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榆钱饭
八十年代初期的人才市场,人才凋零,参与招聘的人大多也是像柳暄红这般的私人工厂。
现在的人才还掌握在国家手里,无论是中专生和大学生都是按分配工作,没有双向选择。
这种情况,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经济复苏,国家正式发文鼓励人才流动,第一次人才大流动开始了。
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则开始了第二次人才大流动,这也是历史上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大量的人才从国企,体制内流向私人企业,从大城市流向二三线城市,奔赴经济开放区,也是这种时候,辞职下岗或停职去开创私人事业的人们,被称之为下海。
柳暄红这时候,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叫做下海,现在人们普遍把做生意称之为投机倒把。
不过名词不是一时形成的,也正如人才流动。
即使现在上面还没有发文鼓励,然而私下的人流早已开始涌动。
比如柳暄红第一次去这边的人才市场时,就看到一家私人工厂用丰厚的薪酬把本地一个国营工厂的高工撬了。
“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玩过好日子呢。川南面粉厂的高工工资才三十!嘿,现在一块好点的床单都一百块了,一件白衬衫五十块,那么点工资能干啥,人家飞扬食品厂请一个高级技术工给一百块呢!人家也帮办退休金,傻子才不去呢。”
向往美好的生活是人类的天性。
即使有各种限制,然而在金钱的诱惑和内斗的不公中,许多人宁愿不办单位手续成“黑户”也要往外跑。
大叔扫了柳暄红一眼,向她们招招手,嘿嘿笑道:“同志,你也是来招聘的吧,前两天我就瞅见你搁这晃悠了,果然你又来了。”他视线顿了顿,咋咋呼呼:“来是来对了,可咋是空手呢。”
柳暄红做出一副请教的样子:“老哥,我们也是第一次干,有些抓瞎。”
大叔向柳暄红重重展示了他小摊前的那块大木板:“不懂了吧,这地方好是好,招人也不要钱,但是需要去买一块板子写上你们厂子的名儿和工钱,不然你两手空空,咋招人呢,光靠嗓子喊多累呀。”
说完,大叔朝柳暄红指了个方向,努努嘴:“这板子那登记处就有人卖,也不贵,两块钱一个大板,都是真的,回去直接割了能当桌子,不吃亏,当然你们要是舍不得,可以回家再扛一块来,不过在这买有个好处,晚上收摊的时候往那儿一丢,咱们就能舒舒坦坦回家。”
柳暄红“哎”了声,“谢谢老哥了。”
不用她说,宋致远麻利地跑去登记处买板子了。
大叔两眼羡慕:“你家大儿子可真乖。”
柳暄红可没有什么父母谦虚和在外面贬低孩子的想法,她不住点头:“可不,这小子在家帮我领孩子,在学校也努力学习了,成绩进步一大截,老师还找我夸他呢。”
大叔想了想自己家糟心的娃,更羡慕了,他看着柳暄红身后一溜四个孩子,各个白白嫩嫩乖巧可爱,忙热情地让柳暄红就选他家摊子隔壁。
大叔想着多和她说说这人才市场的规矩,他也不求别的,只要这位同志能多和他交流些育儿经验就好。
宋秋和几个小孩子就眼睁睁地看着她娘和大叔套近乎,摸清了这边的潜规则后又瞎扯她的养崽经验,什么培养孩子独立性,多夸奖,多鼓励,不打击,不拉踩,说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儿,宋秋和几个小孩迷茫了。
原来她娘忙碌又偷懒的养崽日子里,竟然还有这么多讲究吗?
宋秋:我错了,不该误会娘。
在柳暄红瞎扯的时候,一个美妙的误会诞生了。
其实,她真的纯粹是想躺。
有了大叔的帮助,柳暄红的摊子迅速开张,不过一天下来,也没招到合适的人。
大叔劝她不要急,现在人才稀缺,合适的人不是那么好找的,比如他们厂子就安排他蹲这儿大半月了,要不是无聊的很,他咋一眼就认出柳暄红这个前几天逛过的面孔呢。
既然大叔这么说,第二天,柳暄红守摊子到中午,就让宋渊领几个孩子去玩,她和宋家兄妹继续在这待着。
招人无聊又无趣,几个孩子可以耐着性子陪她,可她也心疼,好不容易来省城一趟,没必要全拘在她身边。
…
李满亭下班路过人才市场,脚步微顿,又转了个弯儿进去溜达了一圈儿才赶急赶忙赶在菜市场收摊前买菜回家,他媳妇王冬草这会子已经下班在家了,抬眼看了笨钟,瞪他:“又去哪儿逛了,这么晚回来?今天你做饭吧。”
李满亭习惯性赔笑:“我做就我做,闺女!爸今天买了大虾!你喜欢怎么吃?”
王冬草拧了一把他腰间的软肉,眼神要发火但是又顾忌着房间的女儿,压着嗓子瞪他:“嚷嚷那么大声干嘛,也不怕吵了闺女,她正是小六,要抓紧时间学习呢。”
可惜这会儿已经来不及了,李满亭闺女听到爸爸的声音,立马光明正大出来偷懒,喊着要吃葱爆大虾,在妈妈严厉的目光中摸了个苹果啃了一口回房间了。
李满亭在厨房做饭,王冬草盯了闺女的学习一会儿,突然忘记说丈夫他娘要今晚会过来吃饭,忙去厨房让人多淘点米。
李满亭照样哼着小曲儿,王冬草看着丈夫傻乎乎的模样,啐了口出去了。
不一会儿,李满亭家继母和兄弟呼啦啦来了,一大帮人,吃喝完毕,也不收拾碗筷就走人。
李满亭继母过来没别的事儿,还是老一套,让李满亭照顾她的小儿子。
李满亭是川南第三食品厂的车间主任,手底下管着一群工人,前阵子,继母说小弟不好找工作,托他把人带进了他的厂子,李满亭尽心尽力地教导弟弟。
他们一家虽然是二婚家庭,可是幸运的是,李满亭没遇到什么恶毒继母,偏心父亲,他顺顺当当地上学,毕业工作分配到了厂子,工作没两年就升了车间主任,主管车间生产,指挥协调完成车间生产计划,在去年的生产运动中,他们一号车间可是摘了厂子的生产标兵!
李满亭私底下,还去上夜校,补充技术知识,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也有一定见解,把生产车间抓的牢牢的,人都说他最迟明年,一定会升任副厂长。
李满亭手里还是有点权力的,因此把弟弟往厂子一带,也没人敢说什么,他弟弟李满根也在厂子待的顺风顺水。
不过就在他准备升职关键时刻,第二天,他被厂长喊去谈心。
原来厂子不知什么时候扬起了他要跳槽的风声,说他每天下班往人才市场逛,指定是起了小心思。
李满亭满心冤枉,他自己不过是爱看热闹而已,这人才市场是今春新开的,他不过是好奇。
可是和厂长谈心过后没多久,流言还没停息,他又被人一封举报信又回去了厂长办公室。
这回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流言蜚语了,而是被人举报他贪污受贿,享了别的厂子的好处,举报人正是自己大义灭亲的弟弟。
李满亭懵了。
他一个尽职尽责紧守本心的车间主任怎么突然就被贪污受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