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回林穆寺院内交谈,从前事另有隐情 - 悬空寺奇案 - 六的昊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悬空寺奇案 >

第15回林穆寺院内交谈,从前事另有隐情

第15回林穆寺院内交谈,从前事另有隐情

八月二十一,夜。

晚饭过后,穆子雷和林淸颜坐在寺院的围墙上,林淸颜问道:“穆大诗人,你为什么要住到南二楼去?不和李大牛他们一起吗?”

穆子雷说:“我晚上要点灯读书,就自己找个地方吧,不影响大家休息了。”

“原来是这样。”

“在下一直有个问题想问林姑娘。”

“您说。”

“为什么想当一个捕快呢?”

林淸颜笑了笑,拿出酒壶,说:“以前还真没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好像大家都觉得我一个习武之人,当捕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当捕快,可能是受父母影响比较大吧。他们都是行侠仗义之人,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即使捕快这个官不大,也没什么实权,但有时候能给北京城的乡亲百姓们帮点小忙,这样我就很知足了。”

“您也是侠肝义胆,在下十分佩服。”

“告诉你个秘密吧,之前我讲过这个半叶吊坠是怎么来的。”林淸颜说:“其实当时我姥爷回到京城后,以他的功劳是可以加官进爵的,但是当时成祖刚刚过世,仁宗登基,汉王也有野心,但找不到机会。所以当时太宗被偷袭的事情,就成了一个突破口。汉王想让我姥爷做一个证人,因为他是这场战斗的经历者和为数不多活下来的人,汉王想让我姥爷做伪证,诬告仁宗皇帝设套出卖了太宗。”

朱棣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被敌军偷袭过无数次,因为北元的骑兵在草原上行军速度确实快,明军虽然有火炮,但是移动速度慢,骑兵冲的又比较快,所以有可能出现火炮掩护不到步兵、骑兵,兵力分散的问题,就算是朱棣这种战争天才,也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协调配合。

至于朱棣最后一次远征中被偷袭的事情,大多数怀疑是汉王所为。

朱棣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仁宗是庙号,庙号就是死后的称号。比如明英宗朱祁镇,他死了才叫的英宗,我们说书的站在现代视角可以称其为明英宗,但林淸颜他们只能按年号叫正统帝,因为他们这时候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宗呢。

说到庙号问题,也很有讲究,开创一个王朝的皇帝一般叫祖,比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后面的皇帝一般叫宗,王朝的二代继承人且干的比较好的能叫太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

因为一代目刚打下江山的时候,内外环境都不是很稳定,只有二代目能守住江山,才能继续把王朝延续下去,不然叫不上太宗,比如秦二世、隋炀帝等,虽然也是二代目,但是不中用,有些还是以残暴出名的亡国之君。

所以能叫上太宗的,一般都得是文武双全,才干超人,像唐太宗就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代表,明太宗文上也就占个《永乐大典》,武的方面加的技能点更多,至于宋太宗赵光义嘛,大家对他的印象一般是高粱河车神、逃跑之王、驴车小子,赵二哥污点虽多,但在总体上也是保住了他哥赵匡胤打下的江山,还平定了一些内乱和外患,可惜北伐没成功,开驴车跑了,总体来说业绩还是ok的。

除了太宗,还有什么文帝武帝,高宗中宗,庙号也侧面反映着一个皇帝的性格,“文”就是擅长搞政治搞文化,“武”就是凶一点,热衷战争,叫“中”可能就平庸一些,中位数,或者有些承上启下……

而历史上叫仁宗的皇帝可不多,因为在皇帝这个职业上,能做到“仁”的太少了,只有真正具有仁、善精神的皇帝才能评的上这个称号。

明仁宗朱高炽作为朱棣的大儿子,他的性格完全不像自己父亲,不仅胖胖的很可爱,而且不喜欢战争,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朱高炽表面看着老实,但不代表没有实力,因为朱棣常年在外打仗,太子监国,文官集团是牢牢把控在他的手里的。

但是仁宗的二弟汉王就不一样了,他是跟着老爷子从奉天靖难开始打仗的,完全继承了他爹的战争狂人基因。

所以说他对皇位是有想法的。

但是朱棣的皇位是从自己侄子手里抢来的,越是这样不怎么正当的上位方式,他上位后越要把面子功夫做足,所以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也是有必要的。

从朱棣让太子监国就可以看出来,他本身想培养的继承人也是朱高炽。汉王打仗的时候他作用很大,但大明不能任何时候都在打仗,总得有个擅长文治的皇帝去为民造福,让国家休养生息,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但是汉王不那么想,他就是掌握着很大的军权,认为谁拳头硬谁继承皇位。只是朱棣不死,他肯定不敢造次。

大家的怀疑不无道理,朱棣第五次远征时,向北元透露朱棣行踪,导致其被偷袭的,可能就是汉王,因为那时候朱棣已经很老了,如果打完这场仗,他回去肯定就会着手安排让朱高炽接班。

那么让太宗皇帝死在这场战争中,汉王趁机夺取军权,带着大军杀到北京城,直接伪造一个圣旨,就说皇帝已经传位于自己,整件事就完成了。

当然,这只是猜测,因为想让朱棣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judy:嘿嘿,盼朕死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这次偷袭失败,太宗皇帝没死。汉王本以为自己计划已落空,没想到朱棣病死在了军营里。

为了保证北京方面朱高炽可以顺利登基,随军的大臣们都是文官集团的自己人,直接来了一手秘不发丧,派人去北京报信,让朱高炽火速登基。

等到汉王那边得知消息,他大哥已经继承大统了,他再带着大军杀到北京,就等于纯造反,无正当理由造反,成功率渺茫,且必然留下骂名。

这样一来,仁宗皇帝才艰难地继承了皇位,但是汉王还是不服啊,还是想找理由造反,所以就想着朝他哥泼脏水。

偷袭皇帝的事情,除了他自己,知道这事的人基本都死光了。经历过这件事的,要么不是自己人,要么也死在了战场上。

所以说杨光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而仁宗皇帝也不傻,他在找证据证明偷袭这事是汉王阴谋的同时,也防着这一手泼脏水呢。

所以说,在汉王找到杨光之前,明仁宗先接见了他。

按理说,杨光的功劳,封个侯爵也不过分,哪怕给个将军呢。但是明仁宗不能让杨光站在朝堂上,他不是信不过杨光,而是担心他在这些事情上又做什么文章,整出什么别的幺蛾子。

所以明仁宗只是给了杨光一笔赏赐,让他开了一个武馆,并派人一直保护着杨光的武馆,不然汉王准会来一套威逼利诱等手段,杨光肯定不好受。

那么明仁宗这种做法到底是为何?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