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生活智慧小故事中有大道理(3)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徐光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6章生活智慧小故事中有大道理(3)

第36章生活智慧小故事中有大道理(3)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一声轻响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危险”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詹妮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只眼睛全盯着詹妮。接下来,詹妮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那晚,詹妮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原来,让詹妮改变态度的是她刚刚分到狗的角色垂头丧气地回家之后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妈妈心语

表演艺术分工不同,如果我们只适合演不重要的小角色,与其怨天忧人,不如全力以赴。只要你毫不松懈地认真对待,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为巴尔扎克塑像

在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附近,有一座雕像高高地矗立着。这就是巴尔扎克的青铜塑像。塑像中的巴尔扎克身穿宽大的睡衣,双手交叉着在胸前,两眼深深地看着前方。他好像是经过了一夜的辛勤笔耕以后正在酝酿着一部新的巨著。他那略显模糊的轮廓,近乎僵硬的衣褶,还有些粗糙的面容,处处都流动着一种雄浑有力的韵律。让人仿佛觉得巴尔扎克栩栩如生在面前。从那里经过的人,都为这塑像栩栩如生的造型而赞叹不已……

这独具个性的雕像,就出自著名的雕塑家罗丹之手。

1892年,受作家左拉的委托,雕塑家罗丹接手了为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塑像的重任。罗丹曾向左拉保证18个月完成任务,并预支了10000法郎的报酬。殊不知,罗丹却用了6年时间才完成。

在创作巴尔扎克塑像时,罗丹态度严谨,为了将这一伟人的精神充分表现出来,他重读了一遍巴尔扎克的主要著作,研究了法兰西剧院的巴尔扎克半身塑像,并且到巴尔扎克的故乡去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罗丹又以现实生活中的相似者为模特儿塑造了七个巴尔扎克裸体人物,最后选择了巴尔扎克最习惯的姿势来雕刻。

雕像完成了。幕布揭开,只见大作家巴尔扎克身披宽大的睡袍,身躯微微后倾,一副陶醉在深夜写作时的样子。在他那蓬松的头发下面,是充满着智慧而高昂的不屈的头颅。

这样的巴尔扎克像,虽然人人都承认他形神具备,但是他展出时,还是激起了广泛的社会抨击。有的人认为让著名的作家巴尔扎克穿着睡袍出现在大家面前,实属不雅,有的人甚至说他是怪异、病态的表现。作家协会拒绝接受他,作协主席——诗人扬·爱卡德因拒收订货而气愤得辞了职。历经数年艰辛创作而不被人理解的罗丹不堪忍受这种长时间的折磨,毅然决定把作品运回自己的工作室,退还了报酬。但他坚信:“假如真理应该灭绝,那么后代就会把我的《巴尔扎克像》毁成碎块;若是真理不该死亡,那么我向你们预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1939年,这座雕像终于被铸成铜像矗立在巴黎。此时,罗丹已逝世2周年。

妈妈心语

《巴尔扎克像》是罗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他一生中创作的顶峰作品,是他全部奋斗的成果。具有划时代成就的艺术大师,往往难以得到同时代人的承认。个性化的雕刻,常常潜伏着内心的颤动,这就是艺术的秘密。

特殊的画家

一户人家有个白痴孩子,那孩子从小到大都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拖累,渐渐地父母也不耐烦了,就把这个孩子送到了一家康复中心。

这个孩子来到了康复中心,但是,老师也无法管教他,他不停地在课堂上发出像警车鸣叫一样的声音,让其他孩子惊吓不已。然后他的手不断地玩东西,一刻也不休息,连睡觉的时候也在动他的手。

老师把这个孩子的家长叫到学校里来,一脸无奈:“对不起,这个孩子没救了,让他自生自灭吧。”

于是这个孩子就成了一个真正的自由人,只要不出乱子,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天,孩子发现了地上有支笔,他像平常一样不停地玩着这支笔,不断在地上画着线条,没有人能阻止他这么干。

第二天起来,他继续画。

但是,细心的老师发现了他画的这些线条,她惊呼:“天哪,他竟然会画画。”

其实,这些线条并不是画,但是一个白痴儿童能画出圆形、方形的轮廓也足以让人惊讶了。

老师再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夺走他手中的东西,而是让他在地上画,或者在地上铺上白纸,让他在纸上画,然后又给他不同颜色的水笔。他除了睡觉之外,都在不停地画,没有人指导他,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和水笔。

10年后,他画的画被人拿到了展卖会,结果意外地卖出去了,他得到了16英镑,而且被许多资深画家看好。

他就这样一举成名。他的名字叫理查·范辅乐,苏格兰人。他的作品在欧洲和北美展出100多次,已卖出100多幅作品,每幅的售价是2000美元。

知道这个故事的人无不称奇,一个白痴居然可以成为一名画家,其实,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细节:这个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他的眼里没有任何干扰和诱惑,有的,只是他的笔,他的纸。这正是我们作为正常人也难以做到的呀!

妈妈心语

无论你天资聪颖还是愚笨,获得成功的最大秘密,是把精力完全集中于你所感兴趣的事上,一旦开始,就要下决心做出名堂。把每件作品都当做呕心之作,人生才可能走向成功。

神童姐妹巧对武后

唐朝武则天时期,宣化府附近有一对神童姐妹。姐姐张兰13岁,妹妹张芳9岁,姐妹俩聪明过人,特别善于做诗联对。

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想见见这对姐妹,于是她下达了一道圣旨,将姐妹俩接到了京都。

金銮殿上,姐妹俩对武后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答如流,武后听了十分惊奇。为了考考两小姐妹,武后出了一副对联:“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

这是异字同音联,“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出得新奇别致,要对下联很不容易。满朝文武听了,都不由得皱眉摇头,替张兰担心。没想到那张兰斜瞟了一旁为武后弹琴的美女一眼,开口就对:“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武后看到张兰轻轻松松就对出了下联,不由得面露喜色,就连两旁的那些学问很深的官员们也都连连颔首称奇,低声议论“情、琴、清、青”这四字近音对得更妙。

武后接着问张芳:“朕还有一副绝对,你能不能对上?”随即吟出上联:“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联中“冰、兵”同音,“冻、动”同音,十二字一气呵成,珠联璧合,确是“绝对”。大臣们手里又捏了一把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张芳的脸上。只见她歪着头,转着一对又大又亮的黑眼珠,稍稍一想即对道:“龙卧隆中隆未龙龙自隆中飞。”

武后听了十分高兴。众大臣齐声夸赞:“没想到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真情,被这个小女孩一语道出了。”高兴之余,武后令人摆酒设宴,款待这对小姐妹。

席间,武后拉着张芳的小手说:“你才思敏捷,又知礼节,我也喜欢你,你不要回宣化去了,留在京都好吗?”张芳听了,想到自己就要和姐姐分别了,脸上便流露出悲伤的神色。武后看到她这个样子,又说:“你默许了,好,就这么定了。你现在就做一首离别诗,送送你姐姐吧!”

小张芳慢慢地站起来,离席即吟:“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吟罢,小张芳的眼泪夺眶而出。满朝文武见状,纷纷放下杯箸,嗟叹不止。武后也长叹一声说:“一起来,一起回去,这是你们两姐妹的愿望啊!看来你们想回去,我真是想留却又不能留啊!”于是感叹一番,命人把张兰和张芳两姐妹送了回去。

妈妈心语

才思敏捷,感情丰富,从容镇定,如果没有这三样,想必张兰、张芳是很难过得了武后这一关的。

小信封里的大勇气

1991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河南省登封市登封山村一个名叫郜建红的小学生,在电视上看到世界一些地方不断发生民族纠纷,尤其是有两个国家正在激烈交战的场面,便对爸爸妈妈说:“我想给外国的总统、主席、国王们写信,让他们都来劝告打仗的国家坐下来和平谈判,也好让那些受了伤、没饭吃的小朋友能像我们一样过和平生活。”

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赞许和鼓励,于是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开始给外国元首们写信,并请父母和老师帮忙查到这些国家政府的地址,陆续把信寄了出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