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红得耀眼他对她太过依赖 - 调戏少卿大人 - 曙色三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调戏少卿大人 >

第41章红得耀眼他对她太过依赖

第41章红得耀眼他对她太过依赖

日头正盛,应祉牵了匹他的乌骓,往郊外校场而去。过城门,马蹄疾,长安城外尘土飞扬,穿过一片树林,晚秋枯叶飘落,日光照下来,映的应祉脸上树影婆娑。

“驾——”

一声令下,马儿得了指令,跑得更快了,愈发显示出久经疆场的老练。

这匹乌骓经历也颇为坎坷,先后共经历了三个主子,前两位主子皆是在战场上牺牲了,后来它本可以光荣退幕,可惜乌骓虽老,但志在千里,犹不愿养老。骑兵校尉便估摸重新给它找主子,奈何无人可降服它。那年,应祉方回长安便被父亲拖去了军营,意气风发的男儿却正好与老骥伏枥的马儿相逢了,生命迸发出了别样生机。

自此,乌骓认下了第三位主人,一直跟着应祉到今日。

一人一马来了校场口,守卫看见立即拦住了,“干什么的!太子殿下在此习武,闲杂人等回避。”

应祉翻身下马,拿出鱼袋,“本官是大理寺少卿,来此见太子殿下和宋将军。麻烦军爷去通传一声,应某在此谢过。”

那守卫见面前这人气度不凡、说话有礼,又是朝廷官员,便唤了一名小厮去替他通传。

不过须臾,那小厮回来了,对着守卫点了下头,守卫便命人开门放了应祉进来。

长安的西校场算是大的了,堪比北疆的战士操练场,应祉牵着乌骓进到里面,有群士兵正在围着场子跑,时不时喊出一些振奋人心的哨子。倒让应祉回想起了那两年的峥嵘岁月,看罢,应祉往靶场而去。

先是太子殿下认出了应祉,“应少卿!果真是你啊,放才小厮来通传,本王尚有些怀疑,不成想,真是你!”太子不知为何,见到应祉,一脸兴奋。

“下官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免礼。”太子立马扶他起来。应祉随后对一旁的宋齐贤行礼:“宋将军。”

“应少卿。”宋齐贤不愧为太子之师、久经沙场的老将,说话沉稳些许。

而太子果然是副孩儿心性,竟要拉着应祉教他射箭。

“应少卿,本王知道你擅射术,可否今日来教教我。”

“这……”

一旁的宋奇贤自当提醒殿下,“咳咳!殿下。”

太子一脸茫然地看向宋将军,后知后觉自己方才失态了,也是,他太过急切了。

宋将军来替太子圆场,“应少卿,不知今日追来校场是有何事要问太子殿下吗?”

应祉作揖道:“非也。在下听闻宋将军一把大刀耍得极为威风,便想来向宋将军讨教讨教。近日案子查得下官头昏脑涨,郁闷气结,故而想耍把大刀,让脑子里的杂事放放。”

宋将军笑了笑,“在下确实会耍大刀,但除了我的几个小弟,我还不曾教授过谁。”

言下之意——不教。

应祉赧然抱拳道:“是在下鲁莽了,宋将军一身绝学怎能轻易传授外人,失礼。”

宋齐贤微不可察地扫了应祉一眼,不做声。

正当无比尴尬之际,太子出声圆场:“宋将军,应少卿是我的救命恩人,与我有恩,学生替应少卿向您请教一二。”

“殿下!你……”殿下怎可向着一个外人说话。

而太子又补充道:“且应少卿为人正直,查案尽职尽责,有这样的好官,是大燕之幸。”太子说得恳切,应祉羽睫微眨,忙谦让未遑。

“多谢太子殿下夸奖,下官尽本分罢了。”

宋齐贤从头至尾打量了遍应祉,观他虽是有求于人,却腰身挺拔、玉颈直立,凝视他,目光也毫不畏惧,得太子夸赞,也能谦逊不邀功。笑了笑,道:“既然太子殿下为应少卿求情,那请吧。”做了个请的手势,俩人往刀架子旁去了。

架子上一排铮亮的大刀,稍小的刀锋似月牙,稍阔大的刀面似芭蕉叶。甚至,最大的那把刀长要比过人身高了。那些刀就这样从小至大的摆成了一排。

“这把刀轻盈,应少卿若是第一次练,就选这把吧。”宋齐贤为应祉选了把稍小的刀,脑中不免细想,不知应祉是否会认为他在轻视他。

“多谢宋将军体谅。”应祉接过了这把刀。

宋齐贤挑了挑眉,些许意外,又一想,或许也在情理之中。

“应少卿,右手单手握住刀柄,像宋某这样。”宋齐贤拿了那把最大的刀做示范。

“右手握于刀柄之上,以手腕和手肘为支撑,若单手握住的力气都没有,宋某还劝应少卿莫要逞强啊。”

话音刚落,应祉提刀而起,地上的泥土被划出一条深嵌的痕迹。转瞬间,刀已稳稳握住,利落的动作不输宋齐贤。

“应少卿,如我这般,以左手微微虚扶住刀柄,这左手便如江上风帆,是控制出刀方向的。譬如——”宋齐贤朝着几步前的稻草人径直一刀而去,风似有了形,刀锋削过,稻草人顿时一分为二。

太子站于台下,见此景,忍不住鼓掌叫好,“好威风!宋将军的耍刀功夫果然不凡,如若我有这般力气,也想学个一二了。”

宋齐贤递了眼色给应祉,“应少卿,到你了。”

猎猎一声,应祉手中的刀向外砍去,方才已腰身斩断的稻草人经应祉一刀,瞬间分为了四瓣。

宋齐贤威严的脸上显露出微不可察的赞赏之色,大悟道:“宋某终于想起来了,应少卿是镇国将军家的二郎,身手定然不凡。方才那一刀,不有个几年功夫,难有那般气候。只是不知应少卿功夫如此了得,怎做了文官?”

应祉收刀,刀锋深深嵌入土地里。闻言坦然一笑,“家父与家兄皆是武将,但应家祖上却是文官起家,说来也觉惭愧,晚辈在军营时获了微毛小功便主动找圣上拿先祖说事,邀了个少卿一职。私以为,为文为武无差,皆能为大燕着想便好。”

“哈哈哈——”宋齐贤倏然豪爽一笑,“应少卿所言极是,想近些日子长安纷争不断,应少卿处理的已为尽心竭力了。”

应祉却摇头道:“非也,非也。近日黑衣人踪迹未定,晚辈日夜难安。不知,宋将军是如何看待庙会一案的?”

两人声音戛然为止,唯听见北方呼啸。宋齐贤瞟了应祉一眼,斜嘴笑了笑,不答,却对着太子道:“殿下是何想法?”

太子犹沉浸在耍刀中,倏然被点名,竟问起了他时政。好在平日里太傅所教甚广,他也能触类旁通,倒是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学生认为——朝堂公卿所猜测的,无论是持内斗亦或是外敌的观点,都是不大可能。如今朝中势力分成了几股,外敌当前,内部便顾不上乱了。依外夷想挑拨离间而言,首先大燕和高昌的嫌隙已经达成,再有可能,那便是欲引起大燕内乱。如果学生猜的不假,今日应少卿寻来,应是有了什么发现吧。”

太子笑脸相迎,说的话却直击要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