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朝议(13) - 宋末之席卷天下 - 酒司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24章朝议(13)

滴水不漏!

这是张世杰此刻的所有观感,邓云几乎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给算了进去,自身似乎稳如泰山!

与这样的枭雄级人物作对甚至结下死仇,无疑是不明智的,就如同现在的杨镇,张世杰甚至已经能够预见杨镇最后的下场!

“如今张某对于邓将军所言的私心已然没有任何质疑,甚至张某觉得邓将军的公心更是远在私心之上!”

邓云笑了笑,没有接话。

“邓将军斥巨资征召十万禁军,却愿意分出六成于殿前司,这若不是公心,天下人皆无公心矣!”张世杰沉叹道:“张某听闻邓将军为了筹措军资,不惜胁迫数州富绅认购战争债券,且定下利率,约定兑现日期,或许那些个被迫认购债券的富绅没有指望过能拿回银子,但是想来邓将军为了自己的声誉,不至于会赖账……”

邓云不太明白张世杰这话的意思,难不成这家伙是想要替那些富绅说话,用言语来挤兑自己不要赖账?

那邓云只能说张世杰想的太多了。

“发行战争债券乃是事急从权之举,在没有赋税支撑的时候,军队要发饷,要购粮,要整饬军备,要发展军工,这些都离不开海量的银子,邓某可不会点石成金,那么只能另辟蹊径!

至于赖账……邓某麾下逐虏军乃是大宋的军队,邓某以逐虏军的实力和信誉作为保障来发行债券,实际上是借用朝廷的信誉,同时也在建立属于朝廷的信用!

当然逐虏军若是败亡,这信誉也好,债券也罢都已无关紧要,毕竟认购了债券的富绅本身也需要赌,他们自己或许不想赌,但邓某逼迫他们赌一次罢了。

赌输了,钱财付于流水,赌赢了,连本带利,不少分毫,而且还能赢得邓某的友谊和大义的名声,何乐不为?

说长远一些,大宋若是最终赢得了胜利,那么连本带利还了他们债券的银子,等到下一次朝廷还需要用银子,继续发行债券,他们还会需要逼迫?或许只会觉得债券发行的数量太少了吧。”

群臣这个时候才算彻底明白为何邓云一定要在三司安插自己的人手。

说白了就是现在邓云欠了一屁股的债,指望邓云还银子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根本还不起,于是为了保住逐虏军的信誉,也为了以后没钱的时候继续借,他就只能还!

怎么还?只能靠赋税!

但是你能用这个来指责邓云损公肥私吗?

不能!

因为邓云刚才说了,他征召的十万禁军会拨给殿前司六万,六万大军,就算安家费一个只要十两,那也是六十万两!

如果这一百万两银子都是债券,那么等于是殿前司无惊无险的占了大头,恶人还给邓云做了。

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三司使的位子也就没那么复杂了。

果不其然,在朝中简单的商讨之后,三司中的盐铁司正使的位置给了王延垣,副使是原御史符政,度支司正使是原礼部郎中云谆,副使自然便是李悟……

三位大佬拟定,群臣没有异议,太后自然也不会有异议,至于小皇帝,或许是朝议时间太长,此刻已然睡着了……

“邓将军……”张世杰开口道:“先前张某说过有个请求……”

“参政大人客气了,有什么话直言便是。”

“逐虏军之强,如今已是有目共睹,说句自轻的话,殿前司的禁军与逐虏军相比,战力相去甚远,在张某看来,逐虏军的火器、长枪大阵皆为杀敌之利器,因此,张某想让邓将军转让些许火枪、轰天雷还有长枪大阵的攻防之法,若有唐突,还望邓将军见谅……”

邓云呵呵笑道:“都是大宋的军队,也都是为了扶保大宋的国祚不被异族侵吞,本将无论如何也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

只不过参政大人看到的只是表象,本将曾经和参政说过,逐虏军之强,强在军纪,而军纪靠的乃是逐虏军独特的练兵之法,也正是因为军中日复一日,不管霜刀雪剑的锤炼,才诞生出一支无畏的军队!

比如长枪大阵在面对敌骑高速冲阵的时候,阵前的战兵为什么能克服心中的恐惧,端平手里的长枪,哪怕明知道自己会被撞飞也坚决不挪动脚下的步子!

这就是军纪,军纪不强,战兵的意志不够坚定,那么长枪大阵必然被一冲即跨,失去了大阵防御的阵中火枪兵,在近距离和蒙骑厮杀,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全军覆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