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开源节流,做个“啬女郎”(3)
第25章开源节流,做个“啬女郎”(3)
卖的人精,买的人也不傻,贵东西必然有它贵的道理。但对这贵东西的“好”则要具体分析,传统认为所谓的好,多表现在材料、制造、设计、工艺等方面。在现代社会,“好”的方面要广泛得多——两件材料、制作、工艺等完全相同的西服,名牌的比非名牌的就可能贵上好几倍,那些多出来的钱不是花在商品上,而是花在牌子上了。有的时候两件质量、款式一样的商品,豪华店、精品店卖的就比在普通商场里贵得多。因为前者地处繁华区、装修考究、服务周到,这些钱都要让消费者掏腰包,所以它贵也不是没有道理。多元化是现代社会消费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好与坏的标准常常不能用一根固定的尺子来衡量。可见,东西越贵越好是没错的,只看这“好”是否能为你所接受。如果超出你的承受范围,就会给你带来很繁重的负担。
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商品绝不会既是最好的又是最便宜的,这是我们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而要想真正做到令自己满意,应先对于所谓的“好”要有一个切实的衡量标准。比如,装修居室:商店里的木地板价格便宜的每平方米30元,但贵的也有100~200元的,论质地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时就不要管价格,而是先就自己房屋装修的档次、规格、颜色等,选择较为满意的木地板。这里的“满意”与装修的好坏程度及个人的审美标准有关,而不是单指东西的好坏,然后在满意的基础上再选取价廉的。如果在这些木地板中,觉得中等档次的与自己的装修水平相适应就叫“满意”,那么可以在这一类里进行选择。当然,你会发现同样符合条件的木地板,每平方米45元的比60元的合算。
1.买东西还要分清购买时机
什么是最佳购买阶段?花的钱最省,买的东西又不落后,那就是最佳购买阶段。
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出现总要经历开发、研制、小批量生产、大量投产、萎缩等阶段,然后是又一轮的开发、研制……
在最初的开发、研制阶段,产品的性能还不稳定,但十分新潮,产品的成本高、售价贵,市场销量逐步上升,但升幅不大,这个阶段的商品不宜购买。应等到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时商品的性能、质量逐渐趋于稳定,生产批量大了,价格有所下降。假如不是特别急需使用,最好再等一等,因为其价格还未降到低谷。
在之后的维持量阶段,市场已接近饱和,形成买方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这时才是最佳购买阶段。这个阶段不但价格合算,而且产品质量进一步完善,厂家竞争也趋于白热化,消费者正可坐收“渔翁之利”。这说起来好懂,但真的做到“恰到好处”也难。
欣欣特别喜爱手机,刚参加工作就花上万元买了一个“最新款”,谁知还没过1年,市场上这款手机的价格已降到不足5000元,不能不说损失惨重。可见,找准最佳购买阶段是把钱花到实处的重要一环。
许多女人都崇尚名牌,名牌的优良品质是许多人选择的原因,你能花较少的钱购买名牌吗?名牌消费的科学能帮你省下不少银子。
名牌的信誉和质量都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诺基亚的手机,美的的小家电,佳能的相机,这些东西都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如果想一劳永逸,我们不仅要接近名牌,而且要学会买名牌产品。只有具备了名牌消费的方法,我们才能在护住自己银子的同时又拥有价廉物美的物品,何乐而不为?
2.挑选名牌时要注意,东西的价与值是否相符
利用打折期间挑选名牌,你一定能买到物超所值的名牌。
比如服装,较符合价与值相当原则的是一般平价的名牌,如果你选对了买的时间,在打折期间,甚至比仿冒品还便宜许多。
名牌打折其实不难碰到,很多名牌专柜通常都会配合商场做换季甩卖,有时也有“花车特价品”,所以,偶尔逛一逛商场的特卖场,就可以捡到便宜货。
对于消费名牌,也要学会钱要花在刀刃上,价格与品质相差很多的名牌最好不要买。只有在价格打了折扣时,买名牌才符合理财的原则——划算,让钱财发挥最大的效用。其实,购物是一件相当感性的事,但重点在于商品或服务的价与值一定要相当,才真的有价值。
名牌消费得当,也是有钱人的一种花钱方法,只有真正学会挑选价廉物美的名牌,你的钱袋才会保住。
永远不要讲排场乱开支
大多数人或许都认为,成功人士就是开着新型豪华跑车,手持各类昂贵的vip卡,佩戴名牌手表,穿着名牌衣服、鞋子,住在豪华别墅里的人。
拥有这一切的人的确令人羡慕,因为表面上看起来他们过着比一般人好得多的生活。事实上,有很多人在提前透支过着一种自己根本负担不起的生活,他们在拿着自己的虚荣心到处炫耀。
小月夫妇是一对典型的现代时尚“月光族”。他们两个人都在外资公司工作,四位家长也都各有收入,不用他们孝敬。按说他们两个人每月收入高达两三万元,应该可以存下不少钱,但是钱这东西往往来得快走得也快。
没多久小月怀孕了,老公及四位家长都不同意她再独自驾车上下班。小月老公已有一辆别克,两人听说车子不经常开就特别容易出故障,于是两人便决定将小月的polo车卖掉。
这辆polo车买来还不到1年,总共跑了还不到1万千米,但是卖二手车的价格却只有新车的70%,还不包括上牌等一系列的费用。也就是说,这辆车从买回家到卖出去虽然不到1年时间,但是两人损失就高达5万多元。
不久小月夫妇同时看上了一款进口的新型宝马车,于是在“五一”节促销活动中,两人终于禁不住诱惑花80多万元买下了这款车。从那以后,小月家的那辆别克车就被冷落在车库里,每月光养车费就白花三四千元。
任何商品的总成本中都包括购买和运转两大直接成本,除此之外,还包括一种叫做“机会成本”的东西。机会成本是指投资者可以用资金做其他的投资用途。就以小月夫妇为例,他们将80多万元用于购车,就无法将这笔钱进行别的投资了,因此也就无法得到其他投资的收益。
如果小月夫妇用这80多万元投资一套住房,几年之后,房子的价格就会上涨,他们的资金也将升值,而他们购买的汽车的价格却在急剧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