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刘禅转世成了刘裕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昭烈皇帝刘备奋斗一生争来的江山,此刻正在刘禅手中走向灭亡。
刘禅的软弱无能,导致蜀汉江山土崩瓦解,曾经风光一时的五虎将早已逝去,而他们的后代及家人也遭到司马昭无情的迫害。
关羽水淹七军时斩杀的曹军大将庞德的儿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蜀灭后,他借机复仇,杀了关羽孙子关彝及其全家,关家遭到灭门绝后。
张飞长子张苞早逝,次子张绍在刘禅投降时,与谯周等一起劝刘禅投降。后来张绍随刘禅北迁到洛阳,还被司马昭以魏帝名义封为列侯。张飞之孙、张苞之子张遵,在抵御曹魏大军的绵竹之战中战死。
马超有一子承继了马超所遗斄乡侯之爵,刘禅投降后,被司马昭害死。
黄忠唯一的儿子黄叙早逝,所以没能经历蜀汉投降这件大事。
赵云之子赵广阵亡于沓中之战。赵云的另一个儿子赵统也随刘禅一起到了洛阳,随后在洛阳遭到司马昭迫害。
烽火连天,黑烟如墨,成都城好似被厚重的阴霾紧紧包裹,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狂风呼啸着席卷而过,军旗在风中剧烈颤抖,发出悲切的猎猎之声。那曾经鲜艳夺目、象征着蜀汉荣耀的旗帜,此刻在这阴沉的天色下显得黯淡无光,仿佛随时都会坠落。
刘禅,身着素袍,呆坐在蜀军营帐内的几案前。面色如纸般苍白,眼神空洞而绝望,毫无生气。他的双手紧紧攥着,骨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微微颤抖着,仿佛在竭力抓住那最后的一丝希望。
几案上堆积如山的军报,宛如一道道催命的符咒,无情地刺痛着他的双眼。每一封军报都像是一把利刃,狠狠地扎在他的心头,让他痛不欲生。
往昔的辉煌如同一幕幕破碎的梦境,在他眼前不断地闪现。
当年的蜀汉也曾辉煌,也曾拥有勇猛的五虎将。
想当年,关羽单刀赴会时的豪迈,那无畏的气势仿佛能冲破云霄。关羽单骑立于江上,面对东吴的千军万马,毫无惧色。他那柄青龙偃月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敌军在他的威严下瑟瑟发抖。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洞悉一切阴谋诡计。然而,最终却因东吴的背信弃义,败走麦城,英雄末路,令人扼腕叹息。
想当年,张飞当阳桥的怒吼,声震天地,令敌军胆寒。那黑炭般的面庞,瞪大的环眼,如炸雷般的吼声,好似能将天地都震碎。他手中的丈八蛇矛,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敌军在他面前如同蝼蚁般不堪一击。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猛将,竟被奸人所害,含恨而终,义薄云天却遭此横祸。
想当年,马超潼关之战的英勇,纵横沙场,无人能敌。他银甲白袍,身姿矫健,率领着西凉铁骑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那飒爽的英姿,让敌军闻风丧胆。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空留遗憾。
想当年,黄忠定军山的威猛,老当益壮,战功赫赫。虽已白发苍苍,但他的力量和勇气丝毫不减。他拉弓射箭,箭无虚发,敌军将领纷纷落马。他的忠诚和勇猛,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想当年,赵云长坂坡的无畏,单枪匹马,杀进杀出。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中,他怀抱幼主,七进七出,枪尖所指,敌军纷纷倒下。他的身影如同战神一般,让人心生敬畏。
还有那智慧超群的诸葛丞相,隆中对策时的高瞻远瞩,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蜀汉前行的道路。在那简陋的草庐中,丞相与先帝共论天下大势,为蜀汉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清晰地分析了各方势力的优劣,提出了联吴抗曹、占据荆州和益州的战略构想,为蜀汉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草船借箭时的神机妙算,让敌军的计谋化为泡影。面对曹操的大军,丞相毫不畏惧。他利用大雾天气,命士兵将草船驶向曹军水寨。曹军误以为是敌军来袭,纷纷射箭。丞相却稳坐船中,饮酒抚琴,谈笑风生。待草船满载箭矢而归,曹军才恍然大悟,却为时已晚。
赤壁之战时的运筹帷幄,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在这场决定天下局势的大战中,丞相与东吴的周瑜联手,制定了精密的作战计划。他巧借东风,火烧曹军战船,使得曹操大败而归。从此,天下三分,蜀汉得以立足。
空城计中的淡定从容,一人一琴,吓退敌军千军万马。当司马懿率领大军兵临城下,城中却兵力空虚。丞相临危不惧,登上城楼,焚香抚琴。他的琴声悠扬而沉稳,让司马懿心生疑虑,误以为城中有伏兵,最终下令撤军。
在他的辅佐之下,蜀汉曾一度望见了复兴汉室的曙光。
可如今,一切都已破碎不堪。
如今,只剩下姜维独撑危局,却也是独木难支。姜维虽有勇有谋,但蜀汉国力衰微,难以抵挡曹魏的强大攻势。
刘禅缓缓起身,脚步沉重地登上城楼。望着那如乌云般压境的敌军,心乱如麻。内心在激烈地挣扎着,一股不屈的火焰在心底燃烧。
“难道我就这样拱手将祖宗基业送给曹魏?不,我不甘心!”刘禅在心中呐喊着,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却感觉不到一丝疼痛。
然而,当刘禅看到城中百姓那充满恐惧和无助的眼神时,他的心瞬间软了下来。
这些百姓,他们已经在战火中煎熬了太久,饱受了太多的苦难。如果他坚持抵抗,这座城必将血流成河,百姓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我怎能为了一己之私,让他们再遭受战火的蹂躏?”刘禅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在这痛苦的挣扎中,最终,在谯周的劝说下,刘禅选择了开城向邓艾投降。
带着群臣,缓缓走出城门,双手捧着玉玺,步伐沉重而艰难。每一步都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刘禅喘不过气来。他不敢抬头,不敢去面对百姓们那复杂的目光,那可能是失望,是愤怒,是绝望。
来到曹魏营帐,司马昭高坐上位,眼神中满是轻蔑与得意。
“刘禅,如今你蜀汉已亡,还有何话可说?”司马昭的声音冰冷而无情,如同寒夜中的冷风,刮得人身心俱寒。
刘禅冷冷地说道:“我已开城投降,望明公能放过这全城百姓。”
司马昭听闻,哈哈大笑,“我听闻当年你被赵云从当阳长坂坡救出,也算大难不死,必有福报;既然你天生富贵,我当不违天命,封你安乐公,继续享受这人间极乐。”
说罢,命人设歌舞助兴。
刘禅心中自然明白司马昭之心,是想试探他是否真心归降。于是酒席上刘禅一边享用着美味的酒席,一边装作被歌舞吸引的样子。
司马昭看着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哈哈大笑,问到:“安乐公,颇思蜀否?”
刘禅强忍着心中的悲愤,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此间乐,不思蜀也。”声音虽轻,却带着无尽的苦涩。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为了麻痹敌人,为日后的复国留下一丝希望。
由于在三国之前,有一个默认的规则,那就是不杀投降的皇帝,因此,司马昭无法光明正大的诛杀刘禅。
但是司马昭想害死刘禅的心从来没有动摇过,想着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就先安排刘禅住下。
深夜,刘禅被软禁在一间简陋的屋子。清冷的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户洒在地上,宛如一层银霜。他孤独地坐在角落,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父亲,儿不孝,未能守住您的江山……”刘禅喃喃自语,声音充满了悔恨与痛苦。
他想起了父亲刘备一生的奔波与奋斗。想当年,父亲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兄弟三人誓言共扶汉室,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征程。他们四处征战,历经无数磨难,却从未放弃心中的理想。
父亲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丞相出山,那是何等的求贤若渴,何等的礼贤下士。后来,父亲在赤壁之战中与孙权联手,大败曹操,终于在乱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再后来,取益州,占汉中,蜀汉的势力达到了巅峰。父亲临终前那满怀期待的眼神仿佛还在眼前,他把兴复汉室的重任交给了自己,可自己却让他失望了。
“诸葛丞相,我辜负了您的一片忠心……”想起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禅的心就如被万箭穿过。
丞相初出茅庐,便为蜀汉制定了宏伟的战略规划。他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治理内政,发展经济,使蜀汉国力日益强盛。他亲自率军北伐,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他为了蜀汉,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最终倒在了北伐的路上。
“吾誓要复国,杀尽司马家子孙,重建蜀汉辉煌!”刘禅暗暗发誓,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
此后,司马昭对刘禅的杀意从未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