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亡國之君24
第二百二十四章亡國之君24
幾人最終順利達成共識,打算明年開春再動身前往邊境。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所以幾人都沒有耽擱,在別院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各忙各的去了。
與此同時,朝中局勢越來越複雜。
就在十二月十日的大朝會上,永慶帝在眾目睽睽之下,一頭從龍椅栽倒。
昏迷兩個時辰後,永慶帝睜開了眼睛。但太醫給他診斷時,不知說錯了什麼話,觸怒了永慶帝,永慶帝當場處死了這位太醫,還將另外三位太醫打入牢中聽候發落。
四皇子和六皇子前去伺疾。
在服侍永慶帝吃藥時,六皇子突然笑了一下,永慶帝當著所有人的面痛斥六皇子,直言「朕之六子毫無仁孝之心,不堪為儲君」,還將六皇子身邊的親信都拖出去亂棍打死。
六皇子當天晚上就被嚇病了。然後沒過幾天,永慶帝近來最寵愛的妃嬪溺水身亡。
朝中大臣的視線,都集中在永慶帝和季家的鬥法上。
北地雪災導致不少百姓凍死的折子,被壓在一道道彈劾折子下,無人問津。
邊境重鎮被狄戎劫掠,百姓流離失所、邊軍傷亡慘重的消息,也同樣沒有引起注意。
還是梁光譽那邊聽到了風聲,給別院遞了信,南流景他們才知道此事。
南流景合上面前的紙張,對眾人道:「原本想過完除夕再動身,但現在看來,我們得在路上過除夕了。」
現在正是一年中雪下得最大的時候,本不適合趕路,但災情不等人。
眾人神色凝重,都沒有提出異議。
南流景飛快地將事情佈置下去。
當天下午,齊明煦和蔣定帶著任職文書,前往兵禍最嚴重的常安縣上任。
南流景和桂生多等了兩天,等李觀棋籌集好了第一批賑災物資,他們才帶著物資,日夜兼程趕赴災情最嚴重的永寧城。
在離京之前,南流景還不忘將那三位遭到無辜牽連的太醫撈了出來。
這會兒北地什麼都缺,尤其是天災過後極易爆發瘟疫,正是缺大夫的時候。
這三位太醫死在天牢裡未免太可惜了,就應該跟著他到北地發光發熱。
在南流景一番寫作威逼利誘、讀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操作下,三位太醫老老實實收拾行李,跟著南流景一塊兒趕赴北地。
***
「永寧」這個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前朝。
這兩個字寄托著當地百姓最美好的願景,但永寧城從未迎來過真正的安寧。
就像常安縣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永寧城不是什麼好地方,所以有門路的人都不願意來這裡做官,永寧城周縣令完全是因為沒有家世背景還得罪了上官,這才被丟到了這裡。
這位周縣令沒什麼大才幹,但心地也不算壞。
他沒有同意放災民入城,卻在城門外搭了一些避災的棚子,讓災民能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他還宴請了城中富戶,請他們捐款捐物。
一應舉措推行下去,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災情。
但可隨著暴雪一直不停歇地下,災民數量越來越多,糧食以飛快速度消耗著,災民們喝到的粥越來越稀,那粥面都能照見人影了!
可就算是這麼稀的粥,周縣令也要供應不起了啊!
更可怕的是,災民營裡出現了瘟疫的苗頭。
周縣令十分頭疼,頻頻扭頭問師爺:「怎麼樣,朝廷那邊有消息了嗎?」
師爺歎氣:「還是沒有消息。」
周縣令道:「再給朝廷上一封折子。」
師爺搖頭:「沒用的。大人,上再多折子都沒用的。」
周縣令拍桌而起,怒道:「那就給城中富戶下帖。我這回豁出臉皮去求那些富戶,讓他們再想辦法拿些糧食出來。還有城中的大夫,也都給我請來。」
師爺苦笑,猶豫片刻,小聲道:「大人,我知道有個地方有糧食。」
周縣令問:「什麼地方?」
師爺的嘴唇動了動,在周縣令的注視下,他小聲道:「永寧城今年收上來的糧食,還存在糧倉裡沒有動。只要我們開倉放糧,災民就能多撐一段時間……」
周縣令震驚地看著師爺,沉默片刻,周縣令道:「這可是要上交給朝廷的糧食,少了一斤,朝廷都要問罪的。沒有朝廷的命令,我絕對不可能開倉放糧。你也跟了我這麼多年,這話我就當沒聽到了,你下去吧。」
師爺心中沉重。
其實周縣令說得不錯,沒有朝廷的命令,誰敢開倉放糧?
這可是殺頭問斬的死罪。
但是……周縣令是外地人,師爺卻是永寧城本地人。外面那些正在活活等死的,都是他的父老鄉親。
師爺走出正堂,腳步不停,直接離開縣衙,出了城門,進入災民營裡,找到了一個叫李生的人。
李生這個人就和他的名字一樣平平無奇,臉上透出長時間飢餓形成的青紫虛弱:「周縣令怎麼說,他願意開倉放糧了嗎?我娘、我媳婦、我女兒都要堅持不住了。」
師爺看著李生和李生身邊的一群人,還有那些被圍在最中間的老人婦孺,終於下定了最後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