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悲剧小道姑
小道姑眼眶里面的泪止不住的往下掉落……
这一次逐虏军出城厮杀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战果,但是并不代表自身的伤亡轻到可以忽略不计。
此战,逐虏军两营阵亡战卒一百八十九人,七百余战兵负伤!
伤亡比例七分之一!
而且这受伤的五百多战兵中还有近百是重伤,就算能挺过去,也再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他们不能再上战场,就不会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无疑是不幸。
然而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邓云颁布的伤兵条例,他们将会由逐虏军供养终身,只要第三条腿没被打废,那么娶妻生子也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男人长的丑不丑是不是残废没多大关系,只要他们有养活婆娘孩子的能力,那么大把的女子愿意嫁给他们,为这些重伤退役的老兵传宗接代!
但是死了……
如果有父母妻儿还能获取一笔不菲的抚恤,足够妻儿安安稳稳的活下去,而且在逐虏军的军工厂、冶炼场以及各个作坊做工还能受到优待,可以说完全能做到衣食无忧。
但是没有父母妻儿呢?
那么唯一的荣耀只存在于逐虏军烈士名录,在以后或许还会竖起高高的纪念碑上接受后世之人的祭奠与缅怀……
小道姑身前的是一个二营的小兵,只有十九岁,江南西路人,西路兵乱之时和爹娘一起逃难去了婺州,最后爹娘却被活生生的饿死在了路上……
邓云劫掠池州回转武夷山的路上救了他,却没想到死在了东城之战……
小兵是被汉军营的火炮击杀,不过当时并没有死,只是重达五斤的铁弹砸在藤盾上面,尽管将藤盾砸的粉碎,却也抵消了很大一部分力量,随后铁弹砸中了小兵的左肩,当场将其砸晕了过去。
这次东城野战,逐虏军的死伤很少是在接触战和铁骑冲阵时候造成的,这也正体现出了大阵防御力的强悍!
敌军步卒冲阵首先要面对的是火枪的攒射,冲过火枪的火幕杀到阵前便要面对如林的长枪,而长到过份的长枪直接将敌军步卒的攻击尽数隔绝在外,让进入射击范围内的敌兵成为活生生的标靶。
至于骑兵则是靠巨大的冲击力形成的惯性,这个时候考验的不但是长枪大阵的连贯和坚固,更考验长枪兵的心理素质!
只要能扛得住第一波冲杀,就好像在东城野战的时候那样,第一波冲击固然对前排长枪兵造成了杀伤,但只要能顶住战马冲锋的惯性,那么后面跟进的骑兵冲刺就必然会受阻,而最先冲击的骑兵反而会成为大阵最前面的屏障!
这就是步兵方阵对抗骑兵穿刺最常用的战法,只要骑兵穿刺失败,那么瞬间就会丧失掉最大的机动优势,在逐虏军的火枪面前,最终只能成为靶子!
第一波的骑兵冲阵有机会冲破步阵,然后切割步卒进而砍杀,但是没冲破,其实靠战马的惯性力量想要对长枪兵造成杀戮是不可能的,被冲击到的长枪兵受伤是必然,但是致命很难!
可长枪大阵也不是无敌到了毫无缺陷的地步,要对长枪大阵形成压制进而大规模杀伤的最好办法是远程攻击!
比如用火炮、石砲、床弩等等大型远程杀伤武器,这样不管是弩枪还是巨石以及铁弹一旦命中长枪阵,巨大的机械力量根本非人所能抵抗,从而死伤成群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这个小兵就是死在了火炮的铁弹之下,五斤的铁弹砸塌了他的肩膀,进而将他的五脏六腑震伤形成大出血,虽然没有当场阵亡,可被救回阵中临时包扎,最后回城送到救护营的时候,连一炷香都时间都没撑过去便一命呜呼了。
小道姑伤心,是因为他心里面有愧疚,所以她心里面有一股执念,想要亲手救回一个重伤垂死的兵,以此来挽回当初在武夷山中没能救回那个重伤兵的遗憾。
只是可惜,不要说是重伤兵,就算是轻伤兵对于小道姑这种没有多少护理救治经验的菜鸟都不可能处理的得心应手。
护理营内的女兵不管怎么说都是接受过虽然简陋但很系统的救护教育,他们很多一开始没见过血,但是山中的猪羊甚至鸡鸭几乎都交给她们去宰杀,早已经习惯了血腥之气!
小道姑呢?人家确实不晕血,但是闻长了血腥味还是会头晕呕吐,症状和个孕妇没什么两样……
重伤垂死的小兵被送到救护营的时候,经验稍微丰富一点点的救护兵都知道肯定没救了,为了不耽误别的伤员,便将这个必死之兵给了小道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