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江湖相遇 - 为诛杀司马氏,我刘禅转世为刘裕 - 秦岭北山月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1章江湖相遇

刘裕苦寻柳鸣烟几个月之后,稍作休整,便马不停蹄地前往江陵城巡查。这座城刚刚经历战火的洗礼,百废待兴,街道上弥漫着战后的萧条与沉寂。断壁残垣比比皆是,昔日繁华的商铺如今门窗紧闭,偶尔有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匆匆走过,眼神中满是疲惫与迷茫。

刘裕带着几名亲卫走在街头,他目光如炬,敏锐地观察着城中百姓的生活状况。他眉头微微皱起,心中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思考着如何让这座城市尽快恢复往日的繁荣。“百姓受苦久矣,必须尽快让江陵城重现生机。”刘裕暗暗下定决心,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成拳,仿佛要抓住那一丝希望。

突然,一群刺客从街边那幽深阴暗的小巷中如鬼魅般猛地杀出,刹那间,冰冷的寒光疯狂闪烁,浓烈的杀意瞬间弥漫开来。这些刺客个个身着黑色夜行衣,严严实实地蒙着面,只露出一双双充满了狰狞杀意的眼睛,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阴森恐怖。

刘裕临危不乱,反应迅速,即刻拔剑应对,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不移的决心与果敢无畏的勇气,仿佛一座任凭风吹雨打都屹立不倒的巍峨山峰。

就在刘裕与刺客激烈交锋,战况胶着之时,柳鸣烟正巧路过此地。她与刘裕分开还不到一年,谁能想到竟会在这样凶险万分的情境下重逢。看到那熟悉得刻入骨髓的身影此刻正深陷危机,她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拔剑相助。

柳鸣烟身法轻盈无比,恰似一只灵巧的飞燕自如地穿梭于敌阵之中。她的剑法凌厉至极,招式精妙绝伦,只见她手腕轻轻一转,长剑便如闪电般迅疾划过,瞬间就有几名刺客倒下。

刘裕正全力应敌,不经意间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心中一惊,扭头望去,竟然是柳鸣烟。一时间,他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手中的剑也不自觉地缓了下来。他的心脏在胸腔中疯狂跳动,好似要冲破胸膛。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日思夜想的人儿竟然就这般出现在眼前。激动、喜悦、震惊、疑惑,无数种复杂的情感在他心中交织翻涌,让他整个人都愣住了,呆呆地望着柳鸣烟,甚至忘记了周围还有刺客在虎视眈眈。

柳鸣烟娇喝一声:“刘裕,专心应敌!”这一声呼喊犹如一道惊雷在刘裕耳边炸响,瞬间将他从失神中拉回。他回过神来,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重燃斗志,剑势越发凌厉。

“鸣烟,小心身后!”刘裕大声提醒,柳鸣烟一个侧身,避开了身后刺客的致命一击,反手一剑,刺客倒地。

两人目光交汇,无需多言,彼此的默契尽在这一瞬间。他们背靠背,一同抵御着刺客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刘裕的衣衫已被汗水湿透,手臂也因长时间的战斗而微微颤抖,但他的眼神却越发坚定。柳鸣烟的发丝有些凌乱,呼吸也略显急促,但她的剑法依然精准而致命。

“这些刺客究竟是何人所派?”柳鸣烟边打边问。

刘裕咬牙道:“不管是谁,今日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刺客们的攻击愈发猛烈,仿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刘裕和柳鸣烟的配合也越发默契,他们的身影在刀光剑影中穿梭,宛如一对配合无间的舞者。

此时,刘裕的心中满是感慨。他想起与柳鸣烟分别后的日日夜夜,思念如潮水般不断涌来。每一个寂静的夜晚,他都会在心中默默呼唤她的名字;每一次看到与她相似的背影,他的心都会猛地一揪。而此刻,她就在身边,与他并肩作战,这种失而复得的喜悦让他的力量源源不断地涌出。

“鸣烟,能再次与你并肩作战,真好!”刘裕大声说道。

柳鸣烟微微一笑,“刘裕,莫要多言,先解决这些刺客再说。”

刺客们见势不妙,试图冲破包围撤退。

“想走?没那么容易!”刘裕大喝一声,运用起当年从二叔关羽那里学到的阵法,指挥柳鸣烟和亲卫形成包围之势,将刺客们困在中间。他的眼神坚定而冷酷,犹如战神一般威严,让刺客们心生恐惧。

“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刘裕眼神坚定,手中的剑挥舞得更加迅猛,每一招都带着必杀的决心。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地上,但他的目光始终紧盯着敌人,毫不退缩。

柳鸣烟也全力以赴,剑招越发凌厉,不给刺客丝毫逃脱的机会。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决绝,每一次出剑都带着呼呼的风声,仿佛要将敌人彻底击溃。

在众人的合力之下,刺客们渐渐不敌,他们的动作开始变得迟缓,招式也失去了最初的狠辣,眼神中充满了绝望。最终被全部制服。

刘裕命亲卫将刺客们捆绑起来,开始审问:“说!是谁派你们来的?”

刺客们起初还咬紧牙关,不肯吐露半字,只是用充满仇恨的眼神瞪着刘裕。

刘裕冷哼一声:“不说?那休怪我不客气!”他的声音冰冷如霜,让人不寒而栗。

这时,一名刺客终于扛不住压力,身体颤抖着说道:“是南燕国派我们来的。他们担心你会攻打他们的国家,所以先下手为强。”

刘裕听后,眉头紧皱,心中暗想:“南燕国竟如此心虚,这慕容世家当真都是鼠辈。”

柳鸣烟说道:“看来南燕国是做贼心虚,怕你兴兵讨伐,竟使出这等下作手段。这慕容家通过数代的努力,先后建立起了5个燕国,是何等的勇气和决心;如今这南燕国主慕容超怎么会变成如此卑鄙,竞然派人刺杀于你,我定不饶他。”

随后柳鸣烟把当初在南燕国的经历告诉刘裕。她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满是痛苦的回忆:“刘裕,在南燕国,我差点就被那慕容凤城侮辱。那畜生简直丧心病狂,他那双邪恶的眼睛仿佛要把我生吞活剥。”说到此处,柳鸣烟的身体忍不住颤抖起来,“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我的师兄林羽冲了出来。为了救我,他......他......”柳鸣烟的声音哽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师兄他不顾一切地与慕容凤城拼命,最终......最终牺牲了自己。”说着,柳鸣烟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落寞的表情,那是对师兄深深的怀念和愧疚。

刘裕听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额头青筋暴起,双眼圆瞪,犹如一头发怒的狮子。他立时从地上蹦起来,大声喊道:“慕容凤城这个老匹夫,竟然敢对你动手,简直是无法无天!他竟敢如此亵渎你,真是罪该万死!可惜他死得早,不然我定要将他五马分尸,千刀万剐!这笔帐,我定要他慕容世家其他人十倍偿还,让他们知道得罪你的下场!我今日不找他慕容家算账,他们今日还找上门来。我定要灭了他慕容家的燕国!”刘裕怒不可遏,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整个人散发着无尽的怒火和杀意。

“鸣烟,我苦寻你多日,始终没有你的消息,但今日为何来此?”刘裕努力平复着心中的怒火,收剑入鞘,微笑着看向柳鸣烟。此刻他的呼吸还有些急促,脸上却满是重逢的喜悦。

柳鸣烟亦是满脸欣喜:“刘裕,别来无恙。我也没想到今日能在此与你相见,看来这也是天意。”她的发丝有些凌乱,却更显英姿飒爽。

刘裕随即邀请柳鸣烟一同前往城中的茶馆。

茶馆中,清幽的茶香弥漫。两人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斑驳地洒在他们身上,映出温暖的光晕。

“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若不是有你在旁,恐怕更为艰难。”刘裕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眼中满是对往昔的怀念。那茶香似乎也勾起了他心底深处的回忆,神情显得有些悠远。

柳鸣烟轻轻抿了一口茶,微笑着说:“能与你一同征战,也是我的荣幸。每次在战场上看到你冲锋在前的身影,我就知道,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对了,我这段时间与谢道韫在一起,学习了不少东西。”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这段特别的经历。

刘裕饶有兴趣地问道:“哦?快与我讲讲。”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看着柳鸣烟。

柳鸣烟微微仰头,陷入回忆之中,缓缓说道:“我与谢道韫相处的那段日子,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纱,轻柔地洒在屋内摆放的一张张诗词文稿上时,我们便开始一同研读她的诗词。那些优美的词句,犹如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流,带着诗意的温暖与柔情,缓缓地流淌进我的心间。她的诗词意境深邃,或生动描绘出大自然的绝美之景,或细腻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在她的诗词世界里,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之中,或是感受到了那千回百转的情思。每一次的研读,都让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我的心境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变得更加宁静和澄澈。”她的声音轻柔而舒缓,仿佛能让人看到那美好的画面。

“不仅如此,谢道韫还珍藏有大量的王羲之书法真迹。那些书法作品,有的如龙飞凤舞,气势磅礴,充满了奔放的力量;有的则端庄秀丽,严谨规整,蕴含着内敛的韵味。每一幅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座艺术的宝库之中。我被那些书法深深吸引,于是每日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临摹。起初,我只是单纯地模仿其形,试图用手中的笔去复制那些优美的线条和结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形似,开始用心去感受每一笔每一划中所蕴含的力量和情感。每一个笔画的轻重缓急,每一个字的布局和姿态,都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作者的心境和故事。”柳鸣烟的眼神变得更加明亮,充满了对那段时光的珍视。

“在临摹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书法与剑法之间竟有着奇妙的相通之处。书法中的每一笔每一划,就如同剑招中的每一式每一击,都需要心境与外力的完美融合。书写时,只有心随笔动,让情感和思绪随着笔尖流淌,笔才能随心走,让字体充满神韵和生命力;而使剑时,只有剑随心发,让内心的意志和决心引导剑的走向,才能达到心剑合一的境界,发挥出剑法的最大威力。当我领悟到这一点时,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的剑法也因此有了质的飞跃。”柳鸣烟越说越激动,手中不自觉地比划着剑招的动作,仿佛在空气中书写着无形的篇章。

刘裕惊叹道:“竟有如此奇妙的领悟,难怪今日你的剑法更加精妙。”他的眼中满是赞赏和钦佩。

柳鸣烟接着说道:“谢道韫还告诉我,如果想进一步提升书法与剑法的心境,需要去江陵城拜访一位老者。这位老者轻易不见人,只有拿着她写的一封书信,这位老者才会见我。”

刘裕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和期待:“如此奇人,我也想见见。”

于是两人一起前往寻找那位老者。他们穿过曲折的小巷,走过古老的石桥,终于在城边一座幽静的小院前停下。院门紧闭,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翠竹,显得格外清幽。

刘裕上前轻轻叩门,片刻后,门缓缓打开,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出现在他们面前。老者目光深邃,仿佛能洞悉一切。

进入院中,老者请他们入座,石桌上摆放着一套古朴的茶具。老者缓缓说道:“我就是王羲之,在此隐居已多年。由于我沉迷于书法,不愿卷入官场的纷争,又怕被朝廷的琐事袭扰,于是选择隐居于此。此事只有我的儿子王凝之和儿媳谢道韫知道。”

刘裕便将王凝之已经被杀的事小心地告知了王羲之。

没想到王羲之听后神色平静如水,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早已参透生死之道,方能达到书法之化境。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不必过于执着。”接着,他开始讲述自己多年来对书法和人生的感悟,将书法之道与剑法之道相融合的精髓传授给二人。

王羲之仔细端详刘裕,目光如电,仿佛能看穿他的灵魂。他缓缓说道:“年轻人,从你的气质和眼神中,我能看出你绝非池中之物。我断言,将来你必为天下之主。但我有一个请求,当你得天下之后,希望能庇护王家之人。王家人大多迷恋诗词书法,醉心于艺术,对权力没有过多的欲望,对你应无威胁。”

刘裕郑重地点头答应:“先生放心,若我有那一天,定会庇护王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