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朝议(6)
关键之权一在兵二在银!
兵权无需多言,邓云现在在朝堂上的地位就是因为他掌逐虏军军权,逐虏军上上下下的将领乃至寻常的战卒对邓云忠心耿耿,完全可以说是其私兵!
所以陆秀夫才会宁愿付出巨大代价也要将逐虏军拉入禁军体系,因为如此一来,他这个管天下禁军的枢密使就有机会对逐虏军内部示之以恩,从而达到分化拉拢的目的。
至于银,银粮不但是军队的命脉,同样也是朝廷立足天下的根本!
贫贱夫妻百事哀,军队如此,国家同样如此!
邓云洗劫池州,勒索数州,威逼豪绅富户买债券,这一切种种为的就是银子,没银子如何养军,如何抚恤,如何发展军工!
只是邓云靠的是抢,而朝廷要文明的多,人家靠的是赋税!
宋朝之所以富庶,就是靠完善的赋税系统,不像明朝赋税几乎靠的就是人头税和土地税,至于商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大宋不一样,大宋赋税的重头是盐铁税,为此三司当中专门有一个司是盐铁司,当然盐铁司不光是收盐矿和铁矿的税,而是但凡矿税都收!
其次就是商税,大宋的商税多达近两千种!
什么茶、布、马牛、香料、器皿等等但凡与商挂钩皆征商税!
而商税的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少者十税其一,多则五税一,而大明呢?三十税一……
任何时代都有偷税漏税,大宋也不会例外,不过在大宋偷税,家产抄没三分之一,情节严重的抄家都不是没可能。
所以邓云别的可以不争,这赋税之权无论如何都要攥在手里!
这是命脉,捏住大宋朝廷咽喉的命脉,掌握了这条命脉,不但逐虏军以后都不会再为银子犯愁,朝堂之上,他的话语权比起现在以军队威慑还要大上数倍!
现在陆秀夫已然提议,东西二府现有的无需变动,但东府需要增加执政,这是大宋的内阁,一切政务运转的基础。
只是可惜包括陆秀夫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陈宜中此时已然被邓云派去的人逼杀,而陈宜中是以占城借兵回援大宋的借口离开广州的,那么这首相的位置还无人能动!
其次就是六部,礼部尚书江山载在位,其余各部主官尽皆缺员,于是朝堂就像开起了茶话会……
而这个时候邓云不发一言,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
半个时辰后,茶话会有了结果,江万载入政事堂,成为为列陈文龙之后的东府执政之一,并兼领礼部尚书。
户部侍郎左盛枫瑾入政事堂,领户部尚书。
工部侍郎左侯善稚入政事堂,领工部尚书。
刑部右侍郎薛敬文晋升刑部尚书。
兵部郎中文子隐领兵部尚书。
吏部右侍郎韦烽凌晋升吏部尚书。
关戚为御史台御史大夫,陶旭笙为谏院左谏议大夫……
至此朝廷高层领导班子算是完成了一次浴火重生般的蜕变,大换血之余更显效率惊人!
当然事情本身也比较简单,尚书位置出缺,那么让侍郎顶上去本身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六部官员,诸如侍郎、郎中、主事等官员出缺,由各部自行选定人选,交由吏部初议,再转交政事堂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