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10章
茉莉回到餐桌,两道点心已经上了,三位男士手边各有一碗小圆子,碟中一块油条。林清凑过去说:“我给咱俩点了蛋花粥!”茉莉听了,双眼弯弯。
很快,两位女士的点心上桌了。服务员很机灵,出餐后,先盛了两碗,将它们分别放在女士手边,再端上装粥的大碗,里面还有一半。嫩黄的蛋花、雪白的米粒、青翠的葱花,让人一见就觉得胃里暖暖的。
李明不爱粥,向军爱甜食,白水知道太太喜欢。所以,整碗粥,都装进了两位女士的腹中。她们拿起服务员新换上的热毛巾,擦擦嘴。满足的靠回椅子。等待这顿晚餐结束。
“你俩晚上有什么安排?”白水小声问林清。林清没有回答,而是看着他,等他继续。
“是这样,晚上我们几个还有点公事要谈”白水快速的瞥了下向军和李明。以往,他俩出来度假,不论是俩人行还是跟朋友一起,晚饭后,白水总会陪着林清一起散步。林清喜欢在靛蓝的夜空下,在大街小巷里漫步,或听或看游客和本地人的对话和穿着。他俩最大的乐趣,就是通过观察去猜测一个人的职业,有时是年龄。白水很享受那种不太费脑的亲密小游戏。尤其是当自己有理有据,理论上打败林清后,当晚,他还能享受到一场尽兴的床第之欢。
林清点点头,表示接受。接着转向茉莉,说:“茉莉,一会儿要不要一起散个步,再做个spa?”茉莉欣然答应。
身旁两位女士的窃窃私语,清晰的传入向军的耳中。他看向李明,见他已经停下喝酒,开始扫荡桌上剩余的菜品。就知道,这位也差不多了。今晚,三人喝了两瓶茅台,其中李明最多,差不多有一瓶,自己第二。
很快的,晚餐结束。大家准备走出包厢的时候,茉莉走到休息区,拿起拎包,并提醒说:“向军,别忘了这个。”她擡起手中的复方甘草合剂。
向军双眼微亮,快步走过去,从她手中接过玻璃瓶,自嘲的说:“看我这脑子。谢谢啊茉莉!”
服务员推开包厢的门,等着贵宾们离开。李明走在最前面,白水转身跟两位女士点头示意,才快走几步,跟上向军一起离开。
“直接散步,还是先回房休息一下?”林清问。
“散步吧,正好消食”茉莉说。
俩人并肩走出去。
林清和茉莉,如闲庭信步。这个地方,茉莉很熟悉。算是这个度假村开业时就时常来玩的小贵宾。
俩人边走边聊。
林清说:“那个叫李明的,真不讨喜。”
茉莉说:“你说话讲究,他有严重的厌女症。”
林清说:“一针见血。我见过你爸,俩人完全不同,竟能交往这么多年。”
茉莉说:“我看是利益成分居多。我爸住院期间,李叔,来过一次。出院后,也就探望过两次,其中一次还是来拜年。不过,当时我爸给每个过年去探望的人都发红包,来一个给一个红包。这个老头。”说着,面露笑容。
林清听到这里,会心一笑,说:“当时我还奇怪呢,怎么那阵子每次去王叔都给红包呢!拒绝一次,王叔就从红包里抽出一张。我脸皮厚,贪财。就被抽了一张,白水是怕你爸生气,才收下的,可惜,里面只剩下20了,哈哈。”停了停,又接着说:“茉莉,你爸妈,是我见过的长辈中,最通透最有活力的。”
提到妈妈,茉莉的眼神一黯,轻轻的点头。
“好啦!”林清转身,轻轻拥抱了一下茉莉,说:“我以后可是要靠双双养老的,所以啊,咱俩现在开始,跟你爸妈学,要活的通透活的开心。来我们击掌为誓。”说着,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嗯!”茉莉重重的点头,也伸出右手,用力的拍上去。
“啪”随着清脆的掌声,俩人相视一笑,继续前行。
茉莉带着林清,七拐八弯,走的都是些小路,避开了同样晚上出来散步的住客。毕竟,这里是高档度假村,环境绿化本就一流。在夏日的夜晚,能河边走走,吹吹风,聊聊天,多么惬意自在。
“这里的驱蚊灯倒是跟鸭川河边的一样”林清边走边说,接着,她又像想起来似的,问:“那这个李叔,现在是不是捆绑上王向军了?”
茉莉斜瞥了她一眼,有种‘你废话真多’的意思。
“后悔吗?”林清问。
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茉莉秒懂。她目视前方,轻声说道:“嫁给向军,是我的决定。我妈是很不赞同的,不过她尊重我,从没在向军面前表现出来。”
“为什么?”林清又问。
“当时,向军是我的最优选了,有能力有野心但是没有背景。另外,我的年纪也不小了,再挑下去的话,生育也会有风险。”茉莉自嘲一笑:“这不,买一送一,我有了双双,也有了神经衰弱。”
“我看啊,双双除了个子随她爸,其他的,里里外外,都随你。这孩子真让我着迷,我接触的孩子很少,嫌吵嫌烦。但是双双不同。她的童言童语会让我发笑。”林清说:“这是她孩童的一面。而另一面,有时会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惊奇。”
“哦?”茉莉转头看她,等待下文。
“记得吗,有次在你家吃色拉的时候,我说了句‘黄瓜不脆’。这孩子就说‘她种脆黄瓜给我吃’。我当然是一笑置之啦。没想到,才刚上小学的她,竟然真的种出来了脆嫩的黄瓜。”林清感叹的摇摇头。
茉莉笑了,彷佛看到那个让自己告诉她怎么种黄瓜时的认真的样子。
“这孩子,有股钻研劲儿”茉莉小小的夸了下女儿。
“还能找到合适的人来帮助她达成目标,最难得的,她能坚持。”林清说。
茉莉又笑了,说:“你说的没错,她呀,先是找我了解种黄瓜的理论知识,后来又请教李婶。那阵子,李婶几乎隔天就要来家里一次,假如有时来不了,那就一定会和双双通个电话。我都觉得呀,李婶比双双更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