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江南以南
时光如梭,又一年匆匆而过。
此时距离闻姒离开京都城已有三年有余。
不同于幽州的偏僻孤静,江南的水乡,风光无限好。
这里的气候总是那么湿润宜人,乌镇的船儿沿着水渠运河飘飘荡荡地划过去,像极了一幅山水画。
运河的两边有两排白墙黑瓦的房子,此处正是乌镇最繁盛的商街,其中一间其上高挂着一张牌匾,遒劲的鎏金大字写着――喻氏绸缎庄。
绸缎庄里除了各色布匹,还有许多精致的绣品,绣品花样繁多在附近很有名气,时常有富贵人家前来购置。
可以说,喻氏绸缎庄的生意十分兴隆。
闻姒正坐在柜台前整理账面,一个长得圆溜溜的小丫头,几步跑了过来过来。
小丫头年纪看起来三岁模样,扎着一个冲天小辫儿,生得白白嫩嫩。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好似葡萄粒儿,小嘴儿跟樱桃似的,模样古灵精怪的。
“娘亲。”她贴住闻姒的小腿,一把抱住,十分自豪地说:“嘿嘿,我今天又把王爷爷的孙子给打哭啦!”
闻姒放下账本,脸色严肃起来,也不知道她这个女儿脾气随了谁。明明才两岁多,就成了附近半大孩子里的小霸王了,隔三差五总要打哭一个娃娃。
“喻双双,这次又是因为什么呀?”
喻双双撅了撅小嘴,满眼的不开心:“说让他多嘴!他说,娘亲是个寡妇……克死了爹爹,被婆家赶了出来,才带着双双回到喻家娘家住……他们说,我阿爹不要我了,不然我怎么随娘亲的姓,姓喻,而不是姓别的。”
从当年云台山之事后,闻姒和喻安和历经辗转,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喻安和的老家乌镇。
她本想着今后多多照顾喻安和这个可怜弟弟,不曾想喻安和竟然是江南最大的文豪世家的嫡长孙。
喻安和的父母感恩闻姒对喻安和的照顾,为了帮助闻姒立足于此,对外宣称闻姒是他们从婆家回来探亲的女儿。
闻姒此时正好得知自己怀了身孕,为了让肚子里的孩子生活得更加安定,闻姒便接受了这个提议,干脆改姓了喻,经营了这家喻氏绸缎庄。
不过话说回来,闻姒也不知道这三岁的娃娃怎么通晓这么多“道理”,什么娘家婆家的全都懂。
她掐了掐喻双双的脸:“这都是他们的胡乱猜测,你爹爹才没死呢,他活得好好的。”
小丫头煞有介事道:“娘亲,那我爹爹姓什么呀,他在哪里?”
她爹爹……
闻姒的眼神的光有些暗淡了下去,双双的爹爹如今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了。
如今也娶了新的摄政王妃,是三王叔的女儿――三郡主,慕青青。
而如今在位的皇帝,也变成了慕沉。
早在半年前,老皇帝主动退位成为太上皇在颐明园颐养天年,众多皇子夺嫡十分激烈。
其中六个皇子都各有千秋,朋党交错。
但谁都没想到,最后坐上那把龙椅的人竟然是皇子中的逍遥七皇子,慕沉。
百姓看不到庙堂之中的暗流争斗,唯一的感受便是自从慕沉做了皇帝后,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一心扑在朝政上,就连后宫之中都只有一个织皇后。
当然,这太平盛世和那位摄政王也是分不开干系的。
但比起摄政王征讨外邦、收复东南失地、助新皇夺皇位等等家国大事,百姓们更津津乐道的是这位冷面摄政王的感情趣闻。
就连茶馆儿里说书的老先生,都拿萧子i的人生经历编排故事。
有一次闻姒路过茶楼的时候,正巧碰见那位茶楼先生开讲,他面前坐满了听书人。
哦,不……确切地说应该是坐满了是听书的大姑娘和小媳妇。
说书先生一拍手中的醒木,摇着水墨折纸扇幽幽开口:“书接上回!说咱们这位摄政王呐,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六年前,是京都城的第一剑客。嘿!那京都城是什么地方?人才辈出,风流雅士遍地跑,能在那儿称得上第一,是何许人也?自然是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子!”
“当年的摄政王还不是摄政王,而是萧家的小将军!那可憎的胡人夺走了我们诸多城池!好在萧小将军随老将军出征,接连收回了六座城池!”
“只可惜天妒英才,老天爷不开眼!就在贺兰山一战之中胡人设置了陷阱,害得我们的摄政王断了双腿,后来的三年只能同轮椅为伴……”
说到此,在座的诸位女子皆露出悲切惋惜之神情。
这时,说书先生看了看众人的反应,忽然话锋一转,摇了摇扇子:“不过老天爷自有其安排处,就在摄政王当年阴郁之时,那京都城的第一美人儿出现啦!冰肌玉骨、身带异香,这男人呐,只要跟她对视一眼,便再也走不出那双明眸!”
“话说,咱们的这位摄政王,起初对那位夫人冷死寒冰,但相处久了便对那位夫人情根深种了。只可惜……”
说书先生顿了一顿,闻姒身边坐着一个性子急的姑娘,忙站起身问:“老先生讲话怎么总是关键之处停上一停,您快说,快说呀!”
“好好好!”说书先生笑嘻嘻地答应,很快又跟变脸似的换上了悲悲戚戚的表情:“那位夫人在一次外出之时碰上了京都城外的人|贩子,被人抓走要给她卖给一个面露丑陋的老员外!就在押运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一群野兽,都尸骨无存了……”
“摄政王悲从中来,拖着病体带领衙役们扫平了人|贩子的匪窝,咱们的陛下当时还是七皇子,同萧家满门一同上奏皇帝,用极刑处死了这群匪贼!那些恶人的脑袋被穿成了一串儿串儿糖葫芦,挂在云台山夫人出事的地方整整一个月有余!据说呀,直到现在,夜里那处还能听到鬼叫呢!”
在座的女子都是泪光盈盈的。
“摄政王对夫人真是钟情……”
“嗯,可惜了一对碧人。”
闻姒心中暗笑,她和萧子i在百姓的口中竟是一对恩爱夫妻,萧子i也俨然成为一个夫家典范。
“后来呢?老先生?”有人问。
那说书先生又道:“后来呀,我们的摄政王为了家国大事就去幽州找了黑玉老人治了腿,那黑玉老人可是一位神医,活死人、肉白骨!你们可知那黑玉老人给摄政王治腿用得是什么法子?”
“什么法子?”
“老先生,您快说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