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人间真情让爱充满人间(3)
第16章人间真情让爱充满人间(3)
她出生于1938年,她的父亲是个手艺人,具体说就是给人修盆修桶的。她的母亲是什么人我不知道,因为在我母亲9岁的时候她就去世了。那时候,他们家比贫农还穷,因为贫农还能租到地种粮食,而他们家的生活,全靠我外祖父的手艺和运气。我外婆去世后,留下了三个孩子:我母亲、我舅、我姨。我母亲是老大,命运让她不得不做一个负责任的人。那时候,每一天都是漫长的,也是折磨人的,它就像一张被捂住的纸牌,要到黄昏时才能翻开。每到黄昏的时候,小小的三个人就并排坐在门槛上,面对夕阳,眼巴巴地看着远方。他们期待着我外公挑着担子的身影出现。他出现了,他们三个人屏住呼吸,心咚咚地跳。
他近了,他们看清了他的脸,如果他脸上有一丝笑意,他们就欢呼起来,我母亲就忙着准备做饭,因为今天有米了;如果他的脸是阴沉的。他们则失望地低下头,我舅则抑制不住地号哭起来,因为他饿,他没有饭吃,他受不了。而同样饿的母亲只能耐心地哄他睡觉,而她那时候比你还小。
后来日子好过一点了,不挨饿了,但我外公还是不能让他们都去读书,我母亲只能把机会让给她的弟弟妹妹。没进过一天学校,是我母亲一生最深的痛,我请你牢牢地记住这一点。而她是那么的能干,18岁入团,22岁入党,全厂几千号职工中,她是为数很少的八级工之一。
这一生,她就没闲过。忙工作,忙家庭,她是我们家惟一一个只爱别人而不爱自己的人,只为别人活而不为自己活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你居然冷嘲热讽,你叫我如何不愤怒。最后,我要告诉你衡量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标准,那就是看他是否爱自己的母亲。
你的父亲
妈妈心语
父母曾是支起家庭大厦的支柱,无论是他们年轻的时候,还是他们年老了,都应该受到子孙的尊重和关爱。
给妈妈梳头
每个小姑娘的头发都是被妈妈轻轻梳起的。
每个早晨双双最快乐的时候是妈妈为她梳头的那一刻。
双双两三岁的时候,妈妈的手白皙而柔软。她总是一边为双双梳头,一边怜爱地说:“小双双,头发太少了,看来只能梳‘洋葱辫’了。”那彩色的梳子轻轻地滑过双双的发间,好像一阵轻柔的风吹过一样,只觉得头皮痒痒的。“妈妈,快给我讲故事。”双双依偎着妈妈撒娇地说。这时,妈妈就绘声绘色地讲起童话故事,把小双双带进神往的童话王国。“真是个小不点儿!”看着双双陶醉的样子,妈妈爱抚地说。
稍长大一点儿,每天早晨还是妈妈为双双扎“羊角辫”。妈妈的手已经没有从前那么白皙和柔软了,但仍然很精心地为她心爱的女儿梳辫子。镜子中的双双头上翘起了两个“小羊角”,似乎在调皮地游戏。这时,双双还会更调皮地甩一甩脑袋,让两个“小羊角”也跳起舞来。妈妈一边笑,一边在“小羊角”上扎起漂亮的蝴蝶结,她的笑里充满了爱意:“你这个小黄毛丫头,以后上学了可不许这么调皮!”
如今的双双,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头发长长了,辫子也不再是“羊角辫”,而是“马尾辫”了,但妈妈依旧固执地帮女儿梳头。妈妈的手已经有点粗糙。“双双长大了,好快呀!”妈妈感叹地说。“妈妈,您给我梳头的时候,我觉得好开心。您能不能一直帮我梳头?”听到女儿这么贴心的话,妈妈笑了。
从镜子里,双双看见妈妈额头上出现了淡淡的皱纹。妈妈老了,而女儿却长大了。双双心里忽然一动,她转头调皮地对妈妈一笑,然后说:“妈妈,今天我给您梳头吧!”妈妈看着女儿顽皮的样子,说:“你这个鬼丫头,打什么坏主意呢,你不会给妈妈梳‘羊角辫’吧?”双双把妈妈拉到椅子上坐下,然后冲着镜子里的妈妈笑道:“妈妈,以后您给我梳头,我再给您梳头!”妈妈冲着镜子点头微笑。双双像得了圣旨一样认真地、轻轻地梳起来。彩色的梳子轻轻地滑过妈妈的发间,妈妈觉得双双的手又轻又柔,每梳一下,就好像拂过一阵温和的风,舒服极了。
妈妈心语
在晨光里,时光流逝,女儿从母亲手里拿过梳子也就完成了一次爱的接力。
母亲节和父亲节
母亲节是一个很温馨的节日,传说这个节日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民间风俗。那时古希腊人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纪念传说中的众神之母赛比亚,她是人类母亲的象征。
1906年,美国人安娜·贾维丝小姐在母亲去世后首先提出设立母亲节的设想,并为此四处奔走。同年,她在家乡费城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她还分别给国会议员、政府官员、教师以及新闻界写了上千封信,恳求帮助。她的诚心感动了许多人。1914年国会通过决议,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以表示对所有母亲的崇敬与感激。
母亲节这天,人们常常赠给母亲各式各样的礼物。鲜花门市部这天的生意最兴隆,一个鲜花店主说,仅母亲节这一天的收入就占全年收入的30%。除了赠送礼物,孩子还有其他的表示。
这天,他们一改贪睡的习惯,大清早就爬起来,抢着为妈妈做一顿自己烹饪的早餐。父亲则主动负责照料孩子或干其他家务,以便让妻子好好休息一天。这天,最拥挤的地方是饭馆,人们合家出动,到当地最好的饭馆吃饭,也是为了让母亲在节日这天从厨房中解放出来。母亲节传统还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能在这一天赶回家的人通常也要打电话向母亲祝贺,因此节日这天,全美国的电话量剧增。美国一家电话公司还特地在母亲节为人们提供3分钟的免费电话服务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母亲节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1909年,住在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在庆贺母亲节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她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是由父亲一手抚养大的。多少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是回忆慈父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6月19日——即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以后,其他州也庆贺父亲节。
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几个州都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这也是源于多德夫人的建议。她提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以后温哥华选择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的人却用蒲公英来向父亲致意。
就这样两个节日诞生了,在这样两个特殊的日子里,普天之下的人都有机会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敬爱。
妈妈心语
父亲节、母亲节,多少祈祷在心中。我们把自己千丝万缕的情感,寄放在这深情的节日里,把祝福给哺育我们的父母,自己也就获得了幸福!
兄弟争死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伯宇,对他的两个弟弟非常疼惜、爱护。他带弟弟一起读书,一起游玩,一起睡觉,兄弟三个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凡有好吃的,伯宇总要让给弟弟尝,而两个弟弟又非要哥哥先吃不可;家务活,伯宇总是争着自己一个人去干,可两个弟弟又一定要帮哥哥一起干。邻居见了,没有不称赞的。
有一次,16岁的伯宇和他最小的弟弟季江一起坐车到郡城去求教一位先生。他们家离郡城比较远,要坐一天一夜的马车才能到达,而且路上常有盗贼出没。
到了夜半时分,森林里果然蹿出三个强盗,手提明晃晃的大刀,拦在兄弟俩的马车前,为首的强盗喝道:“把钱财统统丢下来!”兄弟俩是去求教的,带的银两并不多。那强盗很不高兴,说:“我们第一次干这活,就这么没油水。我看把这两人结果了,祭一祭刀解解霉气!”
季江才12岁,他吓得浑身发抖。伯宇起初也很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心想,既然碰上了,害怕也没用。他看了看身边的弟弟,决定要尽到做哥哥的责任保护弟弟,于是从容地走下马车,抢上去恳求强盗道:
“我弟弟年纪还小,平时最受家里疼爱。如果他死了,我们的父母一定十分伤心。请你们网开一面,我宁愿代弟弟去死,要杀就杀我吧!”
季江听了,泪水刷刷地流了下来,他想起平日哥哥对他是那么关爱,那么照顾,现在又宁愿为他去死,季江被哥哥感动,他也没那么害怕了。季江走上前,对强盗说:“我们家里不能没有哥哥,我是最小的,你们杀了我吧!”
强盗原本也只是想抢钱,看到他们兄弟如此情深义重,竟然也有些被打动了,强盗可能觉得杀了这两兄弟中的任何一个都会违背天良,会遭到报应,于是就把他们的钱留下,让伯宇兄弟回家了。
妈妈心语
患难时刻见真情,手足之间的生死与共的情义,即使是恶人也会被感动。
不能表达自己的爱
在丹麦历史上有一对很有名的科学家兄弟,哥哥尼克·波尔是物理学家,外向、善言;弟弟哈洛·波尔则内向,拙于言辞。他们是好兄弟,是一条藤上结出的两个出色的瓜。
一天,哥哥尼克建议他俩来个互相揭短,他觉得这很好玩。
弟弟哈洛说:“噢,那我可做不到!”
哥哥说:“难道你不想让我快乐吗?”
弟弟只好说:“那你先说吧!”
哥哥开始批评弟弟:“你总是口齿不清,不能表达自己的爱,不会说好听的话,没有人知道你的细心、你的关怀……好了,现在你可以损我了!”
弟弟还是笑着平静地说:“我做不到!”
哥哥急了,便说:“你讲话不算数!”弟弟这才“嗯嗯”地开了口:“哥哥,你的衣领上有一根头发。”于是边说边伸手帮他拿掉。
哥哥伸手握住弟弟,呵呵一笑,他知道和他这个弟弟是永远也玩不成揭短游戏的,也知道他们之间的情义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