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天灾人祸 - 汉风遗梦 - 小康牛肉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汉风遗梦 >

第154章天灾人祸

第154章天灾人祸

一座巨大的人头垒成的金字塔般的景观高高的矗立在治水边上,不仅如此,边上还树立着一座大石碑,上面镌刻着这座人头景观的由来。和连也不知道是因为贪生怕死,还是被现场屠戮的惨景吓傻了又或许是汉军故意没有把他定为必杀目标总之,他是苟活下来了。只不过他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默默无语的看着这一切,表情变得木讷呆滞,看不出一丝痛苦和害怕。

囚笼里还是很舒服的,至少没有被戴上手链和脚链。曾经风光无限的鲜卑大单于,今天已经成为了阶下囚。

和连被关进囚笼的那一刻起,标志着纵横东亚大陆数十年并且本该继续近百年之久的少数民族王朝的彻底覆灭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也标志着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彻底征服。

战场早已被打扫干净了,无论是鲜卑人的尸体还是汉军战死的将士尸体都一律被火花了,区别不同的是汉军士兵的骨灰被装入了一个个制式的陶罐里面,而且上面还贴上了士兵的姓名籍贯等。这是刘辨最早最早期对战死将士安置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改变。

刘辨说:将士们活着为国捐躯,死了就要魂归故里。绝不留下一个孤魂野鬼。

所以这些年来这样的理念被传承了下来,这让战争变得不再那么冷酷,战死也变得不再那么恐惧,军营里也变的更加的有情有义。

这份情谊也许用在正确的地方的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可一旦用错了地方将会成为灾难。

张扬就是将这样的情谊用错了地方,将自己的麾下全部葬送不说,还给大汉幽州的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乌桓人对他很是够义气,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张扬利用自己的权力大力的帮助过乌桓人,从而使得乌桓人对他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甚至以死相报都心甘情愿。

没有这样的情义他张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纠结起一万余人的乌桓精锐铁骑?

自从刘辨征东期间一口气灭了踏顿和他的乌桓精锐铁骑之后,乌桓从此再也没有一位有能力的头人能够站出来引领乌桓走向强大,实际上他们也不敢了,身在大汉境内。生活或许变得优越很多了可是正因为越来越优越的生活把他们的野性也慢慢的磨灭了,只有少数人还抱着幻想的人依然明里老实巴交,暗地里却与张扬勾搭在了一起。

幽州被鲜卑折腾的乌烟瘴气天下皆知,当然张扬更是知道结果会是这样的。这样的结果他最高兴了,因为他觉得和连闹得越厉害朝廷就越没时间来防备他,其实他错的很离谱,今日的大汉朝廷早已不是以前的朝廷了,现在的皇帝也不是先灵帝了,更不是傀儡皇帝刘协了。大汉经过十年的修生养息,即使有战争也是发生在境外,国内民生国力迅猛发展,实力自然与日俱增。损失一点人口换来举国上下的同仇敌忾还有顺带着将世家给无声无息的灭了,这个买卖对于执政者来说太划算了。有的时候作出一点小小的牺牲换来更大的收获是必要的。

鲜卑胡骑被灭的消息自然没有被刻意传播,只是朝堂上知道而已。曾经叫嚣的那几个腐儒已经闭上嘴巴了。因为和连已经被押往来京城的路上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空又开始下起了雨,还不是一般的雨。夏天的雨水是一年中最凶猛的。瓢泼大雨一直下了一天,到了晚上还没有停歇的意思。

刘辨下朝之后在御书房处理政务一呆就是一天,哪也没去。外面下雨也没人告诉他,他也没在意。

扬州这个用了几百年的名字已经彻底成为过去了。从兴启元年开始就改叫江南了。

一早就有很多来自江南的奏折上报朝廷江南许多地方都被大水给淹了,上奏折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朝廷能够给江南适当的减赋,同时赈灾。

刘辨丢下手里的奏折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刚揉没两下就被一双柔软的手给替代了,他刚想回头看看是谁,就听来人开口说道:

“陛下整日忙于国事,臣妾等人也帮不上什么忙,就让臣妾给陛下解解乏吧!”

“是貂蝉啊!是啊!烦心的事太多了。朕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啊!”

“在臣妾心里陛下乃是天下奇人,无所不能,无所不晓。臣妾相信陛下定能想出好办法来的,只是陛下累了需要稍作歇息才好。”

“哈哈哈…你倒是会安慰人,但愿如此吧!

一群只知道请求朝廷赈灾减赋的蠢货!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提出如何治理这些水患吗?若是年年涝灾,年年减赋?年年赈灾?愚蠢至极!”

“陛下息怒!此事非比寻常,陛下当在朝堂之上与诸位朝臣商议才是,臣妾不懂朝政,不过臣妾希望陛下莫要因此气坏了身子才是!”

“你啊!口中说不懂朝政,可比那些懂朝政的迂腐之人强了不知道多少。如今国朝已无大事,都在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之辈居多,真正能为朝廷办实事的又有多少啊!”

这场大雨不仅仅是洛阳地区在下,整个北方地区也是数年来难得一见的暴雨,很多年了都没有这样下过雨了。

“张大人这雨下这么大,道路不利于行走啊?要不寻个避雨之所先避避雨吧?您瞧这人困马乏的实在是不利于继续行军了!”

“不行!必须赶在黄河爆汛期来之前过河,否则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洛阳了。不瞒大头领说,张某还有一支数万人的兵马恐怕快到洛阳了,和连在幽州搅得昏天地暗的,将朝廷注意力和兵力都集中到了幽州,此时正是你我大显身手之时,这么大的雨,你都不想走了,你觉得我大汉朝廷还有皇帝会怎么想?”

“换作我的话,一定不会认为此时会有兵马威胁到京城?”

“哈哈哈哈,算你说对了。

来人,传令去河内的于毒,让他们趁着大雨行军,到邙山附近找个隐蔽之所等待本官一起攻打洛阳。”

“诺!”

一个传令兵赶紧夺路而去,不一会消失在了雨幕之中。

从理论上来说,张扬的分析都是对的,几乎没有什么差错。在信息传递滞后的大汉,这样布局确实是赢面很大。可惜他所面对的对手不是常人,而是刘辨。

雨中行军加之道路泥泞不堪,每日行军不过一百里,这个速度已经是很快的了,如果没有战马,那会更慢。

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滋养着天地万物。每流经一地,给当地带来的不只是生生不息的繁衍,同时还带来了灾难与噩梦…

连续几天的暴雨对于本就岌岌可危的黄河大堤更是雪上加霜。

距离黄河还有一段距离的张扬大军已经听到了黄河发怒的咆哮声了。尽管如此张扬依然不以为然继续行军,他自欺欺人的认为这个时候应该还可以渡河的,并且仍然可以找到适合大军渡河的地段和时机。

张扬派出去打探前方路况的探马回来告诉他没有发现一点汉军的踪迹,尽管如此可黄河那波涛汹涌的流势根本无法架舟渡河。

“原地休息,待本官前去看看形势再说。

大头领,你随本官去到前方看看形势如何?

这雨下的有些大了,这种天气虽然不易被汉军发现,可与我军同样不利啊!”

“是!大人所言极是,这样的天气帮助了我们也拖累了我们。不过至少现在我们还是安全的,没有发现有朝廷大军出现。”

“走,去看看,兵马先在此地稍作休整,这雨看样子一时半会也停不下来,可安心休息。”

没有发现朝廷大军这个说法只不过是他张扬自己认为的,其实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朝廷大军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的。一张专门针对他张扬的大网早就被撒下来了,只是他还蒙在鼓里而已。刘辨下了死命令不得让张扬越过东郡,因此赵云与徐庶两人都不敢大意。

雨下的大正好也掩盖了朝廷大军斥候的马蹄声,至少有五名斥候跟着他们保持着一段距离。

赵云与徐庶早就在暴雨来临前渡过黄河了,只是他们两人一东一西距离张扬比较远,而张扬的行军路线上也没有发现他们。

徐庶与赵云定下的计策是将张扬他们围在黄河边,利用黄河的天然屏障三面包围送张扬的乌桓铁骑去河里喂鱼。

其实张扬算计来算计去的,却忽视了周边的环境,雨下的这么大,路过附近的村庄市集却不见一个百姓,这就是问题了。这么大的雨百姓们不是应当都在家里呆着吗?这种天气不可能有人还在外面劳作,那为什么村庄和市集内都没有人呢?答案就是百姓提前被人迁走了,或者疏散了。这样明显的细节张扬没有注意到。也许是雨太大了,注意力没有放在这方面,就顾着埋头行军了。

张扬大军到达距离黄河边只有十里的位置的一片山区附近停下来了,确切的说是一片丘陵地带,算不算上什么大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