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兵王伍荥 - 宋末之席卷天下 - 酒司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62章兵王伍荥

半夜里,这顿迟来的接风宴一直吃到了晨曦初起,虽然疲惫却又显得精神奕奕的赵时赏回到客房洗漱之后已然没了半点睡意。

今天是景炎元年的最后一日,也是逐虏军大比的日子!

军中大比按照军中条例,以后每年的年中六月末举行一次,年底最后一日举行一次,这次赵时赏可以说是来的巧了。

不过这次大比远远没有上一次那么繁琐,上一次是全军三卫大比,是所有的战卒集合到一起,先从体能开始,一步步筛选出最后的兵王!

但是自从逐虏军扩军成三营九卫之后,规制就做出了改变,三营的每一个卫都先进行卫内小比,每个卫通过小比,最终会有十位战兵脱颖而出,代表自己所在的卫去参加营每营的营比,最终每个营将会筛选出五人,接受军中大比!

说是军中大比,但实际上规模却是最小的……

而且女营、骑营和尖刀营不参加军中大比,按照邓云的话来说,女营、骑营和尖刀营都是非常规营卫,自然没有参比的必要,所以这大比说白了就是三营内部的一次较量!

较量的过程让满身期待的赵时赏兴趣缺缺,十五个精挑细选而出的战卒在偌大的演武台上混战,战到最后的就是兵王!

其余十四人就是一等兵!

相对于较量,赵时赏更好奇的是逐虏军特殊的军制,这队、翼、卫、营、军其实没什么,无非就是相对于大宋军制要简单一些,不过也是换汤不换药,仅仅换了个名称罢了。

赵时赏好奇的是逐虏军的武官升迁制度!

大宋禁军升迁说简单点其实也就三个途径,一是朝中有人提携,这和朝中有人好做官是一个道理,有人提携和没人提携完全是天壤之别!

二是勋门之后,这类武官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一生下来没准身上就挂了军职,而且还不低,这类多说无益。

第三种自然便是靠军功,靠自己的本事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厮杀,用自己的命去搏,用满身的伤来换,最后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爬到这辈子的顶点没准都没前两类人高……

听起来有些憋屈,更有些悲哀,只是这就是现实,血淋淋,几百上千年流传下来的现实……

逐虏军创建的时候也是一样,与邓云越是亲近的就拥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比如曹登和周麻。

这两人都是邓云在禁军时候一个都的老弟兄,邓云拉起这么一票人马重用二人合情合理,至于费宁和范平也是一样,他们虽然不是邓云一个都的,却也是最早追随邓云的禁军老弟兄,被重用也能让人心服口服。

至于那些翼指挥几乎都是禁军出身,他们都是打过仗流过血,百战余生的老兵,成为逐虏军新立之时的骨干武官,同样不会有谁会有异议。

等到逐虏军走上正轨,武官选拔制度也就应势而生!

没有大战恶战,就不会有军功,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可逐虏军要扩军就会诞生出数以百计的中下层武官,那么如何挑选?

各卫比试,比试中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受到的军法处置最少,这些都会纳入评分,然后按照分值来决定武职的高低!

这种分值评比来自于当初的亲卫营,也可以说是现在的尖刀营!

而营比最终产生的五名获胜者将会成为营将的亲兵统领,或者卫副指挥!

每半年的军中大比,最后的兵王未必会有合适的军职担任,但会被授予正卫衔,一旦有出空缺,立即便可以顺位替补!

可以说,这种比试晋升制度有其合理之处也有其缺陷,但毫无疑问,这是当前逐虏军最为公平的武职升迁方式。

也是给最底层的战卒一次最为直接、最快脱颖而出的机会!

所以没人会不拼命!但是拼命不代表下手就可以毫无顾忌!

整个逐虏军最讲究的就是袍泽兄弟情,你在演武场上能下狠手,能为了最后的胜利对自己的弟兄无所不用其极,那么下场可想而知!

所以现在赵时赏看到的演武场上混战虽然激烈,也不时会有战卒被击打下台,但是基本不会出现重伤致残,甚至是杀伤人命的事出现,大多都是些微轻伤,爬起来拍拍屁股就能黯然回到各卫当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