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与人共处不要忘记少年朋友(2)
第8章与人共处不要忘记少年朋友(2)
崔晨走进病房时满头大汗,把提来的水果往床头柜上一放,便坐在小珍的病床前开始关切地询问她的病情,崔晨安慰小珍,这种病很平常,千万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小珍心理上的疙瘩并没有因这几句话而解开。她们大约谈了半个小时,崔晨说,天气太热又说了这么久的话,渴极了。说完她就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杯白开水,扬头准备喝下去,这可把孙小珍给吓坏了,小珍连忙阻止:“不行,千万别喝,我有传染病——你还是吃水果吧!”崔晨好像没听见似的,“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然后用手抹了抹嘴唇,笑着对小珍说:“没关系,健康的生命是不怕被传染的!”
小珍看着崔晨健康明媚的笑脸,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小珍知道,崔晨是在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来证明这种病的轻松,以减轻她的心理负担。小珍感觉到友情即使只藏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但依然是存在着的,它总是在需要时以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来包围需要爱的人们。
这一杯水的情谊足以让孙小珍记住一辈子。
妈妈心语
有时候爱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同享温暖的阳光,还需要共担猛烈的暴雨;爱一个朋友需要的是温柔、善良,还有一颗勇敢的心。
我们很快会成为好朋友的
“怎么了,鲍勃?”他妈妈问,“你为什么那么不高兴?”
“没人跟我玩。”鲍勃说,“我真希望我们还是住在盐湖城没有搬来。我在那儿朋友多。”
“在这儿,你很快会交上朋友的。”他妈妈说,“等着瞧吧!”
就在这时,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米勒太太打开门。
门口站着一位红发妇女。
“你好。”她说,“我是凯里太太,住在隔壁。”
“进来吧。”米勒太太说,“我和鲍勃都很高兴你来。”
“我来借两个鸡蛋。”凯里太太说,“我想烤个蛋糕。”
“我可以借给你。”米勒太太说,“别着急,请坐一坐,我们喝点咖啡,说会儿话吧。”
那天下午,又有人敲门。米勒太太打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满头红发的男孩。
“我叫汤姆·凯里。”他说,“我妈妈送你这个蛋糕,还有这两个鸡蛋。”
“哎呀,谢谢,汤姆。”米勒太太说,“进来吧,和鲍勃认识认识。”
汤姆和鲍勃差不多一样年龄,不一会儿,他们吃起了蛋糕,喝着牛奶。鲍勃问:“你能呆在这儿跟我玩吗?”
汤姆说:“可以,我能待一个小时。”
“那么,我们打球吧。”鲍勃说,“我的狗也想跟着一起玩。”
汤姆发现跟小狗一起玩很有意思。他自己没有狗。
“我很高兴你住在隔壁。”鲍勃说,“现在有人跟我玩了。”
“妈妈说我们很快会成为好朋友的。”汤姆回答说。
鲍勃说:“我很高兴你妈妈需要两个鸡蛋。”
汤姆笑了。
“她并不是真的需要鸡蛋。”汤姆说,“她只是想跟你妈妈交朋友!”
妈妈心语
如果想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的折磨,就必须创造机会,主动和别人交往。
无私才伟大
谢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初美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创作的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广受赞誉,影响了一代人。
1919年,一位在欧洲大战中受伤的年轻人搬到了芝加哥的一处公寓,住在了离安德森很近的地方。
这位年轻人经常邀请大作家一起散步,和他谈文学、人生以及写作技巧。安德森毫不保留地向他传授写作知识,如何更准确地表现人物和内心,如何捕捉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细节部分。后来年轻人离开了芝加哥,安德森也搬到了新奥尔良。在新的住址,一个同样受安德森作品影响的年轻人慕名拜访了他,并虔诚地向他求教。安德森一样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不仅传授写作技巧,还把他介绍给自己所认识的出版商,帮助年轻人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许多年过去了,安德森从未拒绝过每一个向他求教的年轻人,他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修改作品,把他们推荐给出版界的朋友,尽力让每一个年轻人实现他们的梦想。
安德森的作品和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不仅仅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一个时代,还通过年轻人的作品影响了下一个时代。
前面介绍的两位年轻人后来怎样了呢?第一个年轻人在192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并轰动了世界文坛。作品的名字是《太阳照样升起》,而年轻人的名字是海明威。
第二位年轻人就是美国乡土小说创作的鼻祖——福克纳,他的《喧哗与骚动》是美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许多人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安德森能够如此无私地把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宝传授给任何一个并不相识的年轻人。
安德森在面对人们的疑问时微微一笑,他说:“伟大的作家德莱塞也同样毫无保留地帮助过我。”
前面提到的所有人,他们都创作了可以传世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指导我们更积极地对待人生,而他们伟大的人格带来的影响更是深入灵魂。无私——这种人类的美德比任何作品都要永久。
妈妈心语
把自己最美好的品行和最擅长的技巧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就是所有老师都具备的美德。
保护更弱小的人
有一次,罗斯一家人在假日里到森林中去游玩,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
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父亲在看一本有趣的书。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五年级学生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而妈妈却又把雨衣还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披在了罗斯的身上。
4岁的罗斯问道:“妈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干吗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