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第二家分店 - 穿到民国做裁缝 - 西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77章第二家分店

约莫是不大习惯新环境,第二天清晨,还不到八点,纪轻舟便已早早醒来。

起床洗漱以后,先叫了份早餐到房间,接着披上外套,端着餐盘到露台上,坐在那藤编小摇椅上,望着薄雾弥漫的湖光山色,悠闲地享用了一顿早餐。

饭后,纪轻舟不紧不慢地更换了衣服,看了眼时间,见已差不多九点,就叫上早已准备完毕的阿佑,去了隔壁房间敲门。

“诶呀,昨天不该喝那么多的,一觉醒来头还是晕。”

骆明煊一边套着袜子,一边打开了房门,嘴里还在不停地咋舌感叹着。

“你们进来等会儿吧,待我洗个脸,马上就好。”

“现在知道后悔了,昨晚我说你,你还跟我贫嘴呢……”

纪轻舟轻嘲着走进屋子,原打算坐到沙发椅上等他,结果环视一圈,发现压根无处可坐。

不论床上还是长椅上,都堆放着骆明煊换下来的脏衣物,手提箱胡乱地摊在地上,鞋子东一只西一只的,臭袜子也是随地乱扔,很是不堪入目。

纪轻舟蹙了蹙眉,他工作繁忙时也会乱扔东西,但如这般只住了一晚,就凌乱至如此地步的,还是令他眼界大开。

“这也太乱了,你在家也这样?”他实在找不到地方下脚,就倚在了橱柜旁问道,“这两只臭袜子,你就不能顺手洗了?”

“家里有佣人,带回去洗即可。”

骆明煊用毛巾抹着脸出来,对上纪轻舟嫌弃又诧异的眼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主要是也没洗过,不会啊。”

纪轻舟不禁挑眉,他看骆明煊懂得挺多,还以为是个自立自主的新青年,哪晓得还真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少爷。

都搬家独居一年了,连袜子都没自己洗过。

“你都这么大人了,不会洗还不会学吗?难不成每次出差都要带一大堆脏衣服回去给佣人洗?”

骆明煊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听闻他这一说,却罕见地有些脸红起来,厚脸皮地笑道:“那不然你教我,怎么洗。”

纪轻舟一时有些无言以对。

他想同是苏州巨室出身的大少爷,解予安到底是留过几年学又参过军的,这方面可比骆明煊好太多了,虽不会做饭,起码独自居住时家务是收拾得井井有条的。

见他这副表情,骆明煊就转头让阿佑教他如何洗袜子,非要在这会儿学会这项技能,一雪前耻不可。

纪轻舟对此既无奈又好笑,看热闹般地看着他捡起袜子进盥洗室,用肥皂搓洗一番后,拧干晾晒到了阳台上。

结束此事,骆明煊又恢复了得意洋洋的神情,朝着纪轻舟扬眉笑道:“这种小事,很简单嘛。诶,你的可洗了?反正洗一个人的也是洗,洗两个人的也是洗,以后我们出来,你的衣服我帮你洗!”

“好意心领,但大可不必,我十年前就独立了。”纪轻舟扯了扯唇角笑道,随即走向门口道:“赶紧吧,该出发办正事了。”

“马上,等我戴个帽子!”

·

新建成的商品陈列馆位于紫迎路和延龄路的交界口处,也就是泗水路的西段,距离新新旅馆大概三公里路。

程馆长担心他们不熟悉道路,专门派了车来接。

上车前,骆明煊快速吃了个早饭,颠簸车程三十分钟,总算是赶在约定的时间,到了商业场,和程馆长碰上了面。

之前,纪轻舟就听骆明煊介绍过,这商品陈列馆建得相当壮观,今日亲身来此地一瞧,还真是规模宏大,尤其是与周围低矮灰旧的老建筑对比起来,就更为鲜明突出了。

它整体是由三排两层的楼房相连组成,外加一栋三层的办公楼,所有楼房皆为白墙黛瓦的中西融合式建筑。

白色的楼房围绕成一个类似于“凹”字的形状,房与房之间皆贯通着长长的门廊。

根据程馆长介绍,这商品陈列馆正式开业还是今年九月份的事情。

不到两月,此地俨然有现代商业广场之繁茂,光是看路旁停留的那一排黄包车,便知此地定然人流众多。

“这一栋就是我们商业场的主楼,一二层是土特产陈列馆,三层是我们的办公区。”

程霖春抬手示意那栋房顶上挂着大时钟的建筑介绍,态度温和地朝纪轻舟提议:

“骆先生上回都已参观过了。你是第一次过来,在去看商铺之前,可愿随我先四处逛逛,看看此地特产,了解一下我们这的经营情况?”

纪轻舟望着主楼入口处所悬挂的“振兴国货,推广销场”的口号,饶有兴致地点点头:“那当然最好不过了。”

程霖春似乎也很享受带客人参观自己所管理的商业场。

一边领着他们穿梭在熙攘客流之间,一边嗓音柔和地介绍推荐着本地特产,偶尔回答几个他们的疑问。

骆明煊刚掏钱给自己和纪轻舟一人买了把折扇,扇着风,抬头望见对面二楼长廊上人头攒动,轻吸了口气道:

“程馆长,我看这楼上的客流似乎比楼下还多啊,二楼店铺的生意可是要好些?”

“的确,商店开在二楼,于民众而言是一件新鲜事,去二楼闲逛之人确实要比一楼更多,但生意嘛,也相差无几。”程霖春如实回应道。

“那馆长您推荐给我们的铺子是在一楼还是二楼?”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在一楼大致地转悠了一圈,几人又上了二楼。

沿着长廊行走着,纪轻舟一路过去也没看见一家空着的商铺。

每间店铺内都安排着密集的商品,一家家商店招牌悬在门口,一眼望去,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完全是个百货市场。

“这商业场内,现在有多少商家?”纪轻舟询问道。

“不算上主楼的特产陈列馆,共一百零二家。”程馆长示意了下一旁的铺子道:“每店大多是一间屋子,宽一丈三尺,进深一丈六尺,统一这般大小。”

他们谈论时,恰好路过一家竹编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