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将悼(下)
――不为刀俎,便为鱼肉。
这是夜雪焕自小到大听腻了的一句话。
若是早几年,他或许会因为这番话而会对夜雪权生出杀心来,因为他当时身为皇子,军权还不完全在自己手里,四面楚歌,不进则退,不争则死。“不为刀俎便为鱼肉”这句话,就是他在庆化年间的真实写照。
然而到了如今,荣府已然成为了和南北两府相当的存在,西北边军自成派系,不仅仅成了他的拥趸,更是荣府的拥趸;除非他自己放弃,没有人能夺他军权。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锦鳞的功劳,他以实际行动向天下证明,即便夜雪焕不在,他这个世子也足以成为荣府的主心骨,甚至成为西北边军的精神领袖。
无论谁做皇帝,都动不得荣府分毫;只要天下能够繁荣太平,荣府也不会去管谁做皇帝。
某种程度上说,夜雪焕已经脱离了皇权争斗;他早已成为刀俎,不怕任何人鱼肉,也并不想鱼肉任何人。
这种格局实际上在元隆时期就已经初见雏形,但当时朝中毕竟只除了一个刘家,还需要夜雪焕来制衡其他两家;而如今皇权独大,四方边王相互之间都有了姻亲关系,从北到南连城一脉,拱卫边疆的同时也制衡皇权,不论是夜雪权还是往后的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愚蠢到妄图挑衅边王的权威,动摇自己的根基。
相似的质疑和警告,在庆化宫变之后,夜雪焕就从楚悦之口中听过。当时他比现在更容易夺取帝位,尚且不曾动摇,如今就更不可能放弃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安稳。
为了打破旧格局,形成如今这样的新制衡,重央已经流了太多血,也牺牲得太多了。
杨连宇字字血泪,的确道破了夜雪权的某些本质;但归根结底,他并不效忠于夜雪焕,他只想要夜雪权死,给他的主子报仇雪耻。
夜雪焕毫不怀疑,若他真能遂愿,必然会在看到夜雪权丧命的那一刻自尽殉主,了此残生。
夜雪渊并没有死,但不知内情的杨连宇却已然心死如灰,全凭一口怨气在强撑。深夜造访百荇园可能都是姚潜给他出的主意,如若不然,他怕是能直接闯宫刺杀――虽然下场十成十会是失败惨死,但至少能让他求个死得其所。
夜雪焕也很同情他,但正如夜雪权所言,没有人有义务非要做个善人,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别人求成全。
“我便是杀了二皇兄,又能如何?”夜雪焕依旧平静,“再血洗一次皇城,再清理一批朝官,再让朝中乱一次,这就是为大皇兄报仇雪耻了么?”
“他害你险些死在皇陵里!”姚潜猛地站了起来,“就是因为觉得你死了,他才敢这么嚣张,才敢夺权篡位!你难道就这么算了?当年你在逆境之中斩杀蛮王的气魄哪儿去了?!”
夜雪焕摇头道:“在我看来,他是在及时止损。大皇兄终究不够心硬,若他能在我出事的第一时间把暖闻赐嫁莫染,再给思省赐个偏远封地,连同他母妃一起发配出去,先一步断了楚家和南宫家的心思,事情未必会到这般地步。”
更重要的一点他并没有说出来,当时玉恬定然已经对夜雪权产生了极大的敌意,夜雪渊多少对他生了些嫌隙,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临产的玉恬即便想先下手为强,料理了夜雪权,可能也有心无力。
最致命的一点是,恐怕玉恬和夜雪渊都没有想到,魏俨会是夜雪权的人。
这些因果在事后看其实十分清晰,没有一件对夜雪渊有利,可以想见他当时有多焦头烂额。
夜雪权没能拿到山河大阵,缺少震慑朝堂的筹码;在确认夜雪渊处理不了这种局面、自己又失了他的信任之后,最终决定自己取而代之,的确是最快、最优的止损途径。哪怕众叛亲离,他也依旧做得出这个决断。
当然这不能说就是夜雪渊优柔寡断,但身为帝王,这一点点的犹豫便足以致命。
――夜雪渊输就输在这决断力上。
这样的结局实在说不上圆满,但其中掺杂了太多无法改变的陈年旧事和无法预料的阴差阳错,每个人多多少少都犯了些自以为是的毛病,所以谁也没有资格怨谁,唯有各自牺牲退让,共同弥补止损。
夜雪焕能明白,甚至夜雪渊也能明白,所以哪怕感性上一时无法甘心,理性上却可以接受现状;否则就算是为了妻女,夜雪渊也未必就愿意长留月葭。
然而姚潜和杨连宇显然并不明白,也不能接受。
姚潜大概觉得夜雪焕失了锐气,只图明哲保身,所以大失所望;而杨连宇大概始终认为夜雪焕心中并不向着夜雪渊,所以哪怕夜雪权是篡位,他也愿意拥护。
夜雪焕不愿伪善地说什么自己有多无可奈何,更不可能告知他们这背后的种种隐秘。在这种事上,他早就习惯了做恶人,也不差这一回。
“当年庆化宫变之时,我并非没有别的选择。”
他的目光分别在姚潜和杨连宇脸上扫过,语气波澜不惊,“事实上,无论是姚潜还是杨将军你,当时都觉得我是去杀人而不是救人的,不是么?”
姚潜和杨连宇同时一愣。
“我没有把握一定能解东宫之围,若非二皇兄先一步拖住了御书房那头,大皇兄很可能都等不到我过去,所以我也并不是没有第二手准备。”
“当时刘霆挟持着大皇兄,父皇拿捏着暖闻,但他们都忽略了思省。若我真要收渔翁之利,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等他们两败俱伤之后,再扶思省登基。”
“我选择解救东宫时,你们就应该明白,我根本没想要掌控朝堂,我比谁都希望大皇兄能早日独当一面,我才好早日抽身。”
“二皇兄想必也是一般想法,所以他选择促成我与大皇兄的合作,扶持他登位,再以辅政之名逐渐立足朝堂。”
他抬眼看着杨连宇,凤目中一片澄净,“若我早知二皇兄有这种心思,当日……我或许就会放弃大皇兄,直接扶他登位。”
这话说得无比残忍,却偏偏是他最真实的想法。
他根本无所谓与谁亲厚,谁能给他最稳固的地位,谁能给他想要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他就扶持谁来坐这皇位。
他从前挣来的种种战功、名望、权势,不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是为了日后有能力挑选对自己最有利的皇帝。
他甚至还隐晦地道出了另一个事实,夜雪权其实也一直在拿夜雪渊当挡箭牌,把自己的野心和抱负藏在所谓“辅政”的名义之下。直到夜雪焕折戟,夜雪渊这块挡箭牌眼见着也要失利,他才自己站到了最前。
――这些天家龙子,究竟都把手足兄弟当成什么?
杨连宇在那一瞬间怒极恨极,浑身上下杀气凛然,可转眼却又变为了难以抑制的绝望和迷茫。
夜雪渊与夜雪焕龃龉多年,当初会去寻求他的帮助,又何尝是因为什么可笑的骨肉亲情?
他们这些皇子,哪一个不是挣扎在存亡边缘,谁又非要救谁不可?
“……王爷。”
杨连宇再次跪地,声音里已有哽咽,“杨某自知报仇不过是意气之举,不敢要求王爷冒险,今后也绝不再提。只是陛下谥号已定,却始终不见遗体。若他与娘娘当真已经不在了……只求王爷能带杨某见一见他们的坟冢,确认他们能入土为安。”
“……娘娘腹中,还有个未出生的孩子啊……”
说到最后一句时,这昔日高大威武的禁军统领已是潸然泪下。
夜雪焕心下恻然,亲自上前将他扶了起来,低声道:“杨将军不必如此。我先着人送你去安全之处,待你将伤势养好,再议其他。”
他倒是有意送杨连宇出海与夜雪渊相见,但一则杨连宇眼下伤残至此,未必受得起海上风浪折腾;二则他精神状态也极差,若是明说夜雪渊夫妇尚在人世,就连他们的小女儿也平安降生,怕是他根本等不得状态稳定就要出海寻人,于他自己有害无利。此事难办,确实需要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