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 夫郎是隐藏母老虎 - 鸿樱桃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3章

四时,散学的钟声响起,贺渊神态悠然,并不着急离开,等五个小娃把东西收拾妥当,才带着他们缓缓下山。

一路上,小娃们如同欢快的小鸟,笑语不断,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贺渊微微笑着偶尔轻声叮嘱几句。

到家后,屋里教学用具都已准备齐全。大家各自找位置坐下,贺渊轻拍双手让孩子们安静下来,随后便开始补习课业。

他先是回顾白日所学的重点内容,接着讲到疑难之处,今天讲的是算学。

补习的时候,屋里安静而专注,只听见翻书的声音,还有不时响起的提问和讨论的声音。

贺渊背着手站着,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离下课还有半炷香的时间。”

说完,拿出桌前写满字的纸张,说道:“这是算学的基础,各位认真抄写一份,明日我详细讲解关键之处。”

余子慕听了,忍不住抬头看去,只见纸上写着“九九乘法表”,下面是“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之类的算式。他皱了皱眉,一脸疑惑,小声嘟囔着:“啥是三三得九?”

贺渊看到,嘴角上扬,露出温和的笑容,随手拿起桌上的花生,耐心解释道:“三堆花生,每堆三颗,总共就是九颗,这不就是三三得九。”

余子慕眼睛微微睁大,还没反应过来,贺渊就已经提起布袋子,在其间踱步,往每人桌上都抓了两把花生。

孩子们也很机灵,开始摆弄花生,一颗颗地数着,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一群小娃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徐多多伸出小手,一颗颗地数着,嘴里念念有词,一颗……三颗……六颗,果然是二三得六耶,

徐多多双眼放光,兴奋不已:“要是这样,那渊哥哥把所有答案写下来,我们照着背,不就成了算学小神童。

比如夫子说的鸡兔同笼,五笼子,每笼七只鸡十一只兔,渊哥哥背过答案,所以马上就能算出来。”

徐多多真诚地问道:“渊哥哥,后面的全部一起给我吧,我挨着背下来。”

贺渊脚步一顿,耐心地解释说:“乘法表是基础,需要理解其中的要点,才能举一反三,应对各种算题,如果靠死记硬背,换了题目,就会把你们难住。”

余子慕若有所思,接话道:“渊哥哥要是我学会了,是不是就能像你一样轻松解开各种难题?”

贺渊自信满满地说:“好好学,算学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众人听后,这才停下手中的动作,围坐在一起开始抄录。

没多久,半柱香的时间已到,贺渊轻拍桌案,说道:“今日就先到这里,下课吧。”

话音刚落,院外就传来敲门声,不用想,贺渊也知道,是来接人的各家小厮。因为每日补习班六时结束,冬日天黑得早,他哪能放心让人独自回去。

早就跟大家说过,结束的时候,家里一定要派人来接。

来的小娃,几乎都是家里条件不错,但又不是特别富裕的。毕竟,贫寒人家没那几文钱的闲钱,真正的富户,自然看不上他这种没名气的,家里自有名师教导。

少数像徐多多、余子慕这样的小娃,外地来的住在书院,书院的宿舍也分下、中、上三等。

贺渊去过一回,徐多多住的地方,好几个丫鬟小厮伺候着,屋子是二进院落的布局,说不定是个大户人家。

待小娃都离开后,小课室里只剩下他和打着哈欠的徐多多。

他起身迈着小脚跑到贺渊身边坐下:“渊哥哥,我们又不在书院,不用这么严格,明儿点上炭火,把屋子弄暖和点,怎么样。”

贺渊微微皱眉,心里盘算着,小娃身子骨不禁冻,要是得了风寒,那可不好,但灶炭烟大,不适合在屋里点。

灰花炭一斤200文,一斤炭只能用三四天,不行,他不能出这钱,不然就亏本了。

贺渊轻咳两声,正色道:“多多,我正有这个想法,但你也知道,我没钱啊。”

贺渊把没钱说得坦坦荡荡,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对方。

徐多多则豪爽地说:“没事,明儿我拿几斤炭来。”

贺渊眼中闪过一丝精明,说道:“怎能让你一人出这么多,不如明儿你通知一下,日后大家轮流带小半斤炭,咋样?”

徐多多歪着头想了想,虽然他家不差钱,但每月开销都有定数的,他不能多花钱,于是点了点头:“这个办法好,明日我就跟他们说一声。”

贺渊伸手摸了摸圆滚滚的小脑袋:“这么乖的小娃子,不知你爹为啥把你一人送来鹤林书院求学啊。”

徐多多年纪小,心思单纯,有问必答回应:“爹爹和院长是同窗好友,书院有名气,出了好多举人、进士。

爹爹想让我做大官,像轩大人一样的大官。”

贺渊听后,微微点头,轩大人现在是正三品吧,徐多多性格这么单纯进了官场,恐怕也要吃些苦头。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贺渊教学更加用心,他不局限于书本上的讲解,还会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休沐的时候,会带着人去乡间,并非只是游玩,其实别有深意。

他讲解劳作的辛苦,百姓生活的艰难,毕竟贺渊不认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说法。

然而,于诸位家长而言,贺渊仅仅是一介布衣,科举仕途上一点功名都没有。自家小娃天天嚷着要去,家长们想想,反正每日就花几个铜板,权当哄孩子高兴,心中根本没把这小小的民间课堂当回事。

直到书院大考来临,看到自家小娃的成绩竟然进步了好几十名,才高兴不已,觉得十几文花得值。

大考过后,书院迎来了大休沐,贺渊也关闭了小课堂。

他从衣柜里拿出钱袋子,袋子里发出啪啦哐哐的响声,里面就是他全部的积蓄了。

最近赚的钱,除了买些吃的,一文都没多花,毕竟没那个时间,不然早就跑去听曲、吃茶叶子牌了。

贺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他看中云裳坊那件藕荷色兔毛棉袄很久了,无奈死贵哒。

直到腊月下旬,才攒下了3两310文钱。

寒冬腊月,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铺里的烘笼最近卖得好,巷里有好几位妇人手里拎着烘笼取暖唠家常。

贺渊径直朝主街走去,一路上,满脑子都在想于清穿上新袄子的模样,不觉间就走到了云裳坊门口。

店内掌柜正热情地招呼客人,伙计则在为一位贵妇展示一件大红色对襟夹袄,贺渊走进店里,店里烧着炭火,暖意浓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