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回曾千户反向卧底,佩金刀大有来历
第17回曾千户反向卧底,佩金刀大有来历
晚上,林淸颜、六公子和穆子雷在南二楼点灯读书。
“师妹啊,你什么时候喜欢上读书了?”
“看到穆诗人满腹才华,我是自愧不如啊,所以和你们一起读读书,涨涨知识。”
穆子雷点点头:“读书好,读书好。”
夜深人静,好在悬空寺的隔音还算好,不然住在楼上的曾千户肯定被吵的睡不着觉。
“这悬空寺用的是真材实料啊,隔音确实好,从外面的木地板上走会有吱吱呀呀的声音,但在屋里就只能听到很轻微的动静。”林淸颜说。
穆子雷笑了笑:“怎么,你还试了试?”
“为了曾千户的睡眠质量嘛,我们读书归读书,不能打扰到他人休息。话说穆大诗人,你认识这个曾千户吗?”
“他可有名了。”
穆子雷讲述道,曾千户本名曾祥,是原山西总兵手下的幕僚,只因为十年前受一场叛乱风波牵连,才降职成了百户,现在又升了一级,职位成了千户。
十年前,北元进犯大同,大同军有一位王姓军官暗中投降了蒙古,也就是北元残部们,当时他的官职是大同副守备。
这里提前说一下,总兵大概相当于是军区总司令,守备大约是团长,副守备就是副团长,也就是说这个王副守备想带着一个团左右的兵力叛变投降。
大同城虽然没被攻破,但蒙古有一只部队从侧翼迂回包抄,就在悬空寺附近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总兵亲自上阵应敌,却不料遭遇叛将背刺,好在他久经沙场反应快,这种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经历,最后叛乱平息,王副守备也被抓去审问。
总兵了解到,北元那边并没有见过这位叛变的王副守备,但是有他的信物,所以说,如果派一个人过去,拿着信物糊弄备敌人,就说自己是老王,不就成功打入敌方内部了吗。
“既然姓王的交代了,刀就是信物,拿谁拿着这把刀,谁就是王副守备呗!”这是曾祥给总兵出的主意。
可是这冒充老王的人选应该去哪找呢,首先普通士兵肯定不行,第一,没那个气质,第二,普通士兵既没见过世面又没钱,过去之后很容易让那边连哄带骗真给策反了。
总兵挑来挑去,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曾师爷,我看你就很适合!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工夫嘛。”
曾祥:你诗句都这个用法了我也很难反驳。
不得不说,曾祥的确适合,他虽然是个幕僚、师爷,但是长得魁梧,身材和叛将老王也差不了太多,还会武艺,见多识广,潜伏到对面的事,就得这种人做。
而且他穿上铠甲是真的很像个将军,说他是山西总兵的副将那也有人信啊。
曾祥这一手算是把自己给推上去了,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因为王副守备使用的武器是两把形状一模一样的双刀,一金色一银色。
他先把另一把刀派人送到了敌方,这样一来,等他叛降过去的时候,他自己手里拿着的那把刀就是他的一个身份证明。
而曾祥只需要拿着这把刀就行了。
没成想情报有误,老王不仅是个背刺型叛徒,还是个老六,把他们都骗了,真正的信物并不是刀,或者说北元那边要的并不是信物,而是筹码——大同城防图。
至于真正的大同城防图,王副守备一个副团级肯定是没有权限,但他在参将那边偷偷看过,而且已经记在了心里,曾祥一个师爷,虽然也研究过,但是他又没有像老王那样刻意的去记,这谁能想到啊。
北元那边问曾祥:“王守备,只要这大同城防图一到,整个大明都会被我们攻破,你就是我们最大的功臣!”
曾祥为了保住性命,只能硬着头皮瞎画。
北元人得到城防图之后,高兴地不得了,也信了曾祥的身份。趁着北元和大同军打的火热,曾祥直接就是开溜。
从正面战场上回去是肯定不可能的,只能是绕路,没想到等曾祥回到军中,却听说大同北有三处要塞被攻陷,总兵直接派人把曾祥抓了回去。
总兵大怒:让你当奸细,你为什么把大同城防图给敌人了!
曾祥一头雾水:我给的是假的啊!
曾祥对照着真正的大同城防图看了一眼,没想到自己瞎画还画对了几处地方,纯属是歪打正着了。
由于曾祥的无心之过以及临阵脱逃,他是免不了被处置,可是他又有什么很大的过错呢?首先,他确实是瞎画的,除了那几处要塞,其他地方确实没画对,不然敌人开着挂打,大同早就陷落了;第二,城防图既然是假的,他也不能在那干等着送死,逃回来也正常。
所以综合考虑,就把他充军了,给了个百户职位,掌管着几十人,要不是他和总兵关系好,高低也得流放。
曾祥当上百户之后发现:哎?这在下面带兵好像也挺有意思啊!
跟着总兵打了几场仗,总兵也不太敢用他,毕竟已经办瞎过一回事了,平常他就带着自己的百十号人龟缩在队伍中间,偶尔出出手。
后来大同守住了,战乱也平定了,大同知府拿着朝廷的公文来借兵,说悬空寺附近那一战,周围建筑、民房多有受损,悬空寺也受到了一定损毁,所以浑源州那边想借点兵,修缮一下悬空寺。
总兵一看,朝廷工部和兵部都签字盖章了,他也不好说什么,曾祥主动请缨,带着他手下的人去悬空寺帮忙。
总兵一看,也行,你去修缮一下悬空寺,就当为地方做些贡献、积点功德吧。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能看到悬空寺,有人家曾千户的功劳,曾千户和悬空寺也算是有很深的感情啊。”林淸颜说。
穆子雷说:“我这也都是道听途说,民间传闻。至于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我上哪知道去?”
六公子恍然大悟:“我说曾千户为什么挎着一把金色的刀呢,看来这次反向潜伏计划也算他一生的败笔,他拿着金刀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这种错误,有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妙啊!”
“他这金刀其实也大有来头。”
“哦?”
穆子雷讲到,当年暗地叛逃的王副守备,曾在辽东作战过,而这把金刀,竟然是他从一个墓里挖出来的,古代士兵掘墓这种事常有,从曹操那时候就有专门盗墓搞军饷的摸金校尉,所以老王盗过墓这种事情并不新鲜。
关于这把刀,背后还有一个故事,那就是西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发生在前秦的“金刀计”。
这把刀的主人叫慕容垂,王将军曾经挖开的那个辽东大墓,墓主人的名字叫慕容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