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十点读书
对你有恩的人,不要请客、送礼,要学会以下3种报答方式
十点签约作者山东
在人潮涌动的社会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见一些贵人。
他们中有人把我们拉出生活的泥潭,有人帮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
为了报答恩情,我们通常会选择请客吃饭,或者送上礼物。
可有能力帮助我们的人,谁又真的在意一餐饭和一个礼物吗?
答案无疑不是,就像有句话说的:
“一顿再好的饭也能用金钱来衡量,但恩情这件事,没办法对比,也不可能还清。”
恩情中最难得的,不是他人的善良,而是其中的温情,因为对方本没有义务。
倘若你若随意还之,无非是低看了这份情意。
对你有恩的人,别再用请吃饭和送礼的方式报答,不妨学学以下这3种方式。
在电视剧《风吹半夏》中,有这样一个令人难忘桥段。
许半夏的公司刚走上正轨不久,大学生小苏经哥哥介绍来到许半夏的公司上班。
许半夏让小苏自己选择心仪岗位,小苏是学计算机的,他想将自己的专业学以致用,于是提议为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也需要一笔预算。
可当时是90年代,国内用计算机的企业还很少,加上小苏刚大学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就连小苏的哥哥都说他疯了,公司的财务也不看好。
许半夏却果断同意了,并为小苏单独成立一个部门,给了充足的预算。
其实许半夏也不懂互联网和计算机,但她选择相信小苏。
后来,小苏在研发另一项新科技时又因资金不够遇到了瓶颈,他无奈再次找到许半夏。
这次所需资金金额比较大,公司的财务和其他人都觉得小苏狮子大开口,只有许半夏坚决看好小苏。
小苏有了这笔资金的支持,很快研发出新科技,与一家德国知名企业签订了大额合同。
就在小苏事业刚有起色的时候,许半夏的公司却陷入了资金危机。
小苏得知后从德国匆忙赶回来,顾不上倒时差就来到许半夏的办公室,说会把所有的钱送过来。
许半夏听完很惊讶,她知道互联网项目是小苏的梦想,所以她说:
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很久,谁会是第一个给我送钱的人?
我想了很多人,但没想到会是你。
小苏回答道:“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您相信我,所以不管你现在面临怎样的困境,我一定竭尽全力帮你。”
无论是谁,都会有下雨没带伞的时候,报恩的好时机,莫过于雨天为其撑好伞。
三毛说过:“雪中送炭,贵在真送炭,而不是言语劝慰。炭不贵,给的人可真不多。”
多数人报恩都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一句“以后有事叫我”或者“它日一定报答你”就草率了事。
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寥寥无几,也正是因为稀少,所以才会显得格外触人心弦。
ta救你于关键时刻,你助ta于危难之时,这便是情谊的完美闭环。
无意间看到一位网友感慨,他说:
最无奈的就是别人帮了自己,自己却没有能帮得上别人的地方,时间久了,就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是呀,对于心怀感恩的人而言,无法回报是一件痛苦的事。
我们时常觉得,别人对我们伸出了援手,我们也要用同等的方式回报。
可很多时候,恩情是无法对等交换的,纵使你有心也未必有能力和机遇。
但帮不上对方,并不代表无以为报。
答谢的方式有很多种,纵使你无法在雨天为其撑伞,至少可以在晴天为其祝福。
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刘德华曾当着众多明星的面郑重地感谢过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导演徐克。
刘德华说,他只和徐克合作过一次,但徐克带给了他很大的收获和影响。
通过与徐克的合作,刘德华真正学会了怎样去演戏,学会了怎样挑选自己喜欢、观众也喜欢的剧本。
同时,徐克还教会了刘德华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世界,使刘德华的电影生活更为宽阔。
刘德华豪无保留地说出了徐克对自己的点拨之情,在揭晓“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的获奖人是徐克的时候,刘德华又立即走上前俯身和徐克拥抱,然后默默退到一旁为徐克鼓掌。
刘德华把对徐克的恩情,融进了他的敬仰和掌声中,何尝不是一种诚挚的答谢。
现实生活中,能帮到我们的人,往往都是比我们更厉害、更优秀的人。
在他们的世界,晴天永远比雨天多,高光时刻为其鼓掌亦是心意。
尽管世间从来不缺锦上添花的人,但有真心的加持同样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