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变通术》(7)
妙用胜变技巧
在应变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时效观念,训练自己管理时间,看准时机,把握时机,利用时机的能力,以攻为守。先发制人,争取变化主动权。在实践过程中消除自己对变化的抵制心理,打破陈俗陋规,以新颖独特的行事方式,发现潜在的商机,借用常规,超越常规,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灵活多变,环环相扣,计计相连,想尽一切办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52.妙用变化时机
□领悟时机的奥秘
世间万物时刻都处在运动之中,在这不间断的运动中,包含着无数变化的时机。能否抓住这样的时机,不但是时间管理成败的关键,也是关系事业成败的关键。
我国古代,时机理论就非常丰富。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把珍惜时机的道理发展成为“任时”,即依赖时机;“乐观时变”,即要乐于观察时机的变化;“既饶争时”,即要争取时机。还提出了“取予以时”,即取和予均以时机而定。孙武在《孙子兵法·火攻篇》中专论发火时日。认为火攻必须选择干燥之日,起风之时才能凑效。诸葛亮在《将苑·智用》中提出了顺天因时。具体为“敌有灭势,因势破之”,“形势便利,争先据之”。他指出,敌人的破灭之势是破敌的大好时机,如果不失时机,造时而动、及时迫之,则可因势破之,大获全胜;他还指出,如果有形势便利之处,则争先据之,就会胜敌人,如果对方先得争地,则耐心等待,候其自变,然后击之,以战胜他人。从下面一些古代谚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时机,这些谚语对我们生活的今天同样会有很多启发:
△“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
△“时不可在,机不可失。”
△“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
□看准时机把握时机
时机常常藏在表面现象之下,它常常是不期而至,不告而别,来无踪,去无影,所以人人常把自己能否碰到好机会,归结为“运气”,有的甚至认为是命运的安排。其实,机会之所以是机会,就因为它是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如果人人都看得出来,随时都能拿来用,那就不叫机会。机会的隐蔽性应该是一种必须,他只给予那些目光敏锐、头脑聪明、有准备的人。虽然机会难以预料,却不是唯有命运之神可以操纵的,一个善于变化的人,同样可以把握时机。
“弱者等候机会,而强者创造机会”。时机虽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不管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经过个人的努力,时机是可以把握的。美国有位学者曾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员、总经理、宇航员、政府首脑以及其他获得成功者的多年探访,逐渐认识到成功者绝非因为特权环境、高智商、良好教育或异常天赋的结果,同样也不是一时走运,而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认识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目标;迎接挑战,适应生活。他把这三点称之为“成功者的优势度”,是成功者与普通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微妙的差别。
把握时机的并非命运之神,而恰恰是我们自己。正如伊壁鸠鲁所说:“我们拥有决定事变的主要力量。因此,命运是由自己来掌握的,愿我们人人都成为自己幸运的建筑师。”
看准时机是把握时机的前提,看准时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时机往往是一瞬即逝的,有时甚至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出现,如果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也就不可能发现时机,看准时机,并抓住它。
△提高自己的预见能力。大多数将要发生的事都是由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所决定的,紧紧抓住现在这个时机,采取行动,就会减少将来的麻烦,或在将来能得到好处。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曾说:“认为只有在时机到来时,才能作出选择的人,在领导同代人的事业中是不会取得成就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很少通过自觉的努力来设计今后的自己,预测未来的可能性并照此行动。
△提高洞察力。科学的洞察力,就是俗话所说的“一眼看穿”的能力,它表现在能迅速地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一些表面上似乎不同的事物,能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在事物未萌发时便能科学地预见其出现,是一等洞察力;在事物萌芽状态时能正确地认识它的性质与意义,预见它发展的趋势,是二等洞察力,事物成长起来以后才能认识它,属于三等洞察力。很明显,卓越的洞察力是审时度势、看准时机的关键。
△要有自制力。看准时机的要害是一个“准”字,过迟的行动固然会贻误时机,过早的行动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审时度势就是说我们既不能犯“急性病”,也不能犯“慢性病”,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掌握“准”字没有灵丹妙药,它是一种智慧与自制力的结合体。另外,也要了解其他人是如何看问题的。我们的每时每刻都是与所有的人共享的,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因此,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对看准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寻找时机利用时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许多机会包围着,只要你善于发掘,有效利用就能为自己带来利益。每一位朋友,每一个客人,每一次交谈,每一次聚会,每一项工作都会给我们带来机会。问题是你肯不肯寻找,肯不肯为改变自己的现状而努力。
国际企业心理学家爱德华·波那博士,在“商业机会”究会上精辟地指出——商业管理人员,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人像火车司机。他只能在既定的轨道上定时定点定方向地行驶,他的最佳工作效果只不过是将指派的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此类人对机会没有强烈的反应。
第二类人像医生。他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对付已发生的问题和解决当前的困难,即所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此类人对寻求机会也不积极。
第三类人像农民。他总是希望在他有限的土地上取得最大的收益。这类人善于钻营,不过他的活动区只限于在一定的范围内,缺乏冒险精神。
第四类人像渔夫。他最善于冒风险,作业范围广,但又不能保证有收获。这类人是最积极去发掘机会和最敢于冒风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