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上天启示(一)
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了想把这个起义战争变得正义起来,大家都设法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之后,赵长青脑袋里倒是想出了一件往事。“你们听我说,我倒是想到了一件往事。”
“外祖父,是什么样的往事?你快说给孙女听听。”
大家听胭脂的话,对于赵长青口中的那一件往事,也是充满了好奇的。
“是这样的。那时候我还小,这件事情我也是偶尔听我爹说起的。
大周朝一开始建立的时候。也是臣子发动战争推翻了之前的皇朝建立的,那时候的领头人虽说是为了老百姓好,但是反抗朝廷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并不光彩。
所以领头人的一个手下就想出了一个法子,让人在丝绸上写上一句带有预警的话,塞在新鲜的鱼肚子里,这条鱼被渔夫们捕捉起来,卖给客人。
可什么拿回家烹饪的时候,看到丝绸上的字,感到好奇。要不了多久,所有的人都会知道丝绸上写的字。
这个手下又让人在一块石头上写着预警的字,然后故意伪装成很久远的样子。那些在山上锤石头为生的人,看到这块石碑,都感到很震惊。在联想到之前鱼肚子上的字,大家都对起义的人充满了敬意。”
“爹,就是因为鱼肚子里的。这和石碑上的字大家才会觉得起义军是正义的,认为他们的出现是老天故意安排的。再加上当时的朝廷确实横征暴敛,让老百姓们不能安居乐业。
所以老百姓们在得到这两个预警之后才会归顺起义军,诚心归顺他们。”
“云琛说的不错,就是这个道理,咱们现在的情形和当时周朝开国皇帝的情形,不就是一样的吗?”
一大屋子人听到这个故事之后,愁闷不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外祖父,咱们虽然不能把周朝开国皇帝当时所做的那些行为照搬过来,但是也可以加以借鉴利用。
借鉴利用的好了,效果不会比那个时候差的。况且咱们现在,也有不少人诚心实意的想跟着咱们干不说旁人就说那个孙先生吧!
如果不是孙先生来提醒咱们,咱们一时之间还真是想不到让让老百姓知道咱们是正义的。”
“胭脂说的不错,我们虽然不能照搬,但是咱们想个法子,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就是了。”
有了方向,大家想法子的过程就不由得松快了许多。
眼看着外边天色已晚,既然现在已经有了大致方向。
胭脂也不想让外祖父和舅舅他们这么劳累。
“外祖父,舅舅,现在天色不早了。咱们现在都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也不必急于一时,用完晚膳休息片刻,让脑子放松放松,说不定就能想到法子了。”
被胭脂这么一提醒,众人才觉得时间已经很晚了。
赵长青和赵云琛也不禁感觉到深深的饥饿。
“没想到竟然这么晚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呀。胭脂说的对,咱们先去用膳。
吃完饭咱们好好休息休息,脑子想了一天,此时也糊涂了。
休息好了,说不定方法很快就能想到了。”
大家也都累,只不过碍于赵长青没有叫累,所以都忍着罢了。
赵长青这么一松口,大家自然同意。
时间不早,胭脂和无双赶回家去,肯定会耽误吃晚饭的时间。
索性第二次还要接着商讨这件事情,两人就在赵家吃了晚饭住下了。
晚间,大家还都挺放松的。
眼看着一旦想出法子。起义反抗朝廷这件事情就算是名正言顺的。
赵云琛的院子。
“夫人,今天我和爹他们在书房商量事情就是说像个法子。让我们的起义反抗,变得让老百姓们更容易接受,让他们心里更加的顺服。”
赵云琛把这件事情说给周榕音听,没有,因为她是一个公主,还是大周朝的公主,而刻意隐瞒,这件事情。
相反。每次赵家有什么事情,赵家人都会告诉她,丝毫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公主,当成一个皇室的人来看待。
这种一视同仁的感觉,让周榕音非常高兴。
所以即使知道赵家现在要反抗周家,她也并没有说什么。
没有阻止赵家的行为,没有去向周家告密。
相反,周榕音还是非常赞成赵家起兵造反的举动。
这么些年来,她在赵家自然清楚,赵家一家人是什么样的为人做派。
而且这十几年来他从繁华的京城来到这遥远的边疆,不同于京城的繁华巍峨,边疆展示了一个国家,最真实的民生状况。
因此,赵家起兵造反,在某一种情况下,可以说是周榕音所喜闻乐见的一件事情。
“夫君,我都知道你不必说给我听,你们要干的事情都是大事,你放心,虽然我是皇室的公主,但是我已经嫁给你了,已经是赵家的一份子了。
自然不会把这种事情说给皇上他们听,眼下民生困苦,确实需要打破这个僵局建立一个新的局面。”
周榕音把她的父皇称为皇上,虽然只是一字之差。
但这听在赵云琛的耳朵里,是非常震撼的。
虽然之前,他们赵家人并没有把什么事情都刻意躲避周榕音来计划。
但是也并没有把计划完完全全的告诉她,现在周榕音改口,把他的父皇称为皇上。
这无疑不是在告诉赵家人,从今以后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赵家人,与大周朝的皇室再无瓜葛。
“夫人,夹在我们和大周朝之间,你辛苦了,你放心,我们赵家一定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