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章孙部长的建议
“孙部长,依您的看法,我们这场时装展的服饰该怎么样进行设计呢?”孙部长抬头看了一眼杨靖忠,对杨靖忠的第一印象本来就很不错,再加上自己如此过分的挖苦,仍旧非常尊重自己,非常有礼貌的询问自己关于时装展服装设计的意见,心中刚刚因为策划案对杨靖忠的不满与怒火逐渐熄灭。
孙部长的语气逐渐平静,看着策划案三个大字,脑海中浮现的是从夏商到唐宋再到民国整个上下五千年文化中最具有浓墨重彩的服装文化的样式。看着孙部长沉思的模样,杨靖忠不敢出声打扰,蹑手蹑脚的走出茶室,生怕自己不小心扰乱了孙部长的头绪。
渐渐太阳下班回家,月亮执勤上岗,月过树梢,柔和的银色月光映在茶室的茶桌上,几滴刚刚被孙部长弄撒的水滴在月光中泛着闪亮的光。孙部长看着那星星点点闪亮的光,脑海中唐装如牡丹花般华丽的服饰、宋装如莲花般静雅朴素的服饰、元朝粗狂尽享草原儿郎本色的服饰、明朝的服饰、清朝的服饰等等一个接一个蹦出来,循环往复。
孙部长似乎已经忘记这里是茶室,是安静的地方,猛地用手拍击着茶桌,大笑道:“哈哈哈,有了,我有一个好主意。”
孙部长这边的动静自然引起了其他茶室的侧目和不满,杨靖忠一脸苦笑,对着每一个茶室鞠躬道歉,然后回到自己的茶室,看到一脸兴奋的孙部长正在挥斥笔墨,将自己的想法洋洋洒洒写了几千个字。
杨靖忠静静的坐在孙部长的对面,看着在他那个年代如同凤毛麟角般存在的纯粹书生,心中竟然有些羡慕。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光应该是杨靖忠上辈子最为惬意的时光,在那个时间段里,他可以独立寒江,挥斥方遒,视万户侯为粪土。
而如今的杨靖忠再也回不去当初那个对金钱没有一丝概念的少年模样,浑身沾满铜臭味的他,如今也不能像孙部长这样看到令自己不爽的事情就直言嘲讽的勇气。
孙部长将杨靖忠之前写的策划打上了一个大大的叉号,然后得意洋洋的看着自己即兴写出来的近万字关于服装策划上的建议,脸上露出来满意的笑容。
孙部长一脸笑容的看着杨靖忠,说:“给,这就是我的意见,如果你还想继续搞你之前的创意,我虽然心里不满,但是我的工作却让我没有办法拒绝你,所以如果你一意孤行,我也只好违心的同意。因为我们这个市,我们这个国家多需要一场热闹,一场空前绝后的热闹。”
杨靖忠非常认真的看孙部长所写的关于时装展服装上的策划,端正的小楷仿佛拥有潘多拉魔盒的诱惑力,让人看了一眼,就像继续看第二眼、第三眼。
孙部长所写的建议虽然文字不多,但却书写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几笔的简单点缀虽然不能将古代服装的优雅繁华描述的淋漓尽致,但却能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一样,仿佛将骨子里的血脉唤醒,一件件生动立体的服装挥之不去的出现在脑海中
杨靖忠看完孙部长缩写的内容,然后闭上自己的眼睛,月亮的光辉洒在他的额头,他在心中细细品味孙部长的格局。杨靖忠忽然意识到自己虽然重生了,但自己的格局还是和上辈子一样的狭窄,自己的眼界远远都没有这个时代的孙部长看的更远。
自己自从开始从事服装生意,一直都在将超前的文化和管理模式灌输在这个时代,确实给自己带来了相当丰厚的回报,但财富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吗?国外的审美真的就比国内的审美更加更深吗?
“不!”一道来自血脉,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在杨靖忠的心中高声呵斥,国外的文化看似华丽,其实就如孙部长所评价的那样不堪入目,过于暴露的设计确实能够将女性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可是一定的保守服饰也能将女性的美烘托到更高层次——知性。若隐若现的诱惑才是对人最大的吸引力。
这回轮到孙部长小心翼翼的品茶,不敢用力过猛的喝,生怕弄出一点动静吵到正在自己的心里享受着古代服装独特魅力的杨靖忠。
杨靖忠缓缓睁开眼睛,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格局更大的设计策略,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写在自己的文稿上。
杨靖忠怀着十分感激与歉意看着孙部长,说道:“孙部长感谢你的意见,一下子就将我的格局打开了,我这就回去修改我的策划书。修改好后,我还是需要孙部长您的指点。”
孙部长点了点头,心中对杨靖忠的印象是越来越好,他也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上进的小伙子,恍惚间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
一直守在杨靖忠家别墅门口的梅梁鑫久久没有看大杨靖忠的身影,内心难免有些浮躁,他对蹲在自己身旁的阙德,说:“咱们俩总是这样蹲守也不是办法。”
阙德十分赞同的点着头,说:“感觉就像给人家看门的狗。”
梅梁鑫撇了撇嘴,想要骂阙德几句,但转念一想阙德这么形容似乎也十分的恰当。梅梁鑫轻轻拍了一下阙德脑袋,选择性的忽略了阙德的口无遮拦。
梅梁鑫指着别墅外面的窗户说道:“我们去试试,看看能不能翻进去。”
阙德点了点头,向来都是梅梁鑫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都不会动用自己已经生锈的大脑。在阙德的心中,梅梁鑫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确的,如果梅梁鑫做错了,那也一定是老天爷不赏饭吃。
梅梁鑫和阙德蹑手蹑脚的靠近别墅的窗户,也不知道是谁那么粗心大意真就有一扇窗户没有关上。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梅梁鑫指挥着阙德,说:“你从这里翻进去,我在外面给你把风,你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可以佐证我们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