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诸葛瑾忽悠刘备 - 巧了!我也叫刘辩 - 小桥静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00章诸葛瑾忽悠刘备

第200章诸葛瑾忽悠刘备眼见太史老夫人仍在思考,刘辩耐心地等待一会儿,才道:“请问太史慈义士要回黄县,需要多久呢?”

“甚么?”太史老夫人愣了一愣,回过神来,继而粗粗地算了一下,“大约几十天罢?毕竟辽东距离黄县,尚有不小的距离啊!”

刘辩很想吐槽:这是走海路,还是陆路啊?——换成陆路,的确要几十天……“能不能说一说具体时日呢?”刘辩含蓄地提示,“我好安排安排,毕竟要让黄县令被革职,还需要一些「证据」,让黄县百姓们看清黄县令的嘴脸,方能让黄县令的名声扫地。没了好名声,黄县令还会厚颜地留在黄县吗?”

——革职也要技巧啊!莫名地革职对方,且没被大多黄县百姓们了解到黄县令的失德之处,黄县令指不定会隐居,而不是离开……万一黄县令还计划东山再起呢?

必须抹消这一可能性才行。

太史老夫人思量片刻,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此是希望老身号召左右乡邻,上演一幕「百姓陈情」吗?……太史老夫人道:“最快也要十六天。”

“十六天么?”刘辩眸光微闪:该说太巧了吗?——他去北海书院学习十五天的样子,待到返回渤海郡时,正好顺便……点了点头,刘辩拱手说:

“我记下了。十六天,对吗?——那么,不管太史慈义士是早回,还是晚回,我都会在十六天后再来一趟黄县!到时,将是黄县令被罢黜、太史慈义士接领县令乃至郡守一职的日子!”

太史老夫人:“……”

太史老夫人飞快地回神,摇头道:“——县令!”

“甚么?”刘辩愣了一愣。

太史老夫人道:“县令即可,郡守……郡守一职,我儿资历太浅,还不够格。”

刘辩:“……”

顿了一顿,刘辩便道:“好罢,到时,将是黄县令被罢黜、太史慈义士接领县令一职的日子!”

附近的渔夫们:“……”

太史老夫人啊太史老夫人~郡守哇!你真不考虑让子义兄接任郡守吗?话说资历浅,当任一段时日,不就资历深了?再考虑考虑呗?

可惜太史老夫人听不见众渔夫们的心声,仍旧坚持己见。

相比众渔夫们的怨念,刘辩倒觉莞尔:学我吗?——我,渤海太守,一郡之长,却堪比州牧,放眼整个冀州,好像没人比我更有实力?

太史慈,预定的黄县县令,掌握一县之职,却堪比东莱郡守,是吗?

“多谢小公子出言仗义。”太史老夫人说,“如此,就定下了?——老身现在就动笔写信,稍后就去驿站,将信寄出去!”

“十六天后,我会再次登门拜访!”刘辩朝太史老夫人鞠躬,“老夫人,保重!”

太史老夫人淡定地颔首,把门给关上。

而刘辩,则返回众人身边。

——刘辩后知觉地意识到:老夫人相当谨慎呢?聊了半天,老夫人都没请自个儿入府一叙?……也罢,当务之急,是送船工们赶紧地出海!

定了定神,刘辩低声道:“事情办妥了。诸位,你们也该行动了罢?——且去回家收拾行李罢!半个时辰后,咱们就在海港汇合?”

众渔夫们响应道:“好!俺去去就来!”

言罢,众渔夫们也抓紧时间,各自地散去。

刘辩等人则再次地赶往海港,等待渔夫们的到来。

等待期间,诸葛亮拽了一拽诸葛瑾的衣角,不高兴道:“兄长,你真要走吗?好不容易要去北海书院了,兄长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呀?就这么错过……”

诸葛亮年纪小小,却隐约地得知自家兄长真要来回一趟浮阳县到黄县之旅,就注定没法在北海书院上学了,哪怕只有短短半个月……可是,老师是郑玄先生哦?

诸葛瑾伸出手来,抚了一抚诸葛亮的脑袋,温和道:“无妨,无妨。等咱们回南皮县了,还有南皮书院供你家兄长我学习呢?——不也一样?”

这哪能一样?!

诸葛亮涨红了小脸,有心想说甚么,却是甚么也说不出来。

反而是诸葛瑾,温声道:“亮儿,答应兄长一件事,好么?”

“何事?”诸葛亮问。

诸葛瑾道:“难得一次机会,亮儿要在北海书院好好地体验啊?”

诸葛亮呆了一呆,呆呆地望着诸葛瑾。

诸葛瑾却豁达得很,继续地揉搓诸葛亮的脑袋。

半个时辰后,众渔夫们如约而来,且每个渔夫们都大包拎小包,甚是准备充足。

刘辩好奇地瞄了一瞄众渔夫们的大小和小包,试探道:“这些是……?”

老全,中年渔夫,爽朗大笑,笑道:“也没啥儿,全是干粮!俺们直接航行,不靠岸,争取早点抵达那啥,浮阳县?”

与此同时,诸葛瑾也迈前一步,朝刘辩等人拱手,作道别状儿,慎重道:“辩公子,我去了,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

说罢,诸葛瑾主动找上老全,大方道:“能让我与你同行吗?”

“当然能!”老全摆了摆手,想也不想地应下。

然后,刘辩等人注视众渔夫们把大包和小包放进自家的船舱。

刘辩欣喜地留意到:渔夫们的渔船……并不简陋。

相反地,渔船厚实,颇有规模,每艘船里都安置一座大大的船舱,能供两、三人歇脚还不挤得慌的那种,更别提足够把干粮全放进船舱,保证食物的充足?

刘辩想:至少十天之内,渔夫们不会烦恼食物的短缺。

就是不晓得干粮是否可口?

思及此处,刘辩囧了,觉得自己想多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