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协议背后
张主任并没有把那几页纸的流程单,交给朱子顺,而是问了一句:“你们公司和电视台‘春晚冠名协议’你看过吗?”
“没有,我只知道曹主任,就是我们董事长,在绿山期间已经签署过了。”朱子顺反问道“有问题吗?”
“协议的大原则都是我们局长,台长和老领导曹主任敲定的,我们执行就是了。”张主任话风一转说“只是‘乐源’先期只给我们打了二万元预付款,也就是个零头。”
“待会儿我带你去演播厅看看,舞美,灯光,道具重新布局,墙面,地面装修不说,邀请的嘉宾明星,大腕现在可都是天价,台里也是捉襟见肘,快揭不开锅了。”
这份协议是如何签署的,朱子顺当然不知情,池嫂也没有过多谈及;但听张主任话里的意思,很可能是绿山文化局,电视台领导看在曹主任老上级情分上定下来的。
一台大型“春晚”,“乐源”只预付了两万元钱,便拿下了“冠名权”,要么这说明绿山电视台招商毫无吸引力,要么就是曹主任面子大,能量仍有余威。
对此,朱子顺不好表态,只能继续倾听张主任到底要表达什么。
“晚会观众席我们设定在一百人左右。”张主任接着说“本来‘乐源’的广告衫,品牌广告牌这些服装,道具都应该是台里统一制作,现在资金实在太紧张。所以这些,希望朱主任你们公司来准备一下。”
朱子顺点点头,未置可否,掏出笔记本记录了下来。
“广告衫你知道在哪儿制作吗?”张主任问道。
“我以前做过服装,咱们绿山针织厂应该可以。”
“国营厂就不要去了,质次价高还未必能保证工期。”张主任听朱子顺还是个内行,赶紧说“我有个朋友虽说是一个个体小厂,专给我们电视台,文化馆做一些演出服装,你去了提我就成。在他那儿制作,踏实。”
边说,边把早就准备好的一张名片塞到朱子顺手里。
“这是我另一个朋友做广告公司的。”张主任又从口袋里找出一张名片“待会儿我把广告牌尺寸给你,你就找这家公司来做,价格合理又省心。”
“行,张主任信任的地,错不了。”朱子顺收起两张名片,看着这个“朋友遍天下”的文艺部主任,突然觉得他要是改行做业务,也绝对是把好手。
“观众席,我们给‘乐源’留了二十人位置。”张主任可能还不知道“乐源”公司在绿山到底有多大规模,有些抱歉地说“绿山首次举办这样大型晚会,市区,局办各级领导,各界朋友都得照顾到,观众席有限,为这事儿上到台长,下到我这儿头疼死了。”
“我回去和卓总说明情况,尽量不给台里,张主任添麻烦。”朱子顺和张主任担心的不一样,“乐源”上哪儿去凑齐二十人,还真是个大问题,于是顺水推舟。
“太好了,太好了。我替台长谢谢你们公司,这么通情达理。”张主任这才站起身,请朱子顺去演播厅实地看一看。
演播厅在五楼,张主任带朱子顺走到电梯口时,恰好遇见一位面熟的女主持,朱子顺只是记不清,她是“绿山新闻”的主播还是“生活帮帮帮”栏目的出镜记者。
“张主任,这回你们可真能过个肥年了。”女主持自带播音腔,对张主任说“台里又给你们拨款,企业老板又赞助。我可跟你讲,有好处别你们文艺部独吞,想着点儿我们。”
“放心吧大美女,拉了谁也拉不了你。”张主任拍了一下女主持臀部,笑着说“过两天海洋岛赞助的扇贝,说话就到,我亲自给你送去。”
“讨厌。”女主持纤手点了下张主任脑门,说“我可等着啊。”
下了电梯,一阵阵刺耳电锯,敲敲打打的噪音便扑面而来。张主任告诉朱子顺,演播厅正在抓紧重装,时间已经很紧张了。
刚走到演播厅门口,只见一位穿着浅黄色马甲,两鬓长满浓密大胡子的中年男人,在对工人们声嘶力竭地发号施令,一张四方大脸由于不停呵斥,吼叫,五官显得有些狰狞。
“米导,你过来一下。”张主任叫了长发男一嗓子,对朱子顺说“这就是‘春晚’导演米导。”