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朝议(2) - 宋末之席卷天下 - 酒司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13章朝议(2)

封官赐爵之事至此也该告一段落,但是邓云知道这次朝议绝对不可能仅仅只是为他而开,或许这些只是前奏,一轮新的政治博弈此刻才刚刚开始。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值得意外的,汉人的朝廷向来如此,面对亡国之危的时候,不少大臣都还在想着争权夺利,全然不顾国祚如果亡了,他们争的权谋的利有什么意义。

而今城外敌军三日大败,伤亡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如此一来紧张感顿去,危机感也就消失的差不多了。

如此一来,新朝有些事情自然而然便会被提上日程。

“大宋军制,以禁军镇天下。”陆秀夫缓缓说道:“其余如厢军、乡兵以及番兵皆为禁军之附庸,厢军、乡兵各将军哪怕官衔与禁军同品,然差遣军职也远低于禁军诸将,如今禁军实力虽远不如国朝鼎盛之时,然名号尚在,微臣以为,朝廷当广开兵路,征召天下各路豪强义士入军,整顿兵伍,以图后计!”

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说的冠冕堂皇还有些隐晦,但是邓云又岂能听不懂其中的含义。

三万禁军出城全军覆没,固然是禁军无能,但朝中乃至军中似乎都认定这是邓云想要削弱禁军,从而独揽大宋军权的举动。

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大宋要增兵就必然触及邓云的利益,换作大宋强盛之时不会有人去在意一个兵头的想法,但是现在不一样,邓云的逐虏军已然关系到了大宋的存亡,谁敢无视邓云这位逐虏军的主将!

因此,这可以算作是一种试探,试探邓云的底线乃至其人对于大宋的忠诚!

如果邓云无所谓,那么三万禁军战死或许与邓云并没有直接的牵扯,如此朝中流传的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可邓云反对呢?那就说明他不愿意看到禁军壮大,因为禁军壮大就算不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可至少能做到不会让邓云一手遮天,除非邓云公然竖起叛旗,也坐实了他坑杀禁军的事实!

选择权在邓云的手里!

另外禁军要增兵就不会是小数目,按照入广州城时候的兵力算,差不多要增兵五万之巨!

但是征兵需要安家银,还要发军饷,这些都需要银子,可现在朝廷穷啊,哪来的那么多银子去征兵入伍。

朝廷穷,可邓云不穷,至少朝堂诸臣认为邓云不穷,因为这家伙在武夷山时候就劫掠数州不说,南下广州的路上还抢了梅州、循州等州县,还以逐虏军的名义发行什么战争债券,捞的银子多的不说,两百万估计还是有的!

两百万两银子留下一半作为平时开支,拿一百万来征兵能征多少?

按照一年的军饷计算,一个新兵十两的安家银,一年也算十两的军饷,那么一个兵就是二十两,一百万两足够征兵五万!

可问题是邓云凭什么拿银子给禁军征兵,要征兵他难道自己不会征,毕竟逐虏军的力量也很单薄。

这里面考量的是邓云的公私之心。

如果邓云不反对禁军扩军,那么接下来陆秀夫等人就会私下里找邓云借银子……

是借!既然是借自然就要还,朝廷穷成这样拿什么去还?

自然是赋税!

可如今朝廷能收到赋税的地方只有广南两路,而如今广州之围还没有彻底被解决,广南路上的州府不少还在举棋不定,朝廷收税这些州府的官员十之七八都会阳奉阴违,想要稳稳当当的收取赋税谈何容易。

于是又绕回到邓云的身上,为了让各路州府的官员坚定大宋必将赢得这场战争,让他们看到大宋中兴的希望,这些官员才不会惶惶不可终日,心甘情愿的缴纳赋税以图保官!

而战败元军……现在宋廷只能依靠邓云。

或许朝中很多官员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曾经被他们当做是擎天巨柱的张世杰,此刻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而军界冉冉升起的新星邓云俨然已经成为所有人的依靠。

话说回征兵上面,禁军想要征兵还要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兵源……

邓云提兵入广州,是做好长期恶战的准备的,因此他将九城的广州百姓尽数迁移出城,留下的精壮和工匠如今九成九都在邓云所开设的各个工坊里面做工,要是征召这些精壮入伍,那么邓云的作坊必然会受到极其巨大的影响!

逐虏军的火器强悍有目共睹,但火器再强也得靠工人日以继夜的去打造,要征召工人,火器打造的进度必然会受到影响,邓云会愿意?

基本不太可能会愿意,那么禁军要征兵就只能出城,去那些还没有被元军肆虐的地方找兵源,可问题来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