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为何来到这里
张晓雅,这位从普通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自小就散发着智慧光芒,是同学们眼中的学习榜样。老师们也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坚信她未来必定能有出息!
在学校里,但凡有任何需要学生参加的活动,张晓雅总是当仁不让地冲在前面。
那时的学校,坐落在山区之中。每班的学生人数寥寥无几,大概只有二三十人。教室的环境更是糟糕透顶,犹如陋室,只能容纳十多张破旧不堪的桌子,两个同学不得不挤在一张桌子上。那桌子板凳的破旧程度,简直令人不忍直视。窗户犹如风烛残年的老人,漏风不止,有时甚至会被打碎玻璃。冬天的严寒侵袭着同学们,大家只能依靠煤火取暖。同学们的手脚常常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有些同学甚至会冻得化脓溢出,惨不忍睹。然而,那时的学校氛围,孩子的笑容很灿烂,上课就听课,下课就尽情玩耍,没有太多压力,到现在回想起来张晓雅就特别怀念!
在那偏远的山村里,有一所小小的学校,它承载着孩子们的童年与梦想。可是,这所小学却没有初中部,当孩子们小学毕业之后,便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他们需要前往距离村子有五六公里之遥的初中去上学。
每天清晨,天色还未完全亮起,孩子们就早早地踏上了求学之路。他们一路小跑,穿过蜿蜒的山路,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每天行走40多分钟的山路,中午时分,还要步行回家吃饭,短暂的休息之后,他们又要匆匆赶回学校。如此来来回回,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奔波20多公里。
对于条件稍好一些的家庭来说,他们会选择把孩子转到乡镇上去读书。在那里的学校,虽然没有食堂和住宿,但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长们也愿意让孩子到外面租房,自己做饭吃。即使孩子们只能使用简陋的煤油炉子做饭,他们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然而,张晓雅却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转学。她家有姊妹三个,生活的压力让她深知父母的不易。她不想因为自己的学业再给父母增添更多的负担,不想让父母亲为难。在她的心中,一直坚信着一句话: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她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在这所偏远的山村学校里,也一样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再加上每天长时间奔波在路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张晓雅的学习逐渐变得吃力起来。尽管她依然努力坚持,但最终,她还是在这条艰难的求学路上无奈地走向了终结。
渐渐地,张晓雅的学习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成绩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直线下滑。时间来到了中考那年,张晓雅最终的考试成绩实在是不尽人意,以至于她根本没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无奈之下,张晓雅只好选择了中专院校。那时候的中专院校,很多都只是让学生混个学历、混个年龄罢了。学校还经常以实习的名义,把学生领到工厂里去为学校打工挣钱。
不过,在中专期间,张晓雅的智慧和能力很快就被老师发现并赏识。中专院校除了会上一些基础的文化课之外,还会教授专业的机械、电子技术应用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张晓雅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才华,获得了很多老师的高度认可。她对机械图的理解能力超强,有时候甚至连老师都对她佩服。在学校举办的作文竞赛中,张晓雅更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写作能力,一举斩获了学校的一等奖!
但是中专院校就是中专院校,终究和普通高中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里的教学重点似乎并不完全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多的是偏向于技能的培训和实践操作。他们常常把同学们领到工厂去打工,美其名曰实习,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们为工厂创造价值,同时也为学校谋取一定的利益。
在这之前,张晓雅就已经去过其他的一些工厂进行所谓的实习了。那些工厂的环境和工作条件都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十分艰苦。今年,在这个工厂实习半年后,他们终于迎来了毕业。这次,张晓雅被分派到了成州这边的一个电子厂。这是一家日资企业,规模较大,管理也相对严格。在这里,张晓雅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工作体验,也正是在这里,她认识了田一鸣,这个将会在她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
田一鸣和张晓雅一样,都是被分配到这边来实习的。他是第一次参与实习工作,刚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时,整个人显得十分腼腆。而张晓雅因为已经有过一次实习经历了,所以对工厂的情况相对比较了解,也更加熟悉这里的一切。而且她来得比较早,当田一鸣来到的时候,张晓雅已经在这个工厂上了一个月的班了。或许是出于一种同是实习生的惺惺相惜,又或许是因为张晓雅本身的善良,她对田一鸣格外照顾。
田一鸣第一次见到张晓雅的时候,就被她深深地惊呆了。他不仅为张晓雅美丽的外表所着迷,那明亮的眼眸、秀美的脸庞,仿佛一幅动人的画卷,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同时也为她的善良所感动,她的每一个细微的举动,每一个温暖的笑容,都如同一缕阳光,照进了田一鸣的心里。一个男孩子第一次出门,刚刚步入社会,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不安。而在这个时候,第一次见到的人往往会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稍微有人对他好一点,他就很容易产生别样的情愫。那时候的田一鸣很胆怯羞涩,不敢轻易开口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是默默地把这份深深的暗恋埋在了心底,让它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发酵。
可是张晓雅却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她与工厂里面的其他女孩子截然不同,那些女孩子常常谈男朋友,结伴出去玩,享受着青春的热闹与欢乐。而张晓雅却总是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仿佛一座宁静的孤岛。除了上班时间,她从不与其他任何男生交往。经常会有人约她出去吃饭,追求她的人不在少数,但她对这些都觉得十分反感。就连他们车间的线长也向她发出邀请,然而她每次都以各种理由推脱。她坚守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干扰,坚定地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田一鸣从一开始的腼腆不开口,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这个新环境中慢慢适应,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最后竟然变成了一个话唠。在工作中,他常常以各种理由找张晓雅帮忙。刚开始的时候,张晓雅也会热情地伸出援手,耐心地为他解答问题、提供帮助。然而,时间越来越久,田一民的求助似乎没有尽头,这让张晓雅渐渐感到有些不耐烦了。毕竟,她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完成,不能总是把时间花在帮助别人上。
一开始的时候,田一鸣鼓起勇气约张晓雅出去吃饭,可是张晓雅无一例外地一一拒绝了。渐渐地,田一鸣并未因此而放弃,他开始给张晓雅带早餐,还会带上一些小零食。然而,田一鸣的这些举动却让张晓雅越发不自在。她本就习惯了独来独往,不希望与他人有过多的牵扯,尤其是这种带有特殊意味的示好。田一鸣的热情在张晓雅那里仿佛变成了一种负担,让她在面对田一鸣时更加想要躲避。
有一天下班后,工厂门口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人们正齐刷刷地打着下班卡。田一鸣早早地等在那里,眼睛在人群中不停地张望着,急切地寻找着张晓雅的身影。终于,他看到了张晓雅,便热情地迎了上去,与张晓雅走在了一起。就在这两人并肩前行的瞬间,被车间的同事们看到了。那些同事们很快就起哄起来,有的吹着口哨,有的笑着调侃,让张晓雅和田一鸣都感到十分尴尬。张晓雅的脸颊瞬间染上了一抹红晕,她微微低下头,加快了脚步,想要尽快摆脱这尴尬的局面。而田一鸣则有些不知所措,既为被同事们发现而感到紧张,又为能和张晓雅走在一起而感到一丝欣喜。
当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同事们一见到张晓雅和田一鸣,就开始调侃起来。有的人嬉笑着说:“这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妞也同意谈恋爱了?”言语中满是惊讶和调侃之意。那些曾经追求过张晓雅的人更是酸溜溜地讽刺道:“我还以为找个什么样的呢,就他一个小白脸。”他们的话语中带着嫉妒和不甘。而有些人则走过来祝福她:“晓雅,出门在外的找个男朋友也好,这样就有人为你的生活买单了。”他们觉得在这陌生的环境中,有个伴总归是好的。张晓雅听着这些或调侃或讽刺的话,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她本就不想被人误会自己与田一鸣有什么特殊关系,可如今却被同事们这般议论,让她感到既无奈又烦躁。而田一鸣站在一旁,听到这些话,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既有着被人调侃的尴尬,又有着一丝被人关注的窃喜。
“为我的生活买单?”张晓雅在心里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原来在他们眼中,找男朋友就是为了让对方为自己的生活买单。不,她可不是这样的人。她一直以来都依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从未想过要依赖别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应该由自己掌控,而不是依靠他人。想到这里,张晓雅暗暗下定决心,她必须要和田一鸣划清界限,不能再让同事们误会下去了。她不想因为这些无端的猜测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不想被人误解自己的为人。
之后,张晓雅面色冷峻,对着田一鸣说了一些狠话:“田一鸣,以后你不要来找我了。除了工作之外,其他事情我们毫无瓜葛。我知道你的心意,但是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她的语气坚决,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仿佛在告诉田一鸣,她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自己的原则。田一鸣听到这些话,心里犹如被重锤击中,疼痛和失落瞬间涌上心头。他怔怔地看着张晓雅,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他知道自己的一片真心被无情地拒绝了,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然而,面对张晓雅的强硬态度,他也只能无奈地低下头,默默地承受着这份痛苦。
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田一鸣一直不死心。他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去接近张晓雅。每到下班的时候,他就会装作偶遇,在工厂门口或者回宿舍的路上等待张晓雅出现。工作中,他也会找各种借口,比如请教问题、帮忙拿工具等,只为能和张晓雅多一些接触。就连流水线上的领导安排工作的时候,他都是以各种理由争取和张晓雅一起完成任务。
然而,张晓雅对他的这些行为却越发反感。她觉得田一鸣的举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工作,不想被这些无端的打扰所困扰。每次看到田一鸣靠近,她的眉头就会不自觉地皱起,眼神中流露出厌烦和无奈。她开始刻意躲避田一鸣,尽量减少和他的接触,希望他能早日明白自己的态度,不再纠缠。
可是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却让张晓雅对眼前的田一鸣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或许是因为一件小事,又或许是田一鸣的某个举动触动了她。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张晓雅环顾四周,突然觉得除了宿舍的同学外,好像只有田一鸣对她是真的好。他的坚持和关心,在这一刻似乎变得不再那么令人厌烦。张晓雅开始反思自己对田一鸣的态度,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她意识到,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有人真心对待自己是多么难得的事情。也许,她应该重新审视田一鸣,给他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