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一斤兔肉两斤米
双月湖公园很大,人也很多,拥拥挤挤,熙熙攘攘。
每个人占一个小摊位,把自己的东西摆出来,再在旁边挂一个小牌子,写上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多数人想换的都是食物。
姜黎等人走在人群中,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他们手里也有物资,是熏干的野兔肉。
后面一段日子,他们每天都去那座山上逮野兔子,逮了有两三百只,全都熏成了肉干,今天他们就用肉干换别的东西。
不少人看中肉干,过来想要花钱买,但现在这种情况,钱跟废纸没什么区别,他们是不可能卖的。
转了半天,他们发现有人在卖打捞出来的大米,虽然经过晾晒,但依然有霉斑。
可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挤在摊子前想要兑换。
有人拿金银首饰,有人拿其他的物资,他们等人少了才走过去。
姜黎抓了一把大米在闻了闻,有霉味,但还好,霉味不是很重,多熬煮一会应该能吃。
“你这大米怎么兑换?”
大米的主人有四十多岁,一左一右站着两个身强体壮的大小伙子,手里拿着木棍,以防有人趁乱抢夺。
看那两个大小伙子的模样,应该是男人的儿子。
那男人反问道:
“你要拿什么来兑换?”
一旁的李福提了提手里的肉干。
“熏野兔子肉。”
一听是肉,男人跟他两个儿子的眼睛都变了。
他们在这站了好几个小时,也就换了五六斤面粉,还有几小包榨菜,其他的都是金项链,银镯子之类的。
面粉跟榨菜还好说,但金项链银镯子不能吃不能喝的,之所以兑换是觉得金银就算再贬值也贬不到哪里去。
他们最想换的就是食物了,现在听到李福说他们有熏野兔肉,态度都不一样了,比对其他人热情了很多,毕竟他们快两个月没有沾荤腥了。
“一斤兔肉两斤米,怎么样?”
姜黎摇了摇头。
“不行,你要是好大米,一斤换两斤还可以,但你这还打捞上来烘干的,有霉味,一斤换五斤,而且我可以跟你多换。”
她猜测这个男人手里应该不少,所以才敢狮子大开口。
男人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脑门上的汗都甩下来了。
“五斤?不行不行,兔肉虽然难得,但现在大米也不好找,就算之前发霉,也被烘的干干的,一点水分都没有,一斤换五斤,我们太吃亏了。”
一旁的王美丽插话道:
“你的大米烘干了,我们的兔肉也熏干了,一斤鲜肉变三两肉干,要这样算的话,吃亏的是我们。”
男人听到这话沉默下来,看看自己面前的米,再看看姜黎等人手里提的熏野兔肉,思索了几秒,还了最后一个价。
“一斤换四斤,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一斤换四斤也可以,姜黎同意了,男人手里还有八十斤大米,那就是换二十斤熏野兔肉。
换完大米,他们手里还有不少熏野兔子,再去别的地方转转,看看还有没有能换的。
姜黎一直惦记着空间里的小猪,上次搜找的饲料还有玉米,已经快吃完了,她得想法子再它们找些口粮。
她跟赵锦城等人提议道:
“地方太大了,咱们分开转,这样收获的东西也能多一点。”
其他人尊重她的意见,分开了。
姜黎独自一人在人群中走着,她看到很多人为了换点物资,甚至于把家里的古董字画都拿出来了。
盛世时这些东西是宝贝,但现在却等同于垃圾。
不过一件碧绿的镯子还是吸引了姜黎的注意,那桌子水头特别好,翠绿翠绿的。
女人对这种玉饰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她忍不住上前询问,手镯要怎么换。
把手镯摆出来换的是位老奶奶,六十多岁,头发白了一半,有着跟年龄不相符的憔悴苍老。
“这镯子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太姥姥传给我姥姥,我姥姥又传给我妈,我妈又传给了我……”
年龄大的人好像都喜欢絮絮叨叨的,姜黎只是问她镯子怎么换,她倒是跟姜黎讲起镯子的来历。
不过姜黎并没有打断,耐心的听着,差不多五分钟后,老人终于停下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开始说重点。
“我想用这玉镯换两箱奶粉。”
原来老人还有个不到一岁的孙子,她儿子儿媳开车外出回来时,被洪水冲走了,连尸体都没找到。
之前囤的奶粉也快见底了,孩子小,得靠奶粉养,迫不得已,老人只能把镯子拿出来了。
可等了这么久,甚至都没人过来问问,一是普通人不动镯子的好坏,二是很多人只想要吃的。
所以姜黎过来询问是,老人才说了那么多,让她知道这镯子很珍贵,只换两箱奶粉是她赚便宜了。
姜黎空间里有奶粉,但现在不太好拿,她让老人等一下,她回家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