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统一之战(二十一) - 汉风遗梦 - 小康牛肉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汉风遗梦 >

第101章统一之战(二十一)

第101章统一之战(二十一)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句话恐怕不只是一句话,而是人内心潜意识里的一种表现。

此刻的庞姓少年郎知道吃了人家的饭,还顺带着厚颜的讨了一个晚上的住宿,只能先开口了。

“在下庞统…”可庞统刚开口说出自己的名字就被刘辨笑眯眯的打断了话

“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士,自幼双亲早亡乃叔父庞德公抚养成人,因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庞德公是多年至交,因此庞统很自然就能跟随两位隐士大儒潜心研学,现如今不说学有所成那也能算是当世才智上佳之人。士元,我说的可对?”

刘辨把庞统的底细呼呼啦啦说了个底朝天,把个庞统惊讶的直接就定格在了当场,手里的筷子悬在那不知道是夹菜好呢?还是缩回去好。他惊讶的不是这位自称刘姓的公子猜出来他的身份,他惊讶的是这位刘姓公子很有可能是当今天子,更为惊讶的是自己随口搭讪的人居然就是当今天子,这个惊喜,哦不暂时只有惊没有喜,确实震到他了。既然自己也猜到对方身份了,就不能再装糊涂了啊!于是赶忙起身恭恭敬敬的面对刘辨一揖到底

“小民庞统见过陛下,小民不知陛下当前多有冒犯,还望陛下恕罪!”

庞统是一个很傲气的人,这个年代的文人都有这么一股子傲气,还美其名曰风骨,当然这种傲气不同于身为武将的关羽的那种傲气。可不是什么人都值得他发自内心的施礼和尊敬的。其实庞统给刘辨深深的一礼还真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因为他觉得当今天子的才华是他庞统仰望的存在,更主要的,在这纷乱不堪的岁月里,刘辨不畏艰难险阻一路披荆斩棘重新捡起了这支离破碎的山河,不仅如此甚至还抽空顺带着开疆拓土远征蛮夷等等,就这份才能而言身为同龄人的他深有感触,是自己永远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有道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反过来再看看自己,这些年来除了钻心学问好像没做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更不要说那些利国利民的大事了,就才华一道与刘辨一比较那是完败收场,因此他人生中有了第一次一丝自惭形秽的感受,即使自己长相如此不堪也没有在别人面前也没有这种感觉。

“哈哈…士元好眼力,居然看出朕的身份了,想想也是,朕只是告诉士元姓刘,没想到士元居然能通过细枝末节猜出来朕的身份,的确才思敏捷,荆襄大地果然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啊!看来朕此番前来必不虚此行啊!来来来,士元,既然坦诚相待了,再满饮一杯如何?”

“陛下相邀小民敢不从命?陛下请!”

其实庞统自那天南郡上岸之后就直接去了寿春,目的自然是拜见刘辨,想来个毛遂自荐,把自己推销给刘辨从而得以施展胸中抱负。可是当他抵达寿春时,种种迹象表明刘辨肯定不在寿春了,当时的刘辨确实已经不在寿春了,而是经汝南去了虎牢关了。庞统知道刘曹大战就在眼前刘辨肯定是去了虎牢关,于是他又骑着自己的小毛驴颠颠颤颤的往虎牢关方向去了。

也不知道是好事多磨呢?还是老天爷故意戏耍他?当庞统的小毛驴从寿春颠到虎牢关的时候,曹氏军事集团的命运也走到了尽头,也就是说庞统又扑了个空,没见着刘辨,虎牢关守将张辽就告诉他想拜见陛下就去洛阳,这里是虎牢关陛下不会在这里。庞统当然知道这是守将的说词,没有和他说实话,可他庞统是谁?如今朝廷大军正在荆襄大地上驰骋,身为皇帝加总指挥的刘辨怎么可能会在洛阳?曹氏被灭了自然就应该去荆襄了,也就是说庞统最后本来是从襄阳跟随家人逃难离开的,结果现在兜兜转转一个月时间却又要回到襄阳去,这老天爷真会和他开玩笑。

这不途径南阳宛城时天色已晚,不得不进城投宿了,虽然身无分文就算露宿街头也比这荒郊野外来的好的多啊!哪里想到刻意去追,去找却始终追不上见不着,无意间却能遇到,这就让庞统有一种幸福来的太突然的感觉了。

“士元为何会来宛城?士元乃荆襄人士,朕收复荆襄九郡是势在必行,士元当如何自处?”

刘辨是知道的,历史上的庞统也曾经去江东投过孙氏,可因相貌出奇没有被孙权认可,最终离开江东投奔了刘备,又出使曹营献计曹操,数百只战船铁索连环相扣,将原本波浪起伏的长江变成了可以策马奔跑的坦途,从而也间接的为火烧赤壁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而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功劳,因为诸葛亮与庞统乃是故交,连环计加苦肉计才促使火烧赤壁的完成。

“小民的庞家也好,荆襄九郡也好都是大汉的一部分,陛下所谓的收复荆襄九郡的说法小民以为不妥当,应当是陛下针对荆襄九郡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进行相应的地域划分及官员职位调整才对。荆襄九郡从未自立门户,从未称王称霸,因此小民以为荆襄九郡仍是大汉的荆襄九郡,仍是陛下治下的土地,过去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陛下以为呢?”

“哈哈哈…大善!士元不愧是水镜先生的高足,庞德公的侄子,这才华当真不俗。那么士元可愿为朕以及天下百姓做点什么呢?”

“小民一介书生,能蒙陛下青眼,惶恐之至,陛下有命力所能及小民绝不推辞!”

刘辨今天的心情好的不得了,庞统这样的大才居然就这么简单的遇到了,而且还能走到自己的身边来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士元深明大义,朕替天下百姓谢你了,倘若天下士子都能如士元这般,那我大汉强盛指日可待。”

“陛下言重了,小民不过是不希望一身所学付诸流水,能为江山社稷出一份力也算是为国尽忠罢了。”

“嗯!好一个为国尽忠!士元你知道朕为何来这南阳宛城吗?”

“陛下来宛城难道不是为了去去襄阳?不是为了顺利整顿好荆州?”

“士元以为荆州这么简单的战事有关羽,赵云,张任以及陈到,这些天下一等一的大将之才去对付蔡瑁张允之流还不够吗?就这样朕已经杀鸡用了牛刀了,难不成还需要朕亲自前往临阵指挥?若真是这样,那朕的那些爱将估计要羞愧的引颈就戮了。”

“那小民就不知陛下此番来宛城的目的了,还请陛下赐教!”

“朕听闻士元有一同窗名叫诸葛亮,此人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就住在南阳,朕欲前往相请,不知士元可愿与朕一道同往?”

“陛下原来是去见孔明啊!若是说别的事小民不敢说,让孔明出山助陛下,小民愿随陛下同往,只是这孔明生性倔强,孤傲无比,今陛下亲自前往相请他倘若还不愿意出山助陛下,那小民定一把火烧了他那茅草屋。”

“不过能在这里遇见士元朕真的很高兴,有士元相助亦是如虎添翼,孔明若真不愿意就不必强求了,毕竟人各有志嘛!”

“陛下不但智深似海,且心胸宽广,小民受教了。”

“士元别一口一个小民的,现朕身边缺一个能为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之人,士元足智多谋可当此任,就以从四品文职官衔做起,士元以为如何?”该给的需要给,皇帝也不能差饿兵啊!再说庞统的才智以及能力从四品的官职根本不是他该做的官,不过初来乍到没有什么功绩也不好过分封赏,否则一定会被御史弹劾的,对庞统和刘辨都不是好事。

“微臣谢过陛下!”

“朕知士元志存高远,且才华横溢,这从四品官衔只是你的起点,绝不是你的终点,朕给你一个得展平生所学之舞台,任你施展,怎样?”

“微臣谢过陛下!陛下知遇之恩微臣此生必全力报答。”

“士元乃是信人,朕信你。

今日在此歇息一宿,明早我们去寻访孔明,那就再满饮此杯!”

刘辨与庞统两人边喝边聊,一个时辰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喜顺过来催刘辨休息了才结束,皇帝也有皇帝的不好,什么事都要有节制,都是有时间限制的,除非是做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那就是放纵自己,像灵帝刘宏那样三十岁刚出头就挂了。荒淫无道的君王没有一个能长寿的。

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人,后因乱世兄弟三人一道随叔父诸葛玄迁往南阳隆中居住,因此距襄阳不远的他经常往来与襄阳与隆中之间,时间久了自然就听说了襄阳黄承彦家有一女儿号称女才子,就去拜访黄家,想求取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

黄承彦与诸葛亮的恩师水镜先生司马徽是老朋友了,关于诸葛亮的事黄承彦自然能从司马徽那打听的到,也算是给自己的女人考察一下未来的夫婿,当黄承彦得知诸葛亮乃是司马徽最有才华的学生时,自然是对诸葛亮进行了很多刁难性的考校,结果都被诸葛亮给一一化解了,见难不倒诸葛亮了黄承彦就告诉诸葛亮他的女儿黄月英长的很丑。

诸葛亮自然不信,坚持要见,后来见到了黄月英之后自然是发现黄承彦骗他的,这一切都是在考校诸葛亮的而已,这些诸葛亮自然在看到黄月英的时候就想明白了,聪明的人根本不要问别人为什么?因为他们能想到为什么!

最终诸葛亮抱得美人归,历史上关于木流牛马的传说就是黄月英所做,而不是诸葛亮所做。

刘辨与庞统到诸葛亮家里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黄月英在家里就在鼓捣这玩意呢,庞统并没有和黄月英说刘辨是谁,而黄月英也没有告诉刘辨与庞统她在做的东西是什么。

“嫂夫人,敢问孔明兄去哪里了?今有这位贵客前来拜访孔明兄,不知道孔明兄何时归来?”庞统向黄月英礼节性的施了一礼问道。

“士元不是随你叔父离开襄阳了吗?怎么又来到隆中了,还邀一位贵客同来我隆中草庐?”

“诸葛夫人谬矣!此间草庐背依青山,前卧绿水,朝沐晨风,暮浴彩霞,得天地之灵气,汲山川之精华,犹如人间仙境,可见贤伉俪皆是世间圣贤啊!”刘辨接过话题直接给了一个很高的评价,因为来的时候确实看见这一幅山清水秀的地方,如果是后世有一套别墅在这里,这价值恐怕得用亿来计算,不过东汉末年的时候这样的地方想找到应该不难,因为到处都是没有被破坏的原生态的地理环境,房地产和经济大开发这两个问题根本不存在,没有这两个那就没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听到刘辨话,黄月英觉得这个人不简单,就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茅草屋嫩是被他说成了人间仙境来,可见其才能也不会低到哪去,再说庞统还在这里,既然是他带来的人想必不会太差。

“贵客见笑了,哪里是什么人间仙境?不过是寻常山野罢了!哪里当的起贵客如此夸赞!民妇谢过贵客了!”

直接问人家姓名实在不礼貌,不说话也不礼貌,因此她只能礼节性的福了一福谦卑回答了刘辨的话。

“敢问诸葛夫人,尊夫临行前可曾言明何时归来?”

“回贵客的话,夫君未曾交代何时归来?他只说与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几人相邀一同外出游历去了,何时归来民妇还真的不知道。并非有意隐瞒贵客。请贵客见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