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善用权力:肩负重任,舍我其谁(1)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 吴静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章善用权力:肩负重任,舍我其谁(1)

第17章善用权力:肩负重任,舍我其谁(1)

澳大利亚外长卡尔表示,撒切尔夫人是自丘吉尔以来“最著名的领袖”,她迫使社会民主党派“深刻地思考国家的功能”。撒切尔夫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政客常有,而政治家不常有。在历史长河中,淘汰的总是随波逐流的政客,留下的永远是敢于担当的政治家。

1.果敢决策,绝不犹豫

在大多数人眼中,撒切尔夫人似乎与世界上大多数女人不同,她总是喜好运用“思维”或“理智”来解决问题,而并不是凭“感情”或“情绪”做出反应。或许是经历使然,使得撒切尔夫人办起事情来总是条理清晰,而且从不产生模棱两可的态度。

日常工作中,撒切尔夫人十分喜欢做决策,对结果的追求,使得她从来都不喜欢使用大多数政客惯用的“静观其态”、“小心翼翼”,而是喜欢速战速决,相当反对拖沓回避。她对自己分析问题和选择答案的能力极其自信,而且也从不担心持不同政见者的反对。1987年,撒切尔夫人在《每日快报》中说道:“我们同任何对象的谈话调子都一样。”可见撒切尔夫人的毫不犹豫。

当然,撒切尔夫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与1980年当选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建立起了一种理念上和心灵上的盟友关系。1986年美国未曾事先告知,就从英国基地出动战机轰炸北非利比亚的事件令英国上下哗然,但是面对各方此起彼伏的质疑声浪,撒切尔夫人却毫不犹豫地抛出了一句“盟国就是盟国”。当萨达姆侵略科威特时,她立刻想到美国总统老布什,她要求美军部署到中东地区迫使萨达姆撤军,老布什当时犹豫不定,但撒切尔夫人对他说“已经没有时间去犹豫了”。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回忆起撒切尔夫人时,也曾十分盛赞她具有罕见的领导气魄。布什说:“从我认识撒切尔夫人的第一天起,我从未见过她表现出犹豫不决,自始至终她都是个坚定果决的人。”

作为一名领导者,尤其是女领导,在关键时刻一定要有大胆拍板的风范和决断能力。因为站在领导者的位置,随时随地都可能会碰到一些棘手但要马上处理的事情。这个时候,绝不能退缩,更不能丧失主见,优柔寡断,否则不但会耽搁整个工作的进程,还会让人对你的决策能力产生怀疑。可以说,从撒切尔夫人身上,我们就看到了她非凡的执行力和果断的决策力。决策不够果断,有些情况下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下面我们用企业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51岁的高尔文是摩托罗拉创始人的孙子。1997年,他接任ceo时,就采取充分授权的策略,他认为应该完全放手,让高级主管充分发挥能力。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由此带来的决策拖延却给摩托罗拉带来了重大损失。

然而自2000年以来,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股票市值、公司获利能力连连下跌。摩托罗拉原是通讯器材界的龙头,市场占有率却只剩下13%,诺基亚则占35%;股票市值一年内缩水72%;2001年第一季度,摩托罗拉更创下15年来第一次亏损记录。

产生这个结果的最大原因,就是高尔文过于放权后,决策拖延、不果断,不能及时纠正员工出现的问题。有一次,行销主管福洛斯特向高尔文建议,把业绩不好的广告代理商麦肯广告撤换掉。但高尔文对麦肯广告的负责人非常信任,所以迟疑了很久,表示应该再给对方一次机会。结果拖了一年后,麦肯持续表现不佳,高尔文才最后同意撤换。

充分授权本是好事,但授权后不管不问,在发现错误后还拖延纠正、优柔寡断,对企业是有非常大的杀伤力的。在摩托罗拉失败的卫星通讯铱星计划上,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卫星计划平均每年亏损2亿美元,但高尔文却迟迟没有叫停,给摩托罗拉带来了重大损失。

工作中,大多数女性领导者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感性”的,她们做决断时,总是容易考虑再三,迟迟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其实,这种谨小慎微的性格只会让自己的判断力更加受阻,而大胆的决策能力才是一名领导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使自己的公司不断成长,那么就必然要摒弃拖延及优柔寡断的性格。就像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说的那样:“我一生中最难的抉择,是选择继续当比尔的妻子和从纽约州竞选参议员。”面对艰难的选择,希拉里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断,这不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当机立断的智慧。

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你也是一名领导,或者你也是公司里随时要做重大决策的管理者,那么就一定要具备撒切尔夫人这种当机立断的能力,这也是考验你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的关键。

2.不能听反对意见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人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一个人刚愎自用,拒谏饰非,一意孤行,从来不听任何人的意见,那么最后肯定得不偿失,永远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

撒切尔夫人虽然在平日的政治对垒中态度十分强势,但是她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喜欢争辩,我不希望任何人干坐那儿,一味地附和我。”的确,虽然我们强调要坚持自己,不要让别人的思想决定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一个人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狭隘性,不可能考虑得十分周全,所以很多时候也要善于听别人的反对意见。

正如撒切尔夫人,即便平日她的态度有多么坚持、多么强硬,但是最终当她做出肯定的决策时,也是在众人的讨论中完成,而不是单纯地一意孤行,而不顾他人的言行。从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的领导才能。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因为这是英国政府首脑首访新中国,因此英方对这次访问十分重视,也准备十足,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北京宴请中方官员,菜单该如何定制的问题,这件事让英方再三斟酌。玛格丽特·撒切尔基金会历史研究员克里斯·科林斯后来回忆说:“那份菜单经过许多、许多、许多轮讨论。”

当时,根据英方决定,将人民大会堂作为主要宴请地点。但是对于菜单,撒切尔夫人却面临两种选择:一种菜单的花费为50元人民币,另一种为75元人民币。英国外交部曾建议撒切尔夫人选择50元人民币的菜单。撒切尔夫人心中也十分赞同,提议将菜单稍微修改,添加苏格兰熏三文鱼,并且要求把当时在苏联颇受欢迎的黄油面包换成水果沙拉。

科林斯告诉美联社记者,撒切尔夫人选择较便宜的菜品,主要为了规避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她不想在回国时看到报纸头条:玛格丽特一方面削减医疗费用,一方面却用大量公共资金宴请。”

但是,时任英国驻华大使的珀西·克拉多克却在电报中向撒切尔夫人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克拉多克称英国不应该过于“抠门”,并建议将鱼翅等高档菜品加入菜单且不要在酒水方面过于节省。经过一番思考后,本已经制定好菜单的撒切尔夫人改变了意见并采纳了克拉多克的建议。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撒切尔夫人最终选择了听取克拉多克的意见,但是这种“听取”并不代表撒切尔夫人自己无法做出决断。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当局者迷,这就需要旁观者来给予指正。

女性朋友们,对于他人的意见批评,我们一定要怀有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认真反复思考,服从真理,如果事实是自己错了,就表示欢迎和感谢,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以便及时改正,避免造成损失或者犯更大的错误。

在一家生产塑胶加工机械的工厂,由于射出成型机的改良设计,有位技师跟生产组的主管发生了小小的争论。技师是大学毕业,而那位主管是高中毕业,但在公司里已经工作了11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