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番外11(一更)
第143章·番外11(一更)
局势至此,他别无选择。
是他贪墨钱财,中了郭嘉的圈套,让这一年中,荆州的消息势不可挡地渗透入了汉中。
也是他急功近利,雇佣甘宁去救人,却把自己的家人先一步送到了荆州,是他……
他该向朝廷乞降归顺了。
再不行动,他就不是为了让家人摆脱刘焉控制,委托甘宁去救人的孝子,而是真的意图以天师道割据一方的逆贼,除了与刘焉联手,再无其他出路。
朝廷以务工为由,一步步“俘获”了天师道的信众,也是在用一种看似温吞实则有力的办法告诉他,他并没有自己所以为的那么有实力!只要朝廷有心,为百姓带来真正的安泰日子,天师道便不再是百姓逃避现实的避难所。
假若朝廷真如郭嘉所说,对于宗教只是抱着限制而非扑灭的态度,他现在及时回头,或许还能保住祖父流传下来的教义道统。
而非在天下大势面前,被碾压个粉身碎骨。
至于刘焉要不要继续割据蜀中,当他的无冕之王,他管不着了!
先把那刘焉的别部司马兼他的教派政敌张修给宰了,让他出口恶气再说!
张鲁也终于松开了信使的衣服,无力地又补充了一句:“会面之地,定在荆州。”
由他,先走出这片庇护着他的土地。
……
建安三年七月末,在卢夫人抵达荆州的半月后,在汉中传教的张鲁起兵,以讨逆不臣为由,进攻益州别部司马张修,将其杀死后,留下阎圃把守米仓山山口要道,谨防汉中有变,自己则带着这份“投名状”抵达了荆州。
荆州牧刘备,荆州长史郭嘉,以及暂居荆州别部司马的甘宁前来迎接。
张鲁再见甘宁时,真是不知道应该对他做出何种反应了。可又或许……
或许他应该谢谢甘宁,这救人救到荆州,还算是给了他一个走下来的台阶。
也怪他连甘宁此前半年的去向都没弄清楚,就把此人当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我这不叫救人吗?”甘宁抱臂昂首,向一旁的张飞问道。
之所以问的是张飞,还不是先前他因败给关羽遭了张飞的嘲讽,现在他这趟蜀中之行,算是为朝廷收服张鲁立下了功劳,说话也有了底气。
张飞也觉这人有点意思,忍着笑答道:“算!怎么不算!卢夫人都说算!”
张鲁头疼地往这两人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成功被堵住了腹诽着的牢骚,转而向刘备问道:“不知刘荆州意欲如何处理汉中?”
他问的可不仅仅是汉中,还有他这位天师道的师君呢。
刘备安抚道:“你大可放心,陛下在早前就有意让人说动你归顺,如今你应邀来投,自然对你有所委任。这是陛下提前让人送来的委任。”
张鲁忐忑地自刘备的手中接过了圣旨,却在展开的那一刻,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只因他第一眼就捕捉到了这份圣旨上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那是一份封官的圣旨!
由他张鲁出任荆州桂阳郡的太守,主持修建桂阳郡与扬州交界处大庾岭上的一条山路,让荆南与交州之间,可以更为方便地走通。
但虽给了他太守的位置,张鲁不得擅自传教,还是以主持教化、雇佣修路为先。
这倒无妨。
别管这桂阳是否该算是偏远之地,比之汉中的条件不知差了多少,也别管修路被套上了朝廷的名头,是否该算是一项负累,起码他还能当太守,能在朝廷为官!
只是这样一来又有了个新的问题。“不知汉中将由何人接管,以便前往蜀中?”
刘焉此刻必然已经收到了张鲁向朝廷投降的消息,也终于意识到,朝廷不是因为默许了他的态度,和被蜀中的险关所拦阻,于是迟迟没有向蜀中动兵,而是在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以最小的代价一步步夺回益州。
除非他有翻天倒海之能,能凭借着小小一方益州北定中原,否则他此前的龟缩与嘴硬,都迟早要变成朝廷清算他的罪证。
可刘焉要想脱身,恐怕也不容易啊。
益州士坐井观天,不知中原已是何种局面,以至于先前为刘焉所勾勒出的前景所诱骗,协助他平定益州,而现在刘焉想要抽身而退,却会反过来被这些益州豪强所裹挟。
……
“到了这个时候,朝廷欲定蜀中,打的既是刘焉,又不是刘焉。”荀攸为刘秉分析道,“所以这位汉中太守,陛下还需做些考虑。”
刘秉指尖微动,心中思绪万千。
无论是从蜀中打出来,还是从外面打进去,因为蜀道难行,都不容易。
此前的将近三年里,朝廷都是致力于发展别处,扫平他处动乱,直到如今,方才真正剑指蜀中。
当然,也是因为甘宁的行动,加快了收复汉中的脚步。
三年啊……
正如荀攸所言,这三年对朝廷来说是在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对于蜀中来说,也未尝不是权力的重组。
刘焉想退又不能退,被自己早前的算盘困缚在了泥淖中。
那么随后的征讨蜀中,要打碎的不仅仅是刘焉这样的人的野心,更是偏塞之地的故步自封!
这个汉中太守的人选尤其关键。
因为这蜀中不是刘焉投降就算完的,往南解决益州豪强、蜀中南蛮,远比扫荡荆州宗贼还要难得多。
刘秉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公达,我有两个人选,你觉得以谁为佳?”
“请陛下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