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 农家子的科举日常 - 槿夕之上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8章

“县衙年满十二岁以上的学员安排进官差队伍,有能力的顶上衙门职务。”

因为陆清行的一句话,未成长起来的小少年们被提溜出来学习。

由家将们亲自带着适应官差的职责,下足狠劲操练,争取在最后的三个多月里教导得能独挡一面。

否则等他们抽身离开,只怕县衙各处会乱成一团。

县令的事务连交接都省了,因为陆清行大半时间都花在研究和改造上,衙门的事务很多时候都是卓文代管。

而其他人就没那么容易,比如卓武,他最不喜欢费脑子,偏偏无人胜任这个官职,只能由他挂名顶上。

要不是有卓文帮着,头发都要薅秃。

陆盼一脸懵逼,主薄全是跟文书和账册打交道,看得眼晕还搞不明白。

逃过了科举,却栽在这里,欲哭无泪。

罗发贵和秦则倒不用担心,适应能力强。

负责商行的玉树:翘着二郎腿悠哉悠哉,啊又是招人羡慕嫉妒恨的一天。

盐田计划本就万事俱备,因此建起来很快,有皇帝允许陆清行也不藏着掖着,大张旗鼓展开。

细盐产出,交给商队远送京城。朝庭盖章审批,薄利多销,慢慢进入千家万户。

新远县的头衔慢慢多了起来,盐海之城,果蔬之乡,富庶之地,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天下。

时间很快来到年底,陆清行等人收拾妥当,准备归家。

乡民们得知后送上万民伞,夹道相送。

带领全县过上好日子的陆大人要入京当大官了,欢喜的同时又有不舍。

好在接管县令之位的也是陆大人带过来的人,值得信任。

县衙大门前,两方对立,气氛严谨。

陆清行扯起嘴角说道:“各位珍重,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惆怅,一起同行的伙伴终究要各奔前程。

陆盼眼眶通红,梗着脖子说道:“我觉得很快,凭之前打下的基础,县衙的功绩肯定会源源不断上涨,到时升官入京不就能见了吗?”

想得倒得美,陆清行失笑:“那就好好努力,争取早日实现目标。”

他想了想又道:“对了!陆盼,你若是回乡记得替我探望一下家人。”

等去到京城再想回家更为艰难,天高路远,有心无力。

陆盼拍着胸膛保证:“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卓文也温和应道:“放心,陆家那边我们一有空闲就回去看望。”

现在刚接手县衙离不开人,还有制盐的事重中之重,不然可跟着同行一段路程。

“多谢!”陆清行拱手感激不尽。

卓文:“不必客气,陆家也是我的第二个家。”

“大人,你的家人就是卓武的家人。”他郑重其事的点头承诺。

伊萧和安瑞景正在跟小伙伴们告别,约定好最少两月一封信,友谊长存。

“老杨,你真的决定不跟我们回去?”张成盯着认识多年舍生忘死的兄弟。

老杨无奈摊手:“收了徒弟总得负责,如今他们才刚刚入门,还未学到皮毛。反正回将军府也无事,便多留几年教教吧,到时再跟罗护卫和秦小子一起回京。”

两徒儿才十岁,父母皆是本土人,接走不太现实,那就只能是夫妻二人留下。

“行吧,就是咱俩形影不离,情义深厚,突然要分开,不习惯而已。”张成有感而发。

相处的时间甚至比夫妻要久,肝胆相照的战友之情。

老杨一记扫堂腿招呼:“去你的,早看你烦了,赶紧走。”

回京享福去吧,辛苦半辈子该养老了。

伊乐靠在车箱内,看着熟睡的小婉宁。

没办法,谁让陆清行一坐马车就晕,看娃的重任只好落在她身上。

寒暄过后,众人上马,在乡民热情洋溢的欢送下走过主道。

出行日子选得不错,天色放晴,微风徐徐,先前连续几天阴雨绵绵。

然而好心情并没维持多久,刚进入下一个县城区域,队伍明显暴躁起来。

张成由衷感叹:“还是新远县的路段好走,看看现在,马稍微骑快些,泥水溅一身。”

坑坑洼洼,淤泥路滑,难走得很,真是由奢入俭难。

陆清行安抚道:“快了,皇上已经下旨全国境内找原料,由州到府县一点点向外铺开。相信再过了三五年,各地都能走上平稳坚固的路。”

“那敢情好。”张成一脸欣慰。

满心期待着大宇国越来越富强,百姓日子过得更好。

紧赶慢赶总算在年二十九到达家乡,见到熟悉的环境,陆清行不禁有些近乡情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