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从此不被人操纵——人际交往中的心理
第4章从此不被人操纵——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人与人的交往,实际上就是心与心的博弈。在人际交往中,洗脑与反洗脑、操纵与反操纵无处不在,我们只有站在博弈层的最高点,才能察觉到他人对我们的心理操纵,用最有效的策略反客为主、克敌制胜。
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俗话说:“知人知面难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每个人的心理都是很难揣测的,因为人的大脑一天至少有5万个想法。尤其是在关系复杂的社会网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法,都有自己的心理表征,面对每一件事,都要经过一番心理斗争,而社会的种种现象正是发生矛盾的双方心理博弈的结果。那么,在人际交往的心理博弈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可以先看下面一个有趣的博弈游戏:
假设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家企业,现在他必须自己作出选择。选择一:生产高质量的商品来帮助维持现在较高的价格;选择二:生产伪劣商品来通过别人的所失换取自己的所得。每个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选择一的学生,将把自己的收入分给每个学生。
事实上,这是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博弈,目的是确保每个选择二的学生总比选择一的学生多得50美元,这个设定当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生产伪劣商品成本比生产高质量商品的成本低。不过,选择二的人越多,他们的总收益也就会越少,这个假设也是有道理的:伪劣商品过多,会造成市场的混乱,他们的企业也就会跟着受到影响,信誉跟着降低。
现在,假设全班27名学生都打算选择一,那么他们各自将得到108美元。假设有一个人打算偷偷地改变决定——选择二,那么,选择一的学生就少了1名,变为26名,他们将各得104美元,比之前少了4美元,但那个改变自己主意的学生就会得到154美元,比原来要多出46美元。
不管最初选择一的学生人数有多少,结果都是一样的。很显然,选择二是一个优势策略。每个改选二的学生都将会多得46美元,而同时会使除自己以外的同学分别少得4美元,结果全班的收入会少58美元。等到全班学生一致选择二,想尽可能使自己的收益达到最大时,他们将各得50美元。反过来讲,如果他们联合起来,也就是协同行动,不惜将个人的收益减至最小,那么,他们将各得108美元。
但博弈的结果却十分糟糕。在演练这个博弈的过程中,由起初不允许集体讨论,到后来允许讨论,但在这个过程中愿意合作而选择一的学生从3人到14人不等。在最后的一次带有协议的博弈里,选择一的学生人数为4人,全体学生的总收益是1582美元,比全班学生成功合作可以得到的收益少了1334美元。一个学生嘟囔道:“我这辈子再也不会相信任何人了。”
而事实上,在这个博弈游戏里,无论如何选择,都不会有最优的情况出现,类似于囚徒困境。即使达成合谋,由于人的心理太过复杂,结果也不是预期的那样子。所以,在这样复杂的心理博弈中,我们不能苛求获得一个最好的结果,因为人心各异,最好的结果根本就不存在。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上述游戏的博弈情况时该如何选择呢?那就是保证一点——不要太贪婪,只要有利益就可以,不要妄求太多的利益或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利益。
长点心眼,别被对方操纵
人是形形色色的,有刚直的人,有卑鄙的人,有勇悍的人,有懦弱的人,有豪爽的人,有小心眼的人,有木讷的人,有果断的人,有诚实的人,有狡诈的人……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你只有用“心”审视他,详察他,明辨他,而后慎用他,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生活中的小人,就是采取各种欺骗方法,迷惑你,使你落入他的陷阱,达到自己的企图。他们就在你的周围,他们看到你直上青云就会逢迎拍马,专捡好听的话说;他们看到你事事顺心进展神速,就在背后造谣生事,向上层人物进谗言,陷你于不利;欺骗、谎言、圈套在他们头脑中酝酿成阴谋,套在你身上,使你翻身落马;他们看到你堕入困境则幸灾乐祸趁火打劫。
口中有蜜,腹中有剑。这种人当面对你很好,背后对你下毒手。对于这样的小人,要特别警惕他的甜言蜜语,看透背后的小人之心,这样就不至于懵懂无知地上了小人的当。但是历史上因为一时疏忽上了小人圈套的例子,举不胜举。
有朝一日,你身边的小人突然对你甜言蜜语,关心你、赞美你、器重你,而你却丝毫没有戒心,还沾沾自喜,妄想要托“小人的福”,那就糟糕了。如果真被卖了,除了怪罪自己“有眼无珠”之外,还能怪谁?
唐朝李林甫,在玄宗朝位居宰相19年。他是一个无德无才,惯于使用阴谋手段、排斥和打击不附和自己的人。元年间,李林甫的政敌严挺之被贬为绛州刺史。到了天宝初年,唐玄宗想起他,便问李林甫说:“严挺之现在人在哪里?这个人其实还蛮有才华的。”
林甫退朝之后,便找到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惺惺作态地和他聊起了友情,说什么他对严家兄弟一向极为尊重,对昔日友情也相当珍惜,此之间有什么芥蒂,都是有人存心在挑拨,其实不过是误会一场,听得严损之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
最后说到情深义重之处,李林甫不仅以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偷偷告挺之的弟弟,皇帝准备重新重用严挺之,而且还靠近严损之的耳朵,告诉他应对的窍门:“虽然皇帝把绛州看得相当重要,不过,依我的看法,挺之应该找个借口,主动辞掉绛州刺史的职务,回到京师来,等见到皇上后一定会受到重用。”
被李林甫如假包换的一片“情义”感动得一塌糊涂的严损之,将这番话迅速地转告了严挺之。没多久,严挺之果然以有病在身为由请求玄宗回到京师来治病。李林甫好不容易等到这一刻,于是便向皇上说:“严挺之告诉我说,他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想找一个闲差使,保养身体。”
唐玄宗听后,大大地叹息了一番,便真的找了一个什么“员外詹事”的闲官给严挺之做。
严挺之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大病缠身,不久就一命归西了。
严挺之的失败就在于他明明知道李林甫的为人,但对于他的反常举动却不加思考,结果落入其设计好的圈套。
假如,和我们交往的是位品德高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即使其外表并不英俊潇洒,我们也会与之和谐相处。但假如我们见到的是一个虚伪而自私的人,尽管此人仪表堂堂,举止文雅,我们只会觉得他道貌岸然、虚伪狡猾。
由此可见,人的本质平时都隐藏着,看不见又摸不着。你必须看到他的行为,又要猜测他的意图,才能了解他的心;必须既看到他的外表,又要看到他的内心,才能吃透他的本意。
因为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表面看似和蔼可亲,内心却是阴险狡诈,他们对人极尽夸赞逢迎之能,暗地里却耍手段,要么伺机暗算,要么落井下石。当你直上青云、春风得意的时候,那些逢迎拍马者会谄媚攀附;而当看到你堕入困境时,他们就幸灾乐祸、趁火打劫。
理性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