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宋家村人多,领粥、登记又花了半天多的时间。
于若秋看到了一路跟来的那几个女人,而另外三个加入队伍的女人已然适应良好。
到了临城外,那四个人没有再往宋家村人的队伍靠近,反而避讳着走远了。
她们与宋家村人分开未尝不是好事,如今有了地方安置,无需仰仗宋家村。只要分的村落离得远,不会有人知道她们身上发生的事,
于若秋领了牌,跟着宋家村人进入隔离栏,大大小小的行李一放,占了不小的地。
进入里面的人同样隔了段距离,没有随意混坐到一块。
宋家村的人面貌都不差,带了这么多行李一样没丢,惹来不少人的注意。有人想要主动凑过来,被外围的几个汉子喝退,没让靠近。
这些小事差役都不会管。
总之宋云淮过去操作了一番,他们一队人便都分到了一个村。
上水村,距离临城有一段距离,但这已经是几个能安置宋家村村民的村落中,最近的一处了,差不多走路需要一个时辰到城内。
于若秋觉着远,对习惯了走路的村民来说,其实算不得什么。从前宋家村的人走到镇上,同样得走上半个多时辰的路。
像那些偏远的山村,走路甚至得走上半天。
临城提供一日三餐,安生多待了一晚,出了件不大不小的事。
有两个女人跑了。
那两个女人跟的是村里风评不好的老光棍,许是本就有这个打算,又或许是察觉到了不对,半夜偷偷跑的。
晚上同样有人守夜,跑了女人的两个汉子涨红着脸质问,被问的人同样不示弱,吼了回去,“那两个女人说要方便,我难道还能跟上去?!”
另一个没跑的女人跟的是个老实的庄稼汉,只是真的家里穷,又不受重视,这才娶不上媳妇。
她没跟着跑,反倒成了众矢之的,被那两个男人围过去,只敢躲在自家男人身后。
宋云淮睡得浅,不是没察觉到,但他没有管。
既然不乐意,那就是带回去也不会心甘情愿,他出声制止了这场闹剧,村长接着过去协调。
大意是跑了就跑了,反正不损失什么。那两个女人只带了自己分的东西,没有多拿队伍的。
两人好不容易讨到了媳妇,人选是不满意,可这么跑了心里都生气。
村长去询问了留下来的那个女人,女人没敢瞒着,只说对方只随口问过她要不要走,她没多想,那两人更没说去哪。
应该是看出她没那个意思,没跟她多说,担心坏了事。
几个女人本不是多熟悉,不过是在同一个地方呆了一段时间,同病相怜,实际没什么交情。
吵吵嚷嚷到了城门开放的时间,宋家村的人一起身,其他几个零零散散的灾民没敢排这队人前头去,让他们占了个先。
顺利拿到了入城的资格,差役问他们需不需要进城买东西,不需要的话先领他们去住的地方。
宋家村人行李多,买了东西放不下,没有多考虑,都说先去上水村。
上水村临山,地势偏高,宋云淮是猎户,自然不能挑个没山的地方,否则往后得跟着村民种地。
他不是不会种地,只是一个人住着,没有打猎来的自在。
于若秋的脚早前便好了,没再坐宋云淮的车,跟着队伍一路走到了这处村落。
到时正接近午时,几处人家升起袅袅白烟,做着饭t。
这副安然熟悉的画面,让几个受了好些累的汉子顿时红了眼眶。
负责领路的差役给了个甜枣,“行了,既然来了临城,往后就都是临城的百姓,我们临城的知府是个为民的好官,自会一视同仁。”
不管宋家村人怎么想,差役跟这边的里正交接后,离开了。
里正不是上水村的人,负责安置的还有上水村的村长,姓李,这上水村该是李这个大姓的同族。
安置的灾民可以分一部分田,男人两亩,女人一亩,小孩一律按男女算人头,多的得花银子添置。
于若秋和冬冬同样分了两亩地,这些都是荒地,得开垦出来,村民没有多的良田分给他们。自个都嫌少。
里正将田分下去后,说道,“你们的救济粮由村长负责,拿新的户籍纸过去登记,村长会给你们发。”
说完便离开了,让村长负责剩下的事务。
村长面容还算和善,上水村是一个大村,共有39户人家,宋家村人虽然多,但还比不上他们村。
各种事情办下来耽搁了一段时间,此刻已经有人听到了动静出来看热闹。
上水村接收了这么一部分灾民,数额算是满了,往后应该不会再送人过来。
村长领着队伍往里走,经过了河边大片的村落,来到一处略显荒僻的山下。
这处宅基地靠近山,原本住了不少人,但离村子远,时不时有山上的野物骚扰,后来陆陆续续搬走了。
于若秋看了眼,都是简陋的泥胚茅草屋,长久不住人,瞧着很有几分败落,也不知道会不会塌。
李村长,“你们有22户人,房子应该是够的,选一个住就成,或者自己盖也可以。分的田在另一边,一会我带你们去。”
然后是选屋子。
宋家村人本就住在山下,对此处适应良好,不过还是觉得离山过近,问村长能不能换个地方造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