叶轩翻到折角的一页:“这个怎么样?”
页面上是金色寻回犬幼崽的照片,毛茸茸的像个小熊。另一页折角处是只蓝眼睛的布偶猫,神情高傲又可爱。
“都想要?”张叶轩挑眉。
“选一个先,”李鹏程微笑,“看看适不适应。”
周末,他们开车去了郊区的宠物救助站。原本计划只看不买,但当一只三个月大的金毛踉踉跄跄扑到张叶轩脚边时,计划彻底改变了。
“它好像喜欢你。”救助站工作人员笑着说。
小狗用湿漉漉的鼻子蹭着张叶轩的鞋带,圆溜溜的眼睛充满期待。
李鹏程蹲下身,小狗立刻转身扑向他,热情地舔他的手指。
“看来也喜欢你。”张叶轩轻笑。
就这样,他们带着小金毛回家了。取名过程很简短——因为毛色像秋天的麦田,就叫“麦子”。
麦子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聪明活泼的它三天就学会了在指定地点上厕所,一周后已经能听懂“坐”和“等”的指令。
但养狗的生活比想象中忙碌。每天早晚要遛狗,要按时喂食,要定期洗澡梳毛。最初的新鲜感过去后,现实的压力来了。
一个雨夜,麦子不知为何半夜呕吐。两人急得团团转,冒雨开车找宠物急诊。检查结果是吃多了零食,虚惊一场。
回家的路上,张叶轩抱着昏昏欲睡的麦子,突然说:“好像养孩子一样。”
李鹏程从后视镜看他:“后悔吗?”
“不,”张叶轩微笑,“只是没想到这么不容易。”
麦子四个月大时,他们终于实现了另一个愿望——领养了一只猫。那是在宠物店看到的成年布偶猫,因为前主人过敏而被送养。猫咪有一双湛蓝的眼睛和沉稳的性格,取名“云朵”。
云朵到家后,花了整整一周时间躲在沙发底下。麦子好奇地想和它交朋友,却总是被哈气警告。
“它们会永远这样吗?”张叶轩忧心忡忡。
“给点时间。”李鹏程倒是很淡定。
果然,两周后的一个下午,他们发现麦子和云朵并排趴在落地窗前晒太阳。虽然保持着安全距离,但已经是巨大进步。
秋天来临,院子里的树叶渐渐变黄。麦子喜欢在落叶堆里打滚,云朵则偏爱蹲在窗台上看风景。生活渐渐形成了新的节奏。
早晨六点,李鹏程带麦子晨跑,张叶轩准备早餐。回来后一起喂宠物,然后开始工作。午休时间一起遛狗,傍晚轮流陪麦子玩耍。云朵通常选择性地参与家庭活动,大多数时间优雅地旁观。
一个周五晚上,他们发现云朵竟然睡在了麦子的狗窝里,麦子则委屈地趴在旁边地板上一—明明窝足够大,但猫就是霸道地占了大部分空间。
“这画面...”张叶轩忍俊不禁,悄悄用手机拍下来。
李鹏程从背后环住他:“像不像你抢被子的时候?”
张叶轩肘击他一下,嘴角却上扬着。
十一月,北京下了第一场雪。麦子第一次见到雪,兴奋地在院子里狂奔。云朵则蹲在窗内,鄙视地看着狗发疯。
“要不要出去试试?”张叶轩抱起云朵。
猫咪挣扎了几下,但被放到雪地上后,竟然小心翼翼地走了几步,然后在雪地上打了个滚——尽管立即跳起来甩毛,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李鹏程抓拍到了这个瞬间,后来洗出来挂在书房墙上。
新年时,杨老师和小雨、陈浩来家里做客。麦子热情地迎接每个人,云朵则高冷地蹲在书架上俯视众生。
“生活很滋润啊,”杨老师打量着整洁的房子和和睦的宠物,“比在实验室时状态好多了。”
张叶轩笑着给老师倒茶:“可能是因为有它们陪着。”
晚饭后,小雨悄悄问:“真的不打算回实验室了吗?”
“现在这样很好,”李鹏程回答,“偶尔去做个指导,大部分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陈浩点头:“你们留下的项目我们都接着呢,放心。”
送走客人后,两人带着麦子在小区散步。冬夜的星空格外清晰,麦子欢快地跑在前面,牵引绳在张叶轩手中微微颤动。
“有时候会想念实验室的忙碌。”张叶轩轻声说。
“但更享受现在的平静?”李鹏程接话。
张叶轩点头,握住李鹏程的手:“而且现在能这样牵手散步,不用担心被人看见。”
麦子突然跑回来,嘴里叼着个松果,放在他们脚边,尾巴摇得像螺旋桨。
“送给我们的礼物?”张叶轩弯腰捡起。
李鹏程揉揉麦子的头:“乖孩子。”
回到家,云朵罕见地主动蹭过来,在两人腿间绕来绕去。
“吃醋了?”张叶轩抱起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