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这小子?难道怂了?
恋上你看书网,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
东汉是郡国并行制的帝国,在大汉帝国里有很多大小不等,级别高低的封侯国,被统一称作“国”。
诸侯国又分成五等——公、侯、伯、子、男!
仔细的算下来,大大小小有数百个,最小的属国也就三、五十户人家。
济南国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公”国,如今是“侯”国。
汉文帝十六年,以故齐国济南郡改置成济川国,封诈惠帝子刘太为济川王,汉景帝时,济南国做为参加叛乱的七国之一,平乱过后改回了郡。东汉建武十五年复为国…
只不过,不再从“公”国降为了“侯”国。
如今的济南国国君刘泰世袭侯爵,济南相则必须由朝廷直接委派,协助济南国主统管地方事务,总管地方治安,工作直接向皇帝负责。
至于…
济南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按照史书上…曹操在自序中的记载——“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究竟有多么的“狼藉”?
济南国在当时有个贴切的别称——“千祠国”。
一艘乌篷船沿着水路而下,去势如飞,荡开翻涌的波涛…起伏在一望无垠的江面上,曹操独自一人坐在船头,望着两岸遥远缥缈的青山…不由得轻声感慨,“这么好的地方,怎么会背负这么恶劣的名字呢?”
说起来…
曹操似乎做官“上瘾”,无论曹嵩如何反对,都拦不住他赴济南的决心。
当然…
经过平定黄巾叛乱的洗礼,使他多了几分持重和大气。
加上顿丘三年工作经验累积,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治理好混乱了七十年的济南国。
说起来,东汉属于黄河经济带,黄河水滔滔向东,给两岸带来生机,同时也带来挑战和灾难。沿线城市因为水带来繁华,也因为水患充满危险。
黄河上,曹操坐在船头,路过顿丘地界…
路过顿丘县时,他想起了那次堵黄河决口的经历。
还有民众敲锣打鼓,船队运粮到洛阳的情景似在昨日。
如今顿丘已遭黄巾军涂炭,不知道全县百姓过得怎样了。
“唉…”
想到这里,曹操就无奈的发出一声叹息。
老百姓说“有子不谓穷”,可这话对曹操而言,简直是反话…曹家有子简直会更穷。
可治理好一个地方,没有钱…寸步难行!
曹操想起曹嵩说“别想半路跑回来借钱”…
当即,无可奈何地摇头苦笑。
从太学毕业到今十多年过去,他身上的“学院派”味道似乎因为柳羽的出现,而转向了另一个极端…
不会有人像三弟柳羽那般…纵容他不懂官场规则,不会熘须拍马、谋利生财…
“纵容”他有错误的事情,不论对方是谁,就立刻纠正,有不好的风气就应该肃清。
曹操也知道,他这样的性子,仕途不可能一帆风顺。
若论官场经验,可能…曹家是一代不如一代,曹嵩没有曹腾高瞻远瞩,曹操也没有曹嵩圆滑澹定。
但…曹操有自信的是,三弟指点给他一条全新的路,不必阿谀奉承,不必同流合污,就能够做帝之辅弼、国之栋梁的道路!
前面就要到港口了,族弟夏侯惇、夏侯渊会在那边接他。
曹操从怀中再度取出柳羽的书信,缓缓展开,又一次品读上面的文字。
——“愚弟是支持大哥赴任济南相的,蛾贼叛乱虽平息,但平的是冀州与南阳,兖州、青州一代的黄巾均蛰伏此,伺机而动,这是大汉巨大的隐患,若大哥能闯出一番声名,能切实为百姓做主,或许…这个隐患将能效彷黑山军一般,成为大汉的助力!”
这是信笺的前半部分,正是这一番话让曹操坚定要赴济南国任国相。
济南国就在青州…而按照三弟的意思,大量中原的黄巾军都蛰伏在青、兖二州,这是大汉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安装最新版。】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按照历史的推演,讨董联盟之后,曹操入驻兖州,被民选为兖州牧…他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这些来自青州的黄巾军。
而青州黄巾军中又有大量的来自济南国…
当然…
历史上的曹操是把他们打服了,可这种打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悦诚服。
曹操继续看柳羽的这封书信。
“济南国别称千祠国,其症结唯独一个字——祠。数千祠中,越有两成为活人祠…”
诚如柳羽写在信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