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大家一起来锻炼演技啊
第34章大家一起来锻炼演技啊 平昌王忍不住的又多看了刘知鸢几眼。
什么都不懂就敢来指点江山?
但他的视线又移到地图上,看了又看。
如果靖王真的能在武河府扎根,依靠那边的水路,就算是最后不登基为帝,他们也不用担心他留在国都,随时有性命之忧。
且武河府河道四通八达,就算最后他们真的和那不孝子开战,通过水路,也能将靖王的踪迹掩藏。
这么一想,武河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刘知鸢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看风景。
作为南安国的王爷,她呢,对他国政事只能点到即止。
万一他们黎国突然强盛了,突然想打他们南安国的主意呢?
当然,以她最近观察黎国的国情来看,怕是没这可能,但,小心驶得万年船。
低调一些总没错。
三日后。
赵云翊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听从刘知鸢的建议,选择武河府为封地。
他没有让平昌王再在朝上逼着嵘帝同意,直接亲自去了御书房,告诉嵘帝,他想要就藩。
「什么?」嵘帝刚还在为朝上平昌王和一干老臣逼着他册立太子之事而烦恼。
他不想立靖王为太子,倒也不是怕靖王威胁他的地位。
在嵘帝眼中,靖王赵云翊就是一个孩子,一个还只会靠发脾气引起大人注目的孩子。
他是真的想让赵云翊平平安安的活下去,所以才不立靖王为太子。
对他有最大威胁的宸王已经战亡,喜怒无常、残暴驭下的靖王,根本不足为惧。
如果说,嵘帝对先王没有一丝愧疚,那是不可能的。
午夜梦回,独自一人睡在这偌大的、金碧辉煌的太明宫内,他偶尔还是会良心发现,捡起一丝对先帝的愧疚。
所以,一个没能人道、身怀剧毒随时毒发的先帝之子,他根本不愿意再出手对付。
嵘帝是真的想让赵云翊绵延先帝血脉,以此来为他过去所做的一切开罪。(没错,这就是典型的,做了婊子,还要给自己立个牌坊。)
嵘帝也就不明白,他父亲为官一辈子,怎么就想不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呢?
这时候逼着他立靖王为太子,不是将他往风口浪尖上推吗?
嵘帝是万万没想到,靖王会在这时候提出就藩一事。
「是谁给你出的主意?平昌王吗?」
靖王摇头,「亚父,是儿臣自己想离开国都。」
「儿臣想带着王妃去一个谁也不认识我们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嵘帝的脑子里想着黎国地貌,提出疑惑,「为何选武河府?」
黎国有那么多座城,为何他偏偏挑了武河府?
「儿臣一向锦衣玉食惯了,这武河府水路发达,坐船几日便能回国都看望亚父、母后。」
嵘帝默默不语,似在思考,他可没有傻到就这样信了赵云翊的话。
「平昌王、滇南王等一干老臣能答应?」
听到嵘帝提着两个人的名字,赵云翊眼内戾气突起,很是烦躁,「亚父,他们与儿臣有何干系?」
说这话时,赵云翊口中嘲讽满满,「以前皇兄在世,他们便一直捧著皇兄,将儿臣踩入泥底,如今皇兄不在,便天天来烦儿臣。」
「儿臣真的是被他们烦够了!」赵云翊语带恳切,殷切的望向嵘帝,「亚父,趁儿臣尚有几分耐心时,快快想办法让儿臣远离他们吧。」
平昌王、滇南王在宸王过世后,便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靖王身上,生怕他再有个闪失。
但经过刘知鸢点拨后,他们发现,与其让嵘帝时刻防着他们,不如上演一出分道扬镳的戏码。
用刘知鸢的话来说,便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他们现在不能再做「明枪」而是要做「暗箭」。
毕竟,并不是他们表面上不和,就真的不和。
他们以前就是太过耿直!
刘知鸢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按照赵云翊的性格,和你们闹翻,才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你们关系一直那么融洽,人家本来对他没杀心,也会有杀心啊。」
「养精蓄锐,懂不懂?」
「尤其是去了武河府后,要是传出他的什么丰功伟绩,你们就得表现得痛心疾首,感慨万千的哭诉你们一番好心都喂狗了,对不起先帝啊,对不起宸王,不想再扶持这阿斗了!」
平昌王听完后,一辈子忠心耿耿,从无二心的他,其实又被刘知鸢戳到心窝子,要知道,之前每一次和靖王商议事情,他们便有种一番好心都喂狗的感觉。
当初他一封又一封的书信寄往靖王府,说服他同意太师府的联姻,到最后,他都是咬破手指,以血为书,才让靖王同意。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