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唐女臣那女学子
第227章唐女臣那女学子刘辩等人终是准时地踏进书堂,没有成为「北海书院」开学第三天就迟到的学子们……坐在案几前,孙策低下头来,身体一颤一颤——
那是孙策在竭力地忍笑!
周瑜哭笑不得,轻轻地推了一推孙策,示意孙策不要笑得太夸张了。
孙策不以为然,没见周围的学子们也一脸饶有兴趣吗?
不过,孙策还是听从周瑜的提醒,抬起头来,用手擦了一擦眼角笑出的泪花,低声地评价道:“有趣,有趣,太有趣了。”
联想之前刘辩吐露的真实身份,孙策不难猜出刘辩的打算……只是孙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刘辩为筹备「南皮书院」的所需,真是竭尽所能啊!
想到这里,孙策又瞧了一瞧刘辩,便见刘辩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安静地等待授课先生的到来,丝毫不受周围学子们的影响。
话说周围的学子们……周围的学子们也有不少听到方才刘辩和司马朗的打赌。许是书院生涯死板,一众学子们何曾见识过新学子何曾这般跳脱?这会子,大伙儿纷纷地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说:
“快看,看到那个少年郎了没?就是他要和司马朗比试念字!”“他才多大,就和司马朗过招?这也相差得太多了罢?”
“少见多怪了不是?你没发现这人正是才来书院,就把郑玄先生的难题给解了吗?他年纪虽少,却是郑玄先生新收的高足弟子啊!”“甚么?是他?哇——”
“可是,可是我却听过司马朗的大名!司马朗是河内世家「司马氏」的子嗣——
我也来自河内,算是司马氏一族的同乡!
司马氏的管教一向严格,遵守「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司马朗九岁时,就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亲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致使那位客人当众道歉。
司马朗十二岁时,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当时监考吏员还觉得司马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司马朗匿报年龄,便质问司马朗——你猜司马朗怎么说的?
司马朗回答说:「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
监试吏员这才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
也就是说,司马朗虽是「北海书院」新来的学子,却不是大字不识的粗人!人家学问高明着呢!无非是来「北海书院」游历一番,涨一涨见识和资历罢了——真当司马朗是不学无术的平庸子弟么?”
“这算甚么,司马朗也只精通经学罢了!这次要比的是念字,与经学无关,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甚么意思?你是支持何辩师兄能赢?”
“是的!”“那可太不幸了!我赌司马朗能赢!司马朗长得帅!”
……吧啦吧啦地,谈论的重心渐渐地变味了,众学子们莫名其妙地比较起司马朗和刘辩的长相了——话说这颜值有讨论的必要么?
反正听得刘辩满头黑线,却冷静地绷直脸皮,不露出一丁点好奇之心……
不不不!他还是有一丝好奇来着。
余光一瞄,刘辩瞄见议论他和司马朗长相最多的,赫然是……女、女学子?!
刘辩微微地睁大眼睛,很想目不斜视,但其目光又忍不住地瞟向一众女学子们。
但见一众女学子们也作男儿装扮,头扎布巾,身穿儒服,没有描眉擦胭脂,清清淡淡,以素妆上阵,却驾不住个个天生丽质,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女子,而不是男子——刘辩粗粗地瞧去,就见在场的女学子们多达二十来位,十分罕见!
男学子们也规规矩矩了不少,与一众女学子们隔案再隔案地相坐,谁也没有刻意地疏远或者亲近对方。
端得令刘辩惊奇不已。
不自觉地竖起两耳,刘辩还能隐见一众女学子们当中偶尔冒出几句「我来自豫州,要说奇才最多者,当属颍川」、「颍川?好巧啊!唐女臣,陈雪,你俩不就是来自颍川吗?给我们说一说颍川有哪些奇才呗」云云。
听得刘辩心头一动。
唐女臣?唐姬……不、不会罢?应该不会那么凑巧罢?
应是他想多了罢?
刘辩虎着一张脸,悄咪咪地寻声望去,就见一众秀气的女学子们当中,坐着一名长相非常清雅的少女——咳~是男装打扮的少女!
哪怕少女顶着男装,也无损少女的气质。
少女一见同伴们齐齐地望过来时候,脸颊略微地红起,只低头不语。少女的身边还有另一姑娘,年纪略微大些,大约十四、五岁的样子,大大方方道:
“颍川郡是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自设立以后,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也因此,在颍川著名的姓氏就多达十个,诸如陈氏、陆氏、钟氏、韩氏、方氏、郭氏、荀氏、赖氏、庾氏和康氏!”
“哇~”众女学子们配合地发出一声惊叹。有人立即地意识到那一少女似乎姓「陈」?——“你来自陈氏?是陈氏家族的女儿吗?”有好事者追问。
名叫陈雪的少女斜视问话之人,乃是一名男学子,应道:“没错。”
“你来自陈氏,她也是颍川人,却姓唐……唐氏并不是颍川的大姓世家罢?”对方面带微笑,却问得不怀好意。
陈雪横眉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对方不答,只怪笑一声,眼里满是不怀好意的笑容。
陈雪十分生气。
但是,唐女臣却冷不丁地伸出,暗地拽了一拽陈雪的衣角,这使陈雪顿了一顿,没再理会对方。对方讨个没趣,摸了一摸鼻子,好不遗憾,忽听唐女臣说:
“无论是世家大姓也罢,或是小门小户,都无所谓!你我皆是为汉室朝廷、为天下百姓们效力之人,衡量的会是自身的才能,与家世没有太大的关系罢?虽说出身好,也能早早地举为孝兼,但若为一方吏员,其才华却没法匹配职位,那该如何?哪怕有良好的家族背景,恐怕也无济于事罢?”
6◇9◇书◇吧
唐女臣说话温温吞吞,却有条不紊,条理甚是清晰。
这时,陈雪逮到机会,火力开力,也道:“唐女臣虽为女儿身,尚且拥有如此见识,你身为男儿,却只把眼光局限于世家大姓,可见你乃平庸无能之辈尔!”
那人被两个女学子一顿抢白,又气又急,都不敢反驳「你本就世家出身,天生就具备优越条件,又岂知寒门士家的悲哀」——那人思量这话太得罪现场的世家子弟,真说出来未免遭人嫌弃……眼珠子一转,那人忍气说:
“你们说得对,是我狭隘了!请你来评一评,颍川有哪些奇才罢?也好教我等开一开眼。”
那人真会挑事,直接把自个儿和众男学子们挂上勾了。
众男学子们抿了抿嘴,眼底划过一缕不满,纷纷地看向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