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前篇-第13章
第14章前篇-第13章
离开姊妹湖陶乐和余晓继续赶路,剩下的路都是下坡,足足80公里,他们骑得很轻松,只需捏着刹车坐在车上控制速度。
这一段路的风景也美不胜收,所有的山都披着浓郁的绿色植被,山体正中的高压线铁架星星点点连成线通往远方,看不到尽头。
从海拔4685米海拔的海子山口到海拔2580米的巴塘,陶乐和余晓下降的高程足足有2100米,抵达巴塘后,他们找了家川菜馆吃了午饭。
骑行近一百里的路程其实强度不亚于跑马拉松,而且如此高强度的骑行生活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川藏线多面馆和川菜馆,而一碗面条能够提供能量简直微不足道,这导致每天能吃上米饭的日子都让陶乐和余晓像饿死鬼投胎。
等两人大快朵颐把所有菜扫荡一空后,看时间还早便决定今天就进藏,接着赶路。
他们骑在碎石子路面上,身旁就是将四川和西藏一分为二的金沙江,金沙江的江水裹挟着泥沙一路奔腾不息,耳边全是浪打浪的声音。
他们正在经过这趟旅程的第一个干热河谷,是焚风效应肆虐的地方,景色一改往常的绿色和生机,放眼望去均是荒凉赤裸的红壤。
过了金沙江两人便正式进入了西藏的地界,下午五点山谷里的天色已经暗了,好在十五公里外有一个宾馆,他们今晚可以暂时在那个宾馆歇脚。
抵达宾馆,在宾馆歇息一夜后,早晨余晓在金沙江的咆哮声中醒来,陶乐还在熟睡,然后他便起身去楼下看了看今日的早餐供应,顺带把陶乐的份给捎了上来。
陶乐听到余晓回来的关门声才醒过来,他从床上坐起来揉了揉眼睛,一脸惺忪:“今早早餐是啥啊?”
“包子和粥。”
陶乐大力地拉开被子去卫生间放水,在卫生间里说:“说实话一天一百公里的路,早上听到吃包子和粥,特别想骂人。就这点吃的,我一泡尿就没了,然后一整早都腿软得骑不动。”
余晓咬着包子笑出来:“等下多买点压缩饼干路上吃吧。”
陶乐从卫生间探出半个头:“看见包子你不想骂人?”
余晓和陶乐统一战线:“想骂!”还补了一句:“其实看见麻婆豆腐和干煸四季豆我也想骂,我都吃了快20顿了!”
陶乐含着牙膏,点头如捣蒜:“余晓你说出了我的心声!”
匆匆吃完早餐,陶乐和余晓继续赶路,经过十多天的骑行,两人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骑行生活,他们路过了一个典型的由碉房聚落而成的藏族村落,因佛教崇尚白色和红色,藏民通常会采用这两种色调作为建筑主色。
他们未在此地驻足,而是继续在自行车花鼓的声音中前进,行至山顶看到了成片的松树林和碧绿的草场,远处天边还能看到已经生长成型的巨大砧状云,砧状云是积雨云的一种,顶部由数十亿粒冰晶构成,平坦如砧状,带着丝一般的光泽,而下部全是水滴,呈灰色,有它的地方往往大雨倾盆。
不同于城市中有高大建筑的遮挡,这样的景观在川藏线上极为常见,每时每刻都能将其尽收眼底。
他们翻过宗巴拉山口便下坡进入芒康,在芒康驿站休息一晚,又要接着赶路,这时已经是他们骑行的第12天。
陶乐和余晓已经逐渐对途中的美景免疫,爬坡已经变成一件比较无聊的事,尤其陶乐,这两天早晨他醒来发现还是要继续爬坡的时候,身体是很抗拒的。
今天爬过乌拉山口后,余晓被一片经时间洗礼而裸露出红色墙体的废弃藏族民居吸引。他总是着迷于各式各样的建筑,之前的行程中就好几次拉着陶乐停下来拍照,这次也拉着陶乐在此处停留。
他一边观察这个村落,一边和陶乐分享藏族民居的建筑结构特点。
他们今天看到的藏族民居的墙体由粗石垒成,外皮就是芒康随处可见的红壤,整体是台式结构,上小下大呈梯形,这是典型的抗震结构设计,布达拉宫也大量采用了这种建筑样式。
“西藏多地震,你看这里的屋顶和中原是很不一样的,这种多层木质梁版有很好的抗震性。”
“这种平屋顶,可以用来晾晒青稞。”
看余晓沉浸其中的模样,陶乐不是很感兴趣也不好弗了他的兴致,在一旁耐心听余晓分享着。
观赏完藏族民居,他们继续上路。到觉巴山的那条路,风险一下增高了,这条路是从悬崖峭壁中凿出来的,时不时会有小小的落石掉落,偶尔砸一块在路中间,使得陶乐和余晓一阵胆战心惊。
胆战心惊的一条路总算过去,天空中又下起了小雨,陶乐早已对这不请自来的雨免疫,依旧不停歇的往觉巴村赶,连余晓都要忍不住夸他。
“完全适应骑行节奏了啊,陶乐。”
“见怪不怪!”陶乐撇撇嘴。
“我还挺意外的。说句实话,我们还没到雅安那天我看出你体力跟不上,甚至想让你回成都去。”
陶乐轻哼一声:“那你又是怎么说服自己带上我的?”
余晓和他并作一排骑,然后看了陶乐一眼,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
他被问住了,因为他也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
他骑到陶乐的身前,听着自己的呼吸声。
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想起路途中的种种,陶乐闭着眼在夜空下唱伤感情歌沉醉其中的时候,陶乐惊慌失措从坡上俯冲而下将他拥入怀中的时候,陶乐在月光下和他一起捡石头的时候,陶乐和他在夜里骑行听着小红莓的歌,车首灯照亮前方的时候,在姊妹湖的湖泊中牵手的时候。
“余晓,那你又是为什么愿意带上我的呢?”见他半天没答话,陶乐以为他没听见,又问了一遍。
余晓回答:“谁知道呢,想找个人路上说话吧。”
他们到容许驿站时正赶上驿站里的一些散客在吃饭,陶乐和余晓没顾上洗澡,放下车就凑过去拼桌,把晚饭解决了。
陶乐还在吃,好不容易能吃一回藏餐,他吃得特别嗨。
余晓知会他一声便拿着烟心事重重地去屋外吹风,走到村口的地方把烟点燃了,火星明明灭灭,身旁有两个藏族的当地人在劈柴。
柴是柔软的松木,一把斧头落下便会被卡住,但若是一把斧头落下后,另一把斧头又从缝隙中劈入,便可以将第一把斧头震松,如此交替配合,智慧的劳动人民便可将柴分成他们想要的大小。
余晓在一旁看了会儿心不在焉地拿出手机翻看短信,找出杨辰的手机号。他们这两天没怎么发信息,前几天也只是偶尔的聊了一下路途的安全。
他在土里把烟头灭了,然后将烟蒂收好后,给杨辰发了一条信息:你说男生喜欢男生是什么样的?
杨辰很快回过来三个叹号,问他脑子没事吧?
余晓:快说
杨辰连回两条。
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