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在战场上逐渐崛起 - 为诛杀司马氏,我刘禅转世为刘裕 - 秦岭北山月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章在战场上逐渐崛起

在成功击败五斗米教那群匪徒并收服五虎将之后,刘裕总算拥有了一群忠实的追随者,其势力也与日俱增。这个时候刘裕其实已经35岁了,虽然他知道自己背负天命,将来必有一番作为。可是如今自己的这点实力,要复兴刘姓江山实在是太弱了。

刘裕率领着五虎将和追随者四处招兵买马。每至一处,他都会激情澎湃地阐述自己的宏伟抱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那慷慨激昂的话语极具感染力,引得众多热血之士纷纷踊跃响应。没过多久,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便组建而成。算是有了初创团队了,后面就得打怪升级了。

当时的东晋朝廷,皇帝是晋安帝司马德宗。这个司马德宗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智力低下,几乎没有临朝理政的能力。

由于司马德宗的父亲晋孝武帝司马曜被宫人用被子捂死,没有留下遗诏,只能按照传统让这个白痴的长子司马德宗继位。司马德宗从小就不怎么会说话,长大了能稍微好些,但是对于春夏秋冬的冷暖变化,自己都表达不出来。他甚至连自己的肚子饿了都不知道,衣食住行全靠别人安排。

而朝廷的实际政权则被门阀士族牢牢掌控,他们贪婪成性,肆意掠夺民脂民膏。官员们贪污受贿之风盛行,买官卖官之事屡见不鲜。底层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赋税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徭役频繁得让人无法喘息。

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被迫沦为四处漂泊的流民。法律更是成为了权贵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对平民百姓而言,严苛至极,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牢狱之灾,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就在这般暗无天日的世道中,由三国时期汉中太守张鲁创立的五斗米教再度兴起。

只需拿出五斗米,便可加入五斗米教。入教之后,将春秋时期的老子奉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教内强调人人平等,尊崇自然,以忠孝为核心,以积善修德作为行为准则。一旦入教,终生不得脱教,只能谨遵教会的旨意行事。很快,五斗米教如同熊熊烈火般在南方蔓延开来,吸引了几十万信众,占领了沿海的众多城市和岛屿。教主孙恩,是个极具文化底蕴和深邃思想的人物,极富煽动力,成功将众多对现实心怀不满的民众聚集在自己麾下。

当时的刘裕的势力范围大致在松江一带,而孙恩的五斗米教的主要根据地是嵊泗群岛至舟山群岛一带。刘裕需要向南扩充版图,而孙恩需要向北扩充版图。刘裕这支几百人的队伍不可避免地与五斗米教的人员产生了种种冲突。

刘裕虽然宣扬一些为百姓谋福利的主张,但是由于缺少朝廷的支持和自身的行动口号,因此他的队伍其实也就是一股讲义气的盗匪。

相反,孙恩的队伍,有组织、有纪律,有口号,有目标,还有祖师爷,自然比刘裕的队伍能糊弄人,因此在孙恩眼里,扫平刘裕跟扫平一伙山中盗匪没有啥区别。

孙恩主动向刘裕开火了,在当时的松江附近,两股力量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由于五斗米教人数众多,因此气势上更占优势,因此首先发动了冲锋。

五斗米教的教徒们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汹涌而来,他们口中高呼着狂热的口号,眼中燃烧着近乎疯狂的火焰。

刘裕的队伍瞬间被团团包围,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困境。如果是别人,这个时候基本上就开始领盒饭下线了,但是刘裕是何人,历史上帝王当中亲自上阵砍人最多的皇帝。

在刘裕看来,人越多,似乎升级速度越快。因此,刘裕毫无惧色,他瞪大双眼,圆睁怒目,怒吼一声:“兄弟们,随我杀!”说罢,他挥舞着长刀,宛如猛虎出笼,率先奋不顾身地冲入敌阵。

他的刀势迅猛如狂风,每一次挥砍都蕴含着雷霆万钧之力。敌人的刀剑如密集的雨点般向他袭来,他身上的铠甲被砍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口子,鲜血从伤口不断渗出,但他仿佛浑然不觉疼痛,反而愈战愈勇。他的面庞沾满了鲜血、汗水与尘土,显得狰狞可怖。

刘裕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刀起刀落之间,敌人的头颅纷纷滚落,肢体横飞四溅。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在地上踏出深深的脚印。他那充满杀意的怒吼声在战场上不断回荡,令敌人心惊胆战。

孙恩,看着这个场景,被吓坏了。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人,他还是人吗?

于是孙恩让自己护法大将军亲自去解决刘裕,之前这位大将军出手,还从未失手过。

只见这位护法大将军骑着高大威猛的战马向刘裕疾驰冲来,手中挥舞着锋利的长枪,妄图将刘裕一枪刺于马下。

刘裕侧身敏捷一闪,巧妙避开长枪的锋芒,顺势挥刀狠狠砍向马腿。马匹发出一声凄惨的嘶鸣,轰然倒地,将护法大将军狠狠地摔了出去。刘裕毫不留情,迅猛冲上前去,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地结过了护法大将军的性命。速度之快,周围的人都没有反应过来,而那位护法大将军头颅离开脖子的时候,眼睛还瞪的大大的,似乎连自己都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孙恩也被镇住了,他抓狂了,使劲的挥动着令旗,指挥信众疯狂的冲锋。他想用疲劳战术累死刘裕,就算刘裕再勇猛,那也是血肉之躯,只要不停的冲锋,他总有倒下的一刻。

事情的进展却如孙恩预料的那样,刘裕的队伍开始出现大量的伤亡,刘裕的身上也被砍了好几刀。

但刘裕却没有毫退缩之意,反而变得更加疯狂地奋勇冲杀。他孤身一人朝着敌人最为密集的区域冲去,身后的士兵们试图跟上,却被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死死阻隔。

刘裕独自置身于敌阵之中,犹如战神下凡,无人能够与之抗衡。他手中的长刀已经砍得卷刃,他便徒手抓住一名敌人,夺过其手中的武器,继续舍生忘死地他。战斗的身躯布满了伤口,鲜血将他的衣衫彻底染红,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无比,透露出凶狠的光芒。

刘裕那无所畏惧的气势让数千人的五斗米教教众开始心生胆怯,纷纷向后退缩。刘裕趁机奋力猛追,那些教徒们被他的威猛气势所震慑,吓得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只见刘裕满脸鲜血,状若疯魔,独自一人在后面紧追不舍。他的速度快如闪电,每一步都带着决然的杀意。那些仓惶逃跑的教徒们回头瞥见他的身影,吓得魂飞魄散,跑得愈发迅速。

从此以后,刘裕在这些五斗米教的信众和孙恩的心里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往后的日子,这些五斗米教的信众和孙恩,只要见到刘裕,浑身就直发哆嗦,瞬间失去战斗力。

这场激烈的战斗,由于刘裕的勇猛无畏和猛打猛冲,最终以刘裕一方的辉煌胜利告终。他们成功收复了数个被五斗米教这群土匪蛮横霸占的沿海城市,为饱受苦难的百姓带来了短暂的安宁。

刘裕这个猛人,满脸鲜血,独自一人追着数千人砍杀的威名迅速传播开来。

人们常说霸王项羽勇猛,可以一战杀百人;可是人们不知刘裕单人可以追着千人砍。

最主要的是刘裕可不是一个莽夫,他不但勇猛,还有着聪明的头脑。

这一仗打下来,方圆几十里的城镇都纳入刘裕的势力范围。然而,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张,管理和统治的难题也接踵而至。

在新占领的城池中,江南一带的百姓们对他们的到来既满怀期待,又心怀忐忑。刘裕深知,要赢得民心,必须施行仁政。于是,他果断下令减免赋税,开仓赈粮,同时组织士兵积极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主公,如此行事,我们的军粮储备恐怕会受到影响。”王猛面带忧虑地说道。

刘裕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语气坚决地说道:“百姓乃是国家的根本,唯有让他们安居乐业,我们的根基才能稳固如山。”

在治理城池的过程中,他发现人才的极度短缺成为了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他张贴告示,广泛招揽贤才。一时间,各地的文人雅士、能工巧匠纷纷慕名前来投靠。

一位名叫刘穆之的谋士走进了他的视野。此人才华横溢,对于治理之道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人。他出身贫寒却志向远大,自幼博览群书,有出众的才能。虽家境不佳,但凭借自身才华和智慧,在乱世中寻找机遇,宛如一颗被尘埃暂时掩盖的明珠,只待时机一到,便绽放光芒,开启其传奇的一生。

刘穆之提出了他对目前局面的三点建议。

“主公,如今我们虽然势力逐渐壮大,但周边的敌人依旧对我们虎视眈眈。

一方面,我们应当打着替朝廷剿匪的旗号,主动向朝廷示好,以获取朝廷的资助。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剿匪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因此我们一边追杀孙恩,但是又不能让其完全灭亡,如果没有孙恩,我们就成了朝廷眼里的反贼了。

第三,我军应当大力加强城防,以防敌军突然袭击,如今这个局面,孙恩、朝廷和盗匪都有可能对我们发动突然袭击。”

刘裕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迅速组织士兵和百姓加固城墙,增设各类防御工事。

与此同时,军队的训练也从未有过片刻停歇。每日的校场上,士兵们的喊杀声依旧震耳欲聋。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一日,探子匆忙来报,一支强大的敌军正朝着他们的城池气势汹汹地逼近。

原来是孙恩经过上次之败后,觉得刘裕是一个可怕的人。如果日后要成就大事,必须要消灭刘裕。

同时他还听说刘裕盗取了他们祖师张鲁的宝藏,特意前来讨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