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修身术》
让你德高望重
90.一定要让自己充满自信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有一个美国医生,他以善做面部整形手术闻名遐迩。他创造了许多奇迹,经整形把许多丑陋的人变成漂亮的人。他发现,某些接受手术的人,虽然为他们做的整形手术很成功,但仍找他抱怨,说他们在手术后还是不漂亮,说手术没什么成效,他们自感面貌依旧。
于是,医生悟到这样一条道理:美与丑,并不在于一个人的本来面貌如何,而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美的,他真的就会变美;如果他心里总是嘀咕自己一定是个丑八怪,他果真就会变成尖嘴猴腮,目瞪口呆,生出一脸傻相。
一个人如果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变成一个美人,同样,如果他不觉得自己聪明,那他就成不了聪明人;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此种感觉,那他也就成不了善良的人。
有这么一件事:心理学家从一班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陪送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怎样呢?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妩媚婀娜,姿容动人,连她的举止也同以前判若两人。她聪明地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一位著名的国际教练曾说过:要想战胜对手,首先要战胜自己。
所谓战胜自己,就是克服自己在思想上、心理上、性格上的种种弱点。人们往往对外界的不利条件很敏感,并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克服它们,而对来自本身的各种障碍却难免放任自流,或者根本无意识。就拿自学来说,它比上正规大学确实困难得多,学习不系统,教材不统一,无教师辅导,缺乏图书参考资料……但是有相当的自学者是由于本身的弱点影响了自学成才。比如,有的人喜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结果读书不少,却知之不多;有的人一向犹豫不决,见异思迁,目标始终不定,结果立志数年,一无所得;还有的人好高骛远,尖端科目搞不了,学普通技术又觉得没出息,到头来一事无成;甚而有的人只是喜欢睡懒觉,也造成了学习半途而废。
克服这些自身存在的盲目性、惰性、畏惧感等等,比克服来自外界的困难更不容易。因为外界的不利条件往往是明显的、一目了然的,而内在的障碍却是无形的、不易发现的。因此,要战胜自己,首先要能发现自己。这就必须提高思想修养,能自觉地解剖分析自己。对自己有了正确认识,就可以采取措施克服自己的弱点。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战胜自己的弱点后,就能成为思想和学习上的强者,而强者才能踏上成功之途。
许多人以为,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童年时代受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善良、聪明的,因此才获得别人的喜爱。于是他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造就自己成为自信的那样的人;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笨蛋、窝囊废、懒鬼,是个游手好闲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真的养成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因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决于自信的。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各自为人的标准,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个标准进行对照,并据此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因之,我们要使某个人变好,就应对他少加斥责,要帮助他提高自信力,修正他心目中的做人标准。如果我们想进行自我改造,进行某方面的修养,我们就应该首先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不然,我们自我改造的全部努力便会落空。对于人的改造,只能影响其内心世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类心理的一条基本规律。
自信既然是成功的基石,那么,怎样才能变自卑为自信呢?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整个古希腊世界的戴尔波伊神托所。据文献记载,在它的入口处人们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字,用今天的话说,是“认识你自己”。这正是自信赖以建立的前提。认识自己,谈何容易。现在,有许多青年想跻身于文学的小路,可是,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连最起码的文学素养与生活积累都不具备,怎么能登上文学之山呢?要知道一个人在不适合自己所走的路上屡屡摔跤以后,自信心就会渐渐泯灭。当然,承认一条路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这是痛苦的,需要有点勇气,但倘若一生都不敢正视它,踉踉跄跄走在对自己完全不适合的路面上,那不更痛苦吗?!正确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及时转向,自己的长处才得以发挥,就会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你有不及别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自信心便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增强。
91.让乐观的思想给你的生活带来积极的行动和反应
如果你能改变你的思想,从悲观走向乐观,你便可以使你的一生发生改观。
你是否觉得一杯茶是装着一半,而不是空着一半?你是否把你的视线落在油炸面饼圈的圈上,而不是落在中心的圆洞里?由于研究人员对积极思想所产生的力量进行了努力研究,这些陈旧的话题现在已经成为科学性的问题了。
一个发展迅速的研究机构——至今已进行了104项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对象达15000人——现已逐渐证明乐观能帮助你变得更幸福,更健康,并且更能获得成功;而悲观呢?正相反,能导致你绝望、患上疾病和走向失败。美国休斯顿市赖斯大学心理学家克雷格·安德逊说:“如果我们能引导人们更乐观地去思想,这就好比是给他们注射了防止精神疾病的预防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可·沙尔解释说:“你的才能当然重要,但相信自己定能成功的想法常常成为决定你成败的一个因素。”其原因是,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挑战和失意时,各自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保险公司雇用了100名在应考中落选而在思想乐观性上得分很高的人做营业员。这些人,在过去根本不可能被雇用,这次却出乎意料之外,推销成绩比平均水平的营业员的成绩高出10%。
他们是凭什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按照塞立格曼的说法,乐观者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的“解释方式”。当事情出了差错时,悲观者倾向于责备自己,“我不善于干这个,”他说,“我总是失败。”而乐观者则去找出错的漏洞。若是事情很顺利,乐观者就归功于自己,而悲观者却把成功视为侥幸。
克雷格·安德逊曾经让一批学生打电话给陌生人,让他们为红十字会献血。当他们打了一两次电话而毫无结果的时候,悲观的学生就说:“我干不了这事。”乐观的学生则对自己说,“我要换个法儿去试试。”
安德逊认为:“如果人们感到失望,那他们就不会去获取成功所必须有的技能。”
根据安德逊的看法,自我感觉的控制是成功的试金石。乐观者感觉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上,如果事情不妙,他便迅速采取行动,寻找措施,拟定一个新的行动计划,并且博采众家之见。悲观者则觉得自己处处受命运的捉弄,因而迟迟不肯行动。他认定了自己无计可施,因此也不向他人求教。
乐观者会认为他们比既成事实显现的还要高出一筹,有时,这种意识能使他们生存下去。美国匹兹堡癌症研究所的桑德拉·利维医生对患有晚期乳腺癌的病妇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发现平常比较乐观的病妇在接受治疗后,病不复发的时间维持得较长。这就是生存的最佳精神状态。在一项以患早期乳腺癌的妇女为对象的试验性调查中,利维医生发现,悲观的病妇病情发展要快一些。
乐观的确不能治疗不治之症,但可以防止普通的疾病。在一项长期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一批哈佛大学毕业生的健康史。他们在班级里成绩都是中等以上,而且健康状况良好。然而其中有的人思想是乐观的,有的人却悲观消极。20年以后,患有中年人疾病的,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等,悲观者的人数超过了乐观者。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悲观者无能为力的感觉会削弱人体自身的天然防线——免疫系统。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克里斯朵夫·彼得逊医生发现,悲观的人都不会很好地照顾自己。他们觉得自己很被动,不能承受生活的打击,无论他怎么做,都免不了生病和其他一些不幸的事临头。于是乎,他吃饭便狼吞虎咽,不讲究营养,不做健身运动,不去看医生,却从来忘不了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