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接手服装厂 - 商道风云30年 - 品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商道风云30年 >

第124章接手服装厂

过来之后,杨靖忠跟贺龙好好商量了一下,虽然最终杨靖忠还是决定接收服装厂,但是在这之前他起草了一个协议,跟贺龙签了一下字。然后才坦然接受了服装厂,加上上次买那些服装赚来的钱,杨靖忠现在还差贺龙四分之三。

目前杨靖忠虽然没有这么多的钱,但是他接受服装厂之后肯定会赚回来。

这点自信杨靖忠还是有的。

“说实话,厂子就这么交给你小子,我还是有点舍不得,毕竟我经营了这么长时间,虽然没有赚到什么钱,但也不亏。”

贺龙还是有些怀念的,毕竟这厂子他经营了将近十多年。

“贺大哥放心,这厂子到了我手里绝对会发扬光大,最起码比贺大哥现在经营的要更好。”

说完之后杨靖忠突然意识到这话说的有些不对劲,不过现在后悔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你小子什么时候这么不会说话?这是公司的账目,你看一下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厂子里已经很久没有大批量生产衣服了,不过现在有你设计出来的那些衣服撑着,所以最近有较大的生产。”

杨靖忠大致看了一下账目,他并没有详细看,账目这东西杨靖忠得详细看看,目前他并没有去看。

只是大概的扫了一眼。

想要了解服装厂杨靖忠就得从账目入手,今天看的话显然没有时间。

“走吧,我带你去厂子里详细看一下,你只去过设计那边,其他地方估计你没怎么看过吧。”

杨靖忠想了一下,还真的是,虽然他来过好几次服装厂,但是有很多地方他都没有详细去了解过。

贺龙带着他再一次来到了工作车间。

这一次杨靖忠跟在后门后面两人走得非常慢,并没有走马观花,杨靖忠很虚心的跟贺龙请教着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要想成功接受服装厂,有些事情杨靖忠必须得亲自去了解。

就像服装厂里面这些工作台的作用,都需要杨靖忠详细去看一眼。

现在谈只是80年代,等杨靖忠了解过的流水线很不一样,这里的机子大多数都是靠人工操作的,所以他以前了解的那一套在这里压根就行不通。

工作原理倒是相差不多,分组也没有什么差别。

唯一有差别的就是这些人工作量非常大,没办法,有很多东西都需要人工驱动,并没有机械实现全自动。

这一点杨靖忠很清楚,目前并没有从国外传过来,如果他想要实现机械自动化,必须得亲自去一趟国外。

目前杨靖忠并没有这个精力,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先盯着这些。

等以后有机会,杨靖忠必须得去一趟国外购买配备,目前有这些东西就足够了。

实际上杨靖忠更倾向于人工操作,毕竟他对服装的定位是高端服装,他很清楚,以后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机械。

果然那些有名气的服装基本上全部都是手工的,正因为如此才会受到追捧。

既然杨靖忠已经有了定位,那就必须得向这方面发展。

不过暂时来看杨靖忠,并不准备向这方向发展,他要做的必须是先把服装厂的名声打出去,若是没有名声,那还算什么高端。

然后你的服装做得再好再有特色,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什么用。

“这边是原材料加工,也是最累的一组,所以这边的人最多,他们的工钱也拿的最多,到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改革,一定要注意到她们,可不能让他们吃亏。”

杨靖忠点了点头,随后他又跟着贺龙来到了其他地方。

厂子这边基本上都是人工在操作机械,甚至有些地方压根就没有机械,所有操作都是人工来完成的。

这么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做工方面非常精巧,坏处自然是速度太慢。

不过对此杨靖忠并未多说,有改革也会在年后改革,年前显然已经没有了这个时间。

正好在趁着这一段时间,杨靖忠可以熟悉一下服装厂这边,哪怕要改革也得知道该怎么改革。

其他很多地方对于杨靖忠来说都很陌生。

在贺龙的带领下,杨靖忠都已经逐渐熟悉。

在杨靖忠的心理,已经逐渐有了一个计划。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不过目前只有一个雏形,具体还得接下来杨靖忠去策划,之前杨靖忠也有想法,在跟着贺龙详细看过之后,杨靖忠心里的想法越来越清晰。

接手服装厂之后,杨靖忠注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去走,对于杨靖忠来说,这也是一场挑战。

不过对于这种挑战,杨靖忠没有任何恐惧的地方,说真的,这种挑战他反而很向往。

能够亲手把一个服装厂打造成他想象中的样子,对于杨靖忠来说非常有成就感。

这就是杨靖忠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目标。

跟之前买黄鳝赚钱开理发店一样,杨靖忠接下来肯定会在这方面下很大的心血。

这条路会很艰难,杨靖忠要做的就是把这条路变成一条康庄大道。

“厂子里就这么多的东西,该告诉你的都已经告诉你了,员工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是所有员工的名单,你小子接下来肯定得大破费。”

今天杨靖忠只是跟贺龙这边签了个合同,暂时还未接手服装厂。

杨靖忠还并不准备告诉员工这件事,得挑个好日子找几个人来见证一下,毕竟这无论是对于杨靖忠来说还是对于这些员工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从贺龙这边离开之后,杨靖忠就回到了理发店,天色已经逐渐暗了下去,杨靖忠思绪万千。

距离他来到这边已经足足有三个月,这三个月杨靖忠白手起家,打下这么一篇讲义并不容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