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大宴群臣
第135章大宴群臣
这是刘辨回到洛阳的第一个早朝,大殿之上鸦鹊无声,群臣都在等皇帝第一个说话,毕竟很长时间没有听到皇帝的声音了。“诸位爱卿辛苦了,朕西征时期,朝廷能够正常的运转全赖诸位爱卿不辞劳苦的为国为民,朕谢过诸位!”
说完刘辨离开御座,朝殿下深深的鞠了一躬。
“陛下不可,此乃臣等份内之事怎敢当陛下如此大礼?臣等惶恐!”贾诩率先出班跪下,满朝文武全部跪下异口同声道
“臣等惶恐!”
“卿等平身,朕自登基以来与诸位爱卿携手走过了五个春秋了,我大汉如今也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看看这大殿里的大汉皇舆全图,也在不断的变大,从东海之滨的夷州到最远的康州最西的路程超过一万五千里,从最远的漠北到最南的汉海岛也足足有一万两千多里,这个面积还在变大,等司马仲达与诸葛孔明回来的时候我大汉将又增加至少三个益州大的土地,大汉土地在朕的手里将变得空前广阔,这些都与诸位爱卿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你我君臣是新大汉的缔造者,是我华夏民族强盛的先行者!
所以朕要谢你们!替我大汉一万万同胞谢你们,替后世的君王与子孙谢你们,因此你们当的朕的一谢!
今日早朝朕只想与卿等闲话家常,诸位爱卿尽可畅所欲言,不要拘束。”
刘辨说着说着就走下了御阶来到了文武百官的中间
“寿成公,令郎马超可谓是勇冠三军啊!乌孙一战,单枪匹马杀的康居军溃不成军,有子如此,夫复何求?朕谢了!”
“陛下过誉了,犬子能有今日,我马家能有今日都是陛下给的,为大汉为陛下征战乃是武将的荣耀,当不得陛下言谢!”
“德衡如今口痴好了吧?哈哈…我大汉勇士能在异域番邦屡战屡胜与你们工部日以继日的劳作是分不开的,每一件新式兵器的诞生,都是直接减少战斗伤亡的保证,大汉史册会记住你们的。”
“陛下!您太客,客气了,这些都是微臣等应该做的,想当年微臣不过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工匠,无人识我。是陛下您不嫌臣卑微,委臣以重任,臣便肝脑涂地亦难报陛下知遇之恩!”
“建公公,大汉如今地域辽阔新增州郡太多了,你吏部总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委任官员赴任,并且最短的时间内稳定民心时局,对于内政而言亦是功不可没啊!令郎司马仲达如今还在征途中,想必用不了多久便能还朝了,朕心甚慰!”
“陛下…”
刘辨知道司马防想说什么,直接摇了摇手示意他不要说了,他都明白。
“公达,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朕自平定中原之后战事从未有过间断,你户部一直都全力支持着我大汉儿郎在外征战,随着战线的拉长你们又打破传统手段,创新了粮草补给方案,总是能够保质保量的给大军送去粮草;还有将士们的家眷,每年无论是战死的还是战伤的,甚至依然在军中效命的,他们的家人都能按时按量领取到朝廷的抚恤,这是难能可贵的,朕要谢你们户部,家国天下,无数的小家组成了现在的大汉这个大家,无数的英勇的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今天大汉的盛世太平。你们做的很好,没有让将士们流血的同时又流泪!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我大汉才有安定繁荣。”
“陛下!这些都是微臣等应该做的事…”
刘辨朝荀攸笑笑又朝下一个人走去,走到下一个人面前他先施了一礼,而那个人也赶紧还了一礼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岳父蔡邕
“岳丈大人为我大汉默默无闻的培育人才,如今花甲之年仍然孜孜不倦,朕于心不忍啊!琰儿虽然没有责怪朕,可她心里还是希望您能颐养天年,可我大汉的教育事业一刻也不能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识就是力量,教书育人是保证大汉不断提升的力量,是保证大汉经久不衰的力量。教育部交给岳丈大人是朕最明智的选择,散朝之后岳丈大人随朕去见见琰儿,她很是想念岳丈大人。”
刘辨的话把个蔡老头说的泪眼朦胧激动无比,他可是海内明儒,刘辨的话他完全听得明白是有多么高瞻远瞩的眼光。
“陛下切莫如此,老臣如今吃的好,心情好,正当健朗,正是为国分忧之时,何来辛劳?起初,老臣不知陛下在各州郡,县城建立学堂,村镇建立私塾之用意,更不明白为何要让平民百姓子女就读的目的,如今老臣明白了,陛下圣心烛照光照千秋啊!是老臣愚昧了!”
“哈哈…想明白了就好,朕没有那么伟大,只不过是希望咱们的大汉越来越好,朕想在有生之年能够留给子孙后代是一个稳步,健康向前的大汉江山。”
“陛下…”
刘辨再一次摇摇手往大殿门口走去,武将最末端站着的是纪灵,自打被刘辨收降封了羽林中郎将之后一直都在从事着京城的治安防卫工作
“伏义,朕进城门的时候看着繁华的街市,洁净的路面以及巡城羽林卫的精神容貌,朕心甚慰!你没有辜负朕的信任!朕的家很安全,百姓们也很安乐。”
“谢陛下,末将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当年走错的路,如今末将明白了,曾经的诸侯们与陛下相争天下是多么的无知与可笑!如今的大汉不说别的,单单这土地已是从前的三倍之多,这份功绩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皇帝能够做到,唯陛下您做到了。陛下!末将请求陛下再有战事定要让末将出战,身为武人不能驰骋疆场,实在是遗憾啊!末将哪怕从一名小卒做起,只要能杀敌就好!”
“哈哈哈…好!朕答应你。伏义,辛苦了…”
刘辨拍了拍纪灵的肩膀慢慢的边走边回忆着曾经的过往,走到王越身边的时候,看着两鬓斑白的王越,刘辨只说了一句话
“王师,朕之廉颇也!”
因为这句话,王越激动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说完就回到了御座上,看着殿下的众臣内心感慨万千,十三年的时间打造出来一个强大无比的大汉,是眼前这些人和自己共同努力的结果。自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一直都是他们陪着自己砥砺前行,回头想想上一世早逝也许是一件幸事。
众臣并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都觉得他怪怪的。大汉建国以来首次,皇帝早朝下殿与臣子近距离奏对。
“喜顺,传旨御膳房,今日午膳朕要与诸位爱卿在这大殿之上共进,烤全羊必须要有。恶来去还有把朕的浆酒抬上来!”
初春的洛阳乍暖还寒,御花园里的花木仿佛故意巴结讨好主人一般,都比皇宫外面的绿的早。
今日皇家日程安排是皇太后接见所有的皇子公主以及群臣的女眷的日子,御花园里露天宴席也已经摆好,高高矮矮大大小小早已站满了等待被召见的人群,只等主角上场了。
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往老年人的队列里划了,不过常年养尊处优的何太后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大的年纪,最多三十岁的样子,可是让很多同龄的女人自惭形秽啊!
“参见太后!”
“都起来,都起来,都是自家人,快入座吧!陛下在大殿内宴请满朝文武,哀家在这里请我皇室宗亲饮宴,这就算是家宴,所以啊都不要拘束,尽情的吃,尽情的喝,刘焕在哪里?”
“皇祖母,孙儿在此!”
五岁的孩子说话已经很有规矩了,皇家别的不多就是规矩最多。
“来,到皇祖母身边来,告诉皇祖母这些日有没有荒废学业?先生教的什么呀?”
“回皇祖母的话,贾先生好严厉,父皇让他做焕儿的先生,他好凶啊!”
“哈哈哈…焕儿切莫胡言,贾先生是最早跟随你父皇的人,你父皇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连你父皇都尊敬的先生,他之所以对焕儿严厉是因为他希望焕儿长大了能像父皇一样聪明绝顶,智慧超群!
昭姬!”
“臣妾在,母后请吩咐!”
“回头见到陛下和他说说,孩子们都该进学了,贾文和虽然大才,可毕竟他上了年纪了,再则朝廷政务就够他忙活的了,陛下想累垮他吗?陛下向来识人,让他给孩子找个好先生,看看这些可人的小东西多讨人喜。这些可都是我大汉的未来啊!”
“诺!臣妾谨遵太后懿旨!”
“就是随口说说话,用不着这么拘谨。
你是皇后,这皇帝后宫的事你还需要担起来,还有尽快让陛下给孙家丫头和那个大宛女王名分,这么挂着不像话,有损皇家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