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祈福 是愿他万事顺意,平平安安。……
国庆假期七天,陆止像是无业游民,总是晃荡在徐思年身边。
假期最后一天,他约徐思年去南城的西宁山,被徐思年果断拒绝。
原因无二,宋知今天回南城。
见色忘友他见过许多,见友忘色倒是第一次,陆止那天郁闷地不行。
之所以约徐思年去西宁山是因为山上的那座庙。
西宁山上有一座烧香祈福的寺庙,名叫鸣山寺,很灵,老一辈每年特殊的日子都会登山去祈福,寺庙里坐着八十八尊佛像和观音,洪钟会在每一个时辰响起,往下眺望,能将整个南城收入眼底。
倒不是说陆止有多信这些,而是他单方面认为徐思年会喜欢这种清净、安神的地方。
谁知对方根本不带搭理他,屁颠屁颠跑去车站接朋友了,甚至他知道徐思年要去接宋知后自己还屁颠屁颠跑去问,要不要一个免费司机,但是人家毫不犹豫就拒绝了,根本不稀罕他。
南城骤然降温,高铁站的行人都裹上了略有厚度的外套或者毛衣,告别或者相拥。
站在出站口的女孩扎着马尾,一层空气刘海遮住额头,脸上线条流畅,略施粉黛,上身穿着一件浅色针织开衫,里面一件素白打底,腿上套了条直筒牛仔裤,个子不算高,胜在比例好。
她手臂上还挂着一件女士薄外套,显然正在等人。
“徐思年!”
声音穿过人群,徐思年抬眸便看见她。
她随着人流而来。因为学医,宋知身上渐渐去掉了那些繁杂的饰品,头发染成茶棕,皮肤依然白得发光。
四年过去,宋知出落得更加令人艳羡。
徐思年脸上的惊喜根本盖不住,她们两人因大四繁忙的学业差不多有一年没见过面。
女孩脚步轻快,朝着宋知走去,将外套递给她,顺便接过了她的行李箱。
宋知下车已然过了午饭的点。
“你吃饭没?”徐思年问。
“没,吃了点饼干垫垫肚子。”宋知飞快把外套穿上,她怎么也没想到南城降温这么快!
徐思年一手帮她推着行李箱,一手替她将后颈的衣领翻折整齐,“那先带你去吃饭吧,你想吃什么?”
“别了,我爸妈还在家等着我,今天没空跟你一起吃饭,”
“那就先坐地铁回去吧。”
“嗯。”宋知似乎想起什么,问,“对了,你今天怎么没跟陆止去吃饭?”
徐思年顿感无语:“你说呢…”
宋知立马更换话题:“那你们两什么时候能确定关系?”
“这我怎么知道啊,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哼。他拿捏的你死死的,他要是不提在一起,估计你两没戏。”
这点徐思年同意,她根本猜不透陆止的心思,不知道他是一时兴起还是来真的。
“再接触接触吧。”
“我是怎么也没想到你们两能这么有缘份,这都让你们遇见了。”宋知顿了顿,忽然想起了什么,“高中那年,在鸣山寺,你许的愿不会是跟他相遇吧!”
徐思年一阵无言。
升高三那年她跟宋知趁着放假一起爬过西宁山,在西宁山顶拜了鸣山寺里的菩萨,求了两块许愿木牌,挂在了寺庙门口那颗树上。
树不大,上面挂满了求福的牌,每块牌上都落着独特的署名。徐思年将福牌系在踮脚就能够到的位置,依稀记得宋知当时还笑她腿短。
她虔诚地拜完八十八位菩萨,而后跟宋知到门口找师傅求了两块福牌。
她许下心愿:愿高考顺利,愿家人平安,愿友谊长存。
第二块福牌,她照旧许下心愿:愿他万事顺意,平安第一。
待她将两块牌都挂上树时,宋知才刚写完。
宋知个高,举手就能轻易把福牌挂上,徐思年抬头去看她的牌,上面写着:金榜题名,顺顺利利。
愿望普通,依然难能可贵。
宋知问她第二块牌求得什么。
她神神秘秘地说:“命运。”
两块福牌系在一块,紧紧相依,风一吹便“铛铛”作响。
几年过去,愿望似乎成了真。
愿望不是跟他相遇。
是愿他万事顺意,平平安安。
车站外起了风,两人并肩而行,徐思年垂眸喃喃的那句“不是。”消散在风里,并没有落入宋知的耳朵。
两人在地铁上分手,宋知家离市中心距离一个小时,徐思年便独自下了车往回走。
时间五点过一刻,徐思年想了想,去了趟大型超市。
这些天她几乎没在家吃过饭,陆止每到饭点总会来接她去吃饭,托他的福,各种餐厅和食物这个星期她都尝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